錢秋屏

錢秋屏,姓錢名江(1800-1853),字沛然,又字秋屏,後改為東屏(或作東平)。浙江歸安(今吳興)人,一作長興人。錢江和當時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一樣,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的立場上鎮壓農民起義,但他在鴉片戰爭時期積極抗英,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和敢於揭露地方官吏對外妥協賣國的罪行,進行堅決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秋屏
  • 別名:東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浙江
  • 出生日期:1800年
  • 逝世日期:1853年
人物簡介,詩詠錢江,個人履歷,反對賣國,抵抗英軍,遭到誣陷,遠戍伊犁,被赦東歸,慘遭冤殺,其他信息,

人物簡介

錢秋屏,少時讀書,……穎悟冠常兒”。“稍長,習帖括,不肯竟,曰:‘此徒足以因英雄耳,”。①因此,應科舉,“屢試不第”,家裡為他“納貲為監生”。性放縱不羈,“為人負奇氣,所豪傑自命,……被酒談兵,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② “驚人一檄愈頭風,剿逆當時發願同,

詩詠錢江

鬼館何難燒一炬,狐裘豈易適三公。
荷戈塞外心徒壯,種竹庵前句更工,
飄泊天涯吾與爾,一尊相對話途窮。”
——齊學裘《見聞隨筆·高伯平、錢東平合紀》
這是一首吟詠錢秋屏在鴉片戰爭後因反對屈辱的南京條約,倡議組織團練以反抗英國侵略者而遭到投降派官吏誣陷、遠戍新疆伊犁坎坷經歷的詩。

個人履歷

反對賣國

鴉片戰爭前夕南遊廣東,與愛國知識分子何大庚等相友善,他們積極支持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和對外堅決抵抗的政策,很得到林則徐的器重③。林則徐被革職遣戍離開廣州後,他們繼續抗英活動,反對屈服於外國侵略者的淫威之下。道光二十二年秋,南京條約簽訂的訊息傳到廣州,廣東人民都表示反對。錢江和何大庾、卞江殷等愛國士人商議,草擬了《全粵義士義民公檄》,於農曆十月二十三日(1842年11月25日)張貼在廣州府學明倫堂內。檄文首先聲數英國向中國運銷毒品鴉片和由粵入閩,歷浙入江,荼毒四省的侵略罪行;其次斥責清政府採取妥協求和的外交方針和官吏們“惜命如山”,“畏犬如虎”,隨意割地賠款的賣國行徑;最後表明廣大人民民眾反抗侵略的不可動搖的決心,指出:“英夷不平,誠為百姓之大害,國家之大憂”表示堅決反對割讓香港和開放五口通商等內容的南京條約,號召人民民眾“仿軌里連鄉制,”組織團練,堅持抵抗,誓與侵略者鬥爭到底的決心④。這是一篇莊嚴的抗英宣言,它旗幟鮮明,痛快淋漓,說出了當時廣大人民的心裡話,對抗英運動起了很大的鼓動作用。檄文不脛而走,刻印和傳抄本傳遍全國各地,影響極大。

抵抗英軍

十一月初一日(12月2日)廣州城廂愛國民眾,“集明倫堂者不下數千人”,“皆怒目切齒於英夷”⑤,錢江與當地有名望的士紳百歲翰林葉榮彩、解元郭煥等在廣州學宮內“齊議團練鄉勇防兵刃事”,隨後於初五日他們又聯名向兩廣總督祁貢等地方大吏提出申請,要求組織團練以反抗侵略者⑥。十一月初六日(12月7日),錢江又率領廣州民眾怒焚“夷館”,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議英軍暴行的鬥爭。祁貢等對於錢江等人的愛國舉動不但未予支持,反而對他們進行通緝。

遭到誣陷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八日(1843年4月17日),錢江“手持自己名帖”直入總督衙門向祁貢投案,承認自己所作的一切行為⑦。當時廣東的大吏們特別是以伊里布等為代表的投降派官吏,一方面惱怒於錢江等的檄文拆穿了他們屈服於外國侵略者的真面目,擊中了他們的痛處;另方面更害怕因此促使人民民眾進一步團結一致,使“官不能制”,而破壞清政府已經“易剿為撫”,即對外奉行投降方針的“大局”,以及產生藉此“糾眾抗官”的“隱患”,因而在廣州將軍伊里布及其謀士黃恩彤的策劃下,通過兩廣總督祁貢等採取分化的手段,以“游棍”、“假託名目,藉機生事”的罪名,將錢江、何大庚等關進監獄⑧,以後又將錢江遣戍新疆,何大庚、卞江殷分別遞解回他們的原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和江蘇新陽縣,而把這場反侵略鬥爭鎮壓了下去。“自是粵紳無敢復言夷事”⑨。

遠戍伊犁

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九日(1843年10月12日),經清政府批准,錢江被革去監生的身份,“從重發遣新疆,酌撥種地當差,以示懲做。”⑩離廣州時,“粵民集貲饋其行”。由於錢江是因為倡議抗禦侵略者而遭到遣戍的,所以受到人們普遍的敬重。“自是義聲震於嶺表”⑾,他還沒有到新疆,那裡人們就已仰慕他的聲名,當他到了戍所後,新疆的愛國官員“自將軍以下,皆折節與交”⑿。這時林則徐已先被遣戍到新疆,錢江到新疆後,於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初五日(1845年2月11日)自迪化州(今烏魯木齊市)特意派專人齎書到昌吉縣歡迎林則徐。林則徐此時正在北疆綏來,呼圖壁等地辦理開墾,準備赴南疆,他對錢江在廣東的抗英事跡和坎坷的遭遇深表讚揚和同情,因而在是日的日記上寫道:“錢在廣東領鄉勇,欲與夷戰,當局罪之,發遣伊犁”。兩天后林則徐特在迪化州寓所邀請錢江等人共飯。錢江對林則徐極為崇敬,在林則徐赴南疆查勘墾地,從迪化州出發時,特地陪送了一百多里地,一路同飯同宿⒀,“執弟子禮甚謹”。有記載說,以後錢江隨同林則徐治理伊拉里克坎兒井四十九處,說在林則徐的這些勞役中,“江與有力焉”。戈壁無水,他們在伊拉里克“得闢地九千數百頃,民至今賴之”⒁。

被赦東歸

鹹豐初年,錢江被清政府“恩赦”東歸,他遨遊各地,“上而名公巨卿,下而狂夫畸士,多與之交接”⒂。鹹豐三年二月(1853年3月),太平軍攻占南京,定為天京,錢江投奔清軍江北大營左都副御史雷以諴幕,為雷出謀劃策,對抗太平軍。在錢江的建議下,清政府批准首先在揚州創辦厘金制度,以充軍餉,隨即在全國各地推行,這個制度以後一直沿襲到國民黨統治時期。

慘遭冤殺

錢江恃才使氣,觸犯雷以諴,被加以“蓄意謀逆”的罪名處死⒃。錢江和當時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一樣,雖然在階級矛盾尖銳,太平天國起義以後,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的立場上鎮壓農民起義,但他在鴉片戰爭時期積極抗英,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和敢於揭露地方官吏對外妥協賣國的罪行,進行堅決鬥爭的愛國思想和反侵略精神則是應予肯定的。 賣國有功,愛國有罪,何大庚與錢江等同林則徐、鄧廷楨一樣,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這也是鴉片戰爭時期的冤獄之一。 (戴學稷)

其他信息

①王韜《瓮牖余談·記錢江事》。
②同上。
③無名氏《滿清紀事》,見《近世中國秘史》第二編,轉引自郭廷以《太平天國史事日誌》上冊,第213-214頁。
④《全粵義士義民公檄》,見《鴉片戰爭》第3冊,第353-355頁。
⑤《鴉片戰爭》第4冊,第4頁。
⑥同上,第5頁。
⑦《刑部懲辦抗英運動領導者錢江、何大庚奏摺》,見《鴉片戰爭》新知識出版社,第4冊,第30頁。
⑧黃恩彤:《撫遠紀略》,見《鴉片戰爭》第5冊,第419頁。
⑨梁廷枬:《夷氛聞記》,中華書局,第140頁。
⑩《鴉片戰爭》第4冊,第30-31頁。
⑾謝興堯:《太平天國史事論叢·錢江傳》。
⑿陳其元:《錢東平創厘捐法》,見《庸閒齋筆記》第12卷,第3-4頁。
⒀《林則徐集·日記》,第445-447頁。
⒁施補華《錢江傳》,見《續碑傳集》卷83,頁3。
《鴉片戰爭人物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