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神問對

《錢神問對》是清代文學家戴名世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首段刻畫錢神的形象;第二段痛斥錢神所造成的罪孽;第三段歷數錢神罪惡;最後一段寫錢神聽到作者一番指斥以後,竟沾沾自喜。這篇散文形象生動,寓莊於諧,文筆犀利辛辣,恣肆淋漓,足以反映戴名世的雜文風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錢神問對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戴名世散文選集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戴名世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錢神問對
有神色赤而目方1,刺其面為文2,立中衢3,臭達於遠。眾皆拜,祈請甚篤4,或咄咄嘆息不已。戴子見之,曰:“此何神也?”眾曰:“非若所知5。”前問神,神具以名對6。戴子笑曰:“吾聞汝久矣,汝固若是而已者耶7!其何以動眾如是甚也?”神曰:“吾行游天下,靡人不畏8,罔敢不恭9,子顧且云云10,豈有說乎?”
戴子曰:“吾數汝之罪,則熔汝使化而毒未歇11,銼汝使折而害無救也12。”神怒曰:“子固孺子13,不足憐,今偶相遭而眾辱我14!且夫吾之為功也,薄海內外15,苟非余則戚戚嗟嗟16,窘然而無以為生。一二迂妄者吾避去17,自余諸公貴人,皆孳孳幕予18,手摩而目屬19,以及庶民卑賤之流,無不願為我死者。且夫吾之為質也20,流轉而不窮,歷久而不壞,愛我者歸之,不愛我者謝勿往。吾豈有求於世哉?世求我而巳耳。是故官吏非吾不樂,商賈非吾不通,交遊非吾不厚,文章非吾不貴,親戚非吾不和,有吾則生,無吾則死。是故盜我者縣官有禁21,謀我者錙銖不遺22,誠明夫利害之分23,而審夫得失之勢也。子何以云爾乎24?請勿復敢見子矣。”
戴子曰:“固也,吾試且略言之。昔者生民之初,渾渾噩,數千百年間,耕田鑿井,衣衣食食25,天下太平,安樂無事。當是時,豈有汝哉?自汝出,而輕重其制26,銖兩其名27,方圓其象28,流傳人間,惑亂民志,萬端俱起。於是庸夫之目,為汝為重輕;奸人之手,以汝為上下29。或執鞭乞哀30,流汗相屬。不然,設心計,走坑險,蒙死僥倖31,損人益己,互相攘奪。或至犯科作奸32,椎牛發冢33,聚為博奔34,出為盜賊。至於官之得失,政以賄成35,敲骨吸髓,轉相吞噬36,而天下之死於汝手者,不可勝數也!挺土刻木以為人37,而強自冠帶;羊狠狼貪之徒38,而恣侵暴,刳窮孤39,而汝之助虐者,不可肚數也。且又攝其緘縢40,固其扃鐍41,兀然匿於小人暴客之室中,釀爭而藏垢,避正而趨邪,使夫義士仁人,瞿瞿然惸惸然不能出氣42,修德益窮,有文益困。而汝獨紛紛然奔走天下,顛倒豪傑,敗壞世俗,徒以其臭薰蒸海內43,氣之所感,積為迷惑之疾:見之者慕,聞之者思,得之者喜,失之者悲,有無不平44,貪吝接踵,而充塞仁義45,障蔽日月,使天下倀倀乎無所之46,而惟汝之是從。”
神曰:“子言固然,然余之道,此乃其所以為神也,汝烏足以知之47?”因仰而嘻笑,俯而卻走,伸目四顧,舉手而別,眾共擁之以去。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色赤而目方:古錢多以銅鑄成,故曰色赤;錢形外圓,中有方孔,故曰目方。
2.刺其面為文:古錢兩面有字,一面為鑄錢年代,一面為幣值;有些古錢還鑄有圖案花紋。
3.衢(qú):大路。
4.篤(dǔ):忠實,誠懇。
5.若:你。
6.具以名對:無保留地以其名稱相答。“具”通“俱”,完全。
7.若是:如此。
8.靡:無,沒有。
9.罔:無,沒有。
10.顧:反而。
11.毒未歇:毒害尚未終止。
12.害無救:禍害尚未補救。
13.孺子:幼兒。
14.遭:遇。眾辱:當眾辱罵。
15.薄:迫近,到達。
16.“苟非”句:如果沒有我,人們就會發出悲戚哀嘆的聲音。苟:如果。
17.迂妄者:迂腐狂妄的人,指不重視金錢者。
18.孳孳:同“孜孜”,勤勉。
19.目屬:用眼睛盯著。屬(zhǔ):專注。
20.質:性質。
21.禁:監禁,引伸為監獄。
22.錙銖(zī zhū):古代重量單位。一錙四分之一兩,一銖為二十四分之一兩;因為都是很小的重量,故錙銖連用,用來表示用少的錢、物。
23.“誠明”句:真正明白了利害的分界。夫:語助詞,無義。
24.何以云爾乎:為什麼要那樣說呢?
25.衣衣(yì)食食(sì):穿衣吃飯。衣衣:前衣字為動詞,穿。食食:前食字為動詞,吃。
26.輕重其制:有了錢幣重量的規定。
27.銖兩其名:古代鑄幣有時以錢的重量為幣值,如秦代銅幣“半兩”,西漢銅幣“五銖”,即因其錢幣的重量而得名。
28.方圓其象:內方外圓的樣子。象,形狀,樣子。
29.“奸人之手”二句:言奸惡的人辦事,根據人們金錢多少分貴賤高低,採取不同態度。
30.執鞭:為人駕馭車馬,意為給別人服役。
31.蒙死僥倖:言冒著生命危險,以圖僥倖發財。蒙,冒。
32.犯科:犯法。科,科條,法律。
33.椎牛發冢:盜墓掘墳。椎牛:“牛“當作“埋”,“椎埋”意為盜墓。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椎埋穿掘之黨,阡陌成群。”發冢,掘開墳墓。
34.博弈:博和弈原來都是古代的棋戲,此處指賭博。
35.政以賄成:政事依靠賄賂而成。
36.吞噬(shì):吞咬。噬:咬。
37.挺土刻木:指用泥土堆起或用木頭雕刻神像。
38.羊狠狼貪:比喻暴戾貪殘《史記·項羽本紀》:“下令軍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39.刳(kū枯)窮孤:剝削迫害孤苦百姓。刳:剖開,挖空。
40.“攝其緘縢”二句:《莊子·胠篋》:“攝緘縢,固扃鐍。”攝(niè):結;緘縢(jiān téng):繩索。“攝緘縢”意為將箱篋捆緊。
41.扃鐍(jiōng jué):門或箱香篋上可加鎖的地方。
42.瞿瞿(jù):驚恐的樣子。惸惸(qióng):憂慮的樣子。
43.薰蒸:氣味升騰。
44.有無不平:有和無形成不平。
45.充塞仁義:語出《孟子·滕文公下》,意為堵塞仁義之途,窒息仁義之道。
46.倀倀(cháng):盲目無所見的樣子。
47.烏:何。

白話譯文

有個神臉是赤色眼睛是方的,它的臉上刻了古怪的花紋。它站在通衢大道中間,臭氣傳到很遠。眾人都拜它,祈禱請求非常誠懇,有的人咄咄地嘮叨沒完。我見它說道:“這是什麼神啊?”眾人說:“不是你所知道的。”我上前問神,神就將名字告知。我笑道:“我聽說過你的名字,你本來就如此而已啦,為什麼興師動眾得這么厲害啊?”神說:“我遊走天下,沒有人不怕我,沒有敢不恭敬的。您看見我就嘮叨,難道有什麼說辭嗎?”
我說:“我數說你的罪狀,那真是熔化掉你你的毒不會完,銼斷你而你的禍害也救過來啊。”神發怒道:“您本來就是個孩子,不足以同情,今天偶然遭遇竟當眾侮辱我!而我的功勞,廣布海內外。如果不是我,人們就戚戚惶惶,窘迫得無以為生。一兩個狂妄之徒我避開他們,其他各王公貴族都孜孜不倦仰慕我,手摸著眼睛看著。以及平民百姓之流,沒有不願意為我死的。而我作為抵押,在人世間交流換手沒有完,經歷久遠而不壞。愛我的過來,不愛我的謝了別過來。在這個世上我豈會有求於人嗎!世人有求於我啊。因此官吏沒有我不開心;商人沒有我無法通行;交往沒有我不受優待;文章沒有我不被重視;親戚沒有我不和睦。有我才有生,沒有我就死。所以縣官有令禁止偷盜我,謀求我的是斤斤計較一厘不落。老老實實分清利和害,審察得和失的趨勢。您憑什麼說那么些話啊?請回我不會再見您的啦。”
我說:“本來就是那樣啊,我試著大略說說看:從前有人之初,人們無知無識,幾千年間,耕田挖井,穿衣吃飯,天下太平,安樂無事,在那時難道有你嗎?自從你出現,就左右價值的定律,分出斤兩的名稱,定下方圓的樣子,在人間流傳,蠱惑擾亂民眾的心志,各種紛爭事端都來了。在這種時候庸俗的人們的眼睛憑你看待事物的輕重,奸人的手憑你操縱上下。有的拽著抽打過來的鞭子乞求憐憫,流著汗水要和你互相擁有。再不就設詭計,鋌而走險,冒死和心存僥倖,損人利己,互相搶奪,以至於耍詐犯罪,殺牛盜墓,聚在一起就賭博,出門就做盜賊。以至於官的得失,政事憑賄賂達成,敲斷骨頭吸骨髓,互相吞噬,天下死在你手下的人,不能勝數啊。一個個如同揉和的土偶木刻的人偶還自以為是人,硬是穿上衣服戴上帽成了衣冠禽獸。羊怨恨像狼一樣貪婪的搶掠之徒肆意侵犯占有窮苦孤寡的財物,而你做的助紂為虐的事,不可勝數啊。掠奪後還又封存起來,栓緊鎖扣,泰然藏匿在小人強盜的家中,醞釀爭端藏污納垢,迴避正直偏向邪惡。使仁人義士,雖勤勤懇懇,卻憂鬱愁悶,不能舒暢,修養德行更窮,有文化更窘。而你匆匆忙忙奔走天下,顛倒豪傑,敗壞世俗,只是用你的臭氣熏蒸天下。感受到這氣息,就積累成迷惑的疾病,見到錢羨慕,聽到錢想,得到錢喜,失去錢悲。占有者和無產者不公平,貪婪和吝嗇接踵而來,堵塞仁義,遮蔽光明,使天下人茫茫然沒有奮鬥的方向,卻唯你是從。”
神說:“您說的的確沒錯,但是我的道理,就是可以讓我成為神,你的智慧不足以懂得它?”因此仰面嘻笑,低頭退步,舉目四處觀望,舉手告別,眾人共同擁著它離去。

創作背景

寫“錢神”的文章,早在魏晉時期,即有成公綏和魯褒的《錢神論》,但此文又不同於《錢神論》。這篇散文寫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此時戴名世正處於困頓之中。這篇散文是為譏刺金錢崇拜的惡濁世俗,揭露過去時代的金錢罪惡而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篇散文首段,刻畫錢神的形象:“色赤而目方,刺其面為文,立中衢,臭達於遠”。就是這個充滿臭味的錢神,許多人都向它頂禮膜拜,“祈請甚篤”。而錢神則盛氣凌人,狂傲至極。
第二段,痛斥錢神所造成的罪孽,“熔汝使化而毒未歇,銼汝使折而害無救”。於是錢神惱羞成怒,極力誇耀自己之功。他說,“薄海內外,苟非余則戚戚嗟嗟,窘然無以為生”,上自諸公貴人,下至庶民卑賊之流,或“惸惸幕予”,或“願為我死”。認為它是主宰這個世界之神,“官吏非吾不樂,商賈非吾不通,交遊非吾不厚,文章非吾不貴,親威非吾不和,有吾則生,無吾則死”。錢神這段自我誇耀,實際上是揭露舊社會在金錢的支配下,人際關係顯得殘酷貪婪和卑鄙。
第三段,歷數錢神罪惡:自錢幣出現之後,“流傳人間,惑亂民志,萬端俱起”。接著例舉“庸夫”、“好人”,或“執鞭乞哀”,或“設心計,走坑險”,或“犯科作奸”。特別將矛頭指向統治者,“至於官之得失,政以賄成,敲骨吸髓,轉相吞噬”。是一夥“侵恣暴,刳窮孤”,“羊狠狼貪”之徒。而那些“義士仁人”,則“修德益窮,有文益因”。這些都是錢神的倒行逆施,“貪吝接踵,而充塞仁義”,於是天下之人都惟錢是瞻,惟利是圖。
末段,寫得更為詼諧。當錢神聽到作者一番指斥以後,竟沾沾自喜地說:“子言固然,然余之道,此乃其所以為神也”。當錢神“舉手而別”,“眾人”還是“共擁之以去”。看來這個社會中錢神之毒太深,難以救藥了。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毒未歇”,“害無救”了。
戴名世這篇散文,形象生動,寓莊於諧,文筆犀利辛辣,恣肆淋漓,足以反映戴名世的雜文風格。

名家點評

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漆緒邦《桐城派文選》:“此文淋漓姿肆,犀利潑辣,從一個方面表現了戴氏雜文的風格。”

作者簡介

戴名世(1653~1713年),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又自號憂庵。安徽桐城人。曾補正藍旗教習,授知縣,不就,歸桐城南山。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進士,進京任翰林院編修,參加編纂《明史》,時已五千七歲,後二年冬,御史趙中喬參劾他的《南山集》中有“狂悖”之語,下幾卿議棠,查出集中歷數晚明諸政權年號,以其眷戀“前朝”,不承認清朝“得天下之正”而被問罪,康熙帝親自下令處斬,株連三百餘人,文南山集砂亦披禁毀。戴名世足桐城派前孕時期的重要作家,理論與創作均對其後的桐城三祖發生了深刻影響。《南山集》囚被禁毀,現傳《南山集》為後人所輯,已非原貌。其代表性作品有《芝石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