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溪鎮

銅溪鎮

銅溪鎮地處重慶市合川區西郊,距主城區17公里;東南面與南辦處接壤,北與渭沱鎮、合辦處隔江相望,西與銅梁縣的安居鎮、牡羊鎮、水口鎮毗鄰。境內省道(204線)臨祈公路上接國道319線通往四川省遂寧、成都等地,下連國道212線的交通要道穿境而過,遂渝鐵路和武合高速公路橫貫東北,涪江及小安溪在轄區內有水運航道28.5公里,裝機容量3萬千瓦的渭沱水力發電廠建在境內,境內村級公路通車裡程90.6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社社通公路,水陸交通發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銅溪鎮
  • 外文名稱:TongXi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重慶合川區
  • 下轄地區:14個村、1個居委會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1526
  • 面積:85.36平方公里
  • 人口:42775人
  • 方言:重慶方言
  • 車牌代碼:渝C
概況,代碼,沿革,鄉鎮概況,區位優勢,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工業經濟,經濟建設,農業特色,城鎮發展,歷史古蹟,相關措施,

概況

銅溪鎮位於合川區西南部,涪江南岸。面積85.36平方千米。轄銅溪社區,聖燈、石盤、鑼山、燃燈、漕壩、紗帽、鐵門、龍游、檀木、鞍子、嶺崗、板橋、袁橋、彎橋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銅溪。祈(佛寺)臨(渡)、臨(渡)金(沙)公路過境,與涪江、臨渡河航道相交。

代碼

500117109:~001銅溪居委會 ~200聖燈村 ~201石盤村 ~202鑼山村 ~203燃燈村 ~204漕壩村 ~205紗帽村 ~206鐵門村 ~207龍游村 ~208檀木村 ~209鞍子村 ~210嶺崗村 ~211板橋村 ~212袁橋村 ~213彎橋村

沿革

以場臨涪江右岸,附近有童家、楊壽兩溪匯流入涪江,因名同溪。原名銅期場,北宋乾德三年(965年)設鎮,元代改銅期為銅溪。民國30年(1941年)7月改銅溪鎮設銅溪鄉。1953年2月,銅溪鄉劃分為銅合鄉、銅興鄉和銅溪鎮。1956年3月,銅合、銅興鄉合併成立銅溪鄉。1958年9月,銅溪鎮併入銅溪鄉成立銅溪公社。1984年,改稱銅溪鄉,1985年撤鄉設鎮。1997年,面積51.7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燃燈、聖燈、石盤、延坡、鑼山、斗丘、鞍子、紅岩、兩河、彎橋、平安、漕壩、喬角、童家、角坪、七星、河心、二河18個行政村和銅溪1個居委會。
2001年,將原九嶺鄉所轄9個村委會、面積22.25平方千米,1073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39人)和原皂角鎮所轄8個村委會、面積20.25平方千米,1168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7人),劃歸銅溪鎮管轄。將銅溪鎮所轄的喬角、童家2個村委會、面積4.24平方千米,劃歸渭沱鎮管轄。將角坪、七星2個村委會、面積4.58平方千米,劃歸油橋鎮管轄。區劃調整後,銅溪鎮轄3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面積85.36平方千米,總人口464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66人,鎮政府駐銅溪。
附:皂角鎮位於合川市西南部,北臨涪江,東瀕臨渡河。 [沿革]1926年設皂角鎮,1939年並皂角、金沙兩鎮建金皂鎮,1941年改皂角鄉,1956年皂角鄉併入臨渡鄉,1958年改公社,1962年析置皂角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5年金沙鄉併入,1992年九嶺鄉併入建鎮。1993年原九嶺鄉析出。1997年,面積20.3平方千米,人口1.2萬石,轄鐵門、碑岩、林家、猴溪、紗帽、龍游、檀木、崗嘴8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併入銅溪鎮。
附:九嶺鄉位於合川市西南部。地屬丘陵。 [沿革]1953年析皂角、張家、板橋三鄉部分地域置九嶺鄉,1956年板橋鄉劃入,1958年改九嶺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併入皂角鄉,1993年復九嶺鄉。1997年,面積22.3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袁橋、花門、龍溝、長溝、小佛、嶺崗、方井、板橋、虎峰9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併入銅溪鎮。

鄉鎮概況

全鎮幅員面積85.36平方公里,轄14個村、1個居委會、91個農業合作社、6個居民小組,總人口42775人,耕地面積32013畝。
轄區內有中學1所,在校中學生1027人,在職中學教師86人;有國小6所(其中:中心完小1所,鎮屬完小5所),在校小學生2056人,在職國小教師125人,國小教育教學質量在全區名列前茅。轄區內醫療、文化設施健全,有中心衛生院1所,有綠化廣場1個,各村有規範化的活動室和達標的衛生室,全鎮有線電視用戶6446戶,電話用戶6000餘戶,電話普及率達30%。
銅溪中學銅溪中學
建制歷史悠久。銅溪鎮原名銅期場,北宋乾德三年(965)設鎮,迄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元代改銅期為銅溪。民國30年(1941年)7月改稱銅溪鄉,1958年9月改稱銅溪公社,1985年2月改稱銅溪鎮。2001年6月將原皂角鎮、九嶺鄉整體併入銅溪鎮。

區位優勢

境內省道(204線)臨祈公路上接國道319線通往四川省遂寧、成都等地,下連國道212線的交通要道穿境而過,遂渝鐵路和武合高速公路橫貫東北,涪江及小安溪在轄區內有水運航道28.5公里,裝機容量3萬千瓦的渭沱水力發電廠建在境內,境內村級公路通車裡程90.6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社社通公路,水陸交通發達。

自然資源

水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涪江、小安溪環抱,總長28.5公里,有小二型水庫9座,塘堰331口,電灌站21處,有效灌溉面積1.8萬畝,基本能夠滿足全鎮農業生產和人畜飲水的需要。農業盛產水稻、玉米、小麥、油料等,蠶桑、粉葛生產發達,並且特產使君子、棕片。鎮屬工業主要是加工工業,有糧油加工、釀造、屠宰、絲織、葛根面、家具、鑄造、蠶種場等。境內氣候溫和,地貌淺丘,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旅遊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是該區重要的蔬菜和特色產品基地。
涪江涪江
該鎮立足地理環境優越,但又屬農業大鎮,工業基礎薄弱的實際,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建設和諧銅溪為目標,確立了“鞏固農業、壯大工業、靚麗場鎮、活躍商貿、提升教育、完善保障、安全穩定”的發展思路,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經濟發展

在合川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銅溪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截止2006年底,全鎮實現GDP15236萬元,年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25萬元,年均增長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57萬元,年均增長2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6元,年均增長12.5%;鄉鎮企業增加值2691萬元,年均增長15.2%;農業總產值7402萬元,年均增長6%;工業總產值7880萬元,年均增長10.5%。

工業經濟

全鎮有工業企業11家,企業從業人員達548人。到目前為止,已初步形成以金山絲綢廠和偉達絲綢有限公司為支柱的“公司+基地+農戶”的絲綢業發展模式;形成以涪宇機械加工廠為重點,臨祈路為依託的鑄造產業帶發展雛形;形成以繼雲綠色食品廠為龍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的食品業發展基礎。2006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7880萬元,年均增長10.5%,企業增加值2691萬元,年均增長15.2%。企業發展狀況良好,特別是涪宇機械加工廠,2006年全年實現總產值2120萬元,上交稅金62萬元。2007年,爭取把涪宇機械加工廠培植成為合川優勢企業,吸收本地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50人以上。有幾家企業正與該鎮積極聯繫,協商落戶事宜,該鎮將抓住這一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到2011年,爭取新辦企業5家,使全鎮企業總數達到1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翻一番,達到1.5億元。

經濟建設

一是圍繞“生態觀光、休閒垂釣、娛樂農家”的工作思路,發展休閒觀光農業。2008年,平安山蓮藕種植和錘釣觀光業已初具規模;鞍子盆景生態園正在建設中,3—5年後,盆景將達到10萬盆,成為全國最大的盆景基地,並對外開放;馬子塘休閒垂釣農家樂也已啟動建設,不久後將竣工營業。
二是發展特色農業。重點發展美蛙、特種兔、名優特水產等養殖業,培植蠶桑、無公害蔬菜等種植業。2008年,全鎮有江河網箱養殖專業戶14戶,養殖面積達840餘平方米;有規範化的養雞場四個,養鴨場一個;平安山蓮藕、蔬菜、養漁、觀光農業種養基地示範片發展達到800畝;漕壩村和檀木村的無公害蔬菜基地達到5000畝。
全鎮有工業企業11家,企業從業人員達548人。到2008年為止,已初步形成以金山絲綢廠和偉達絲綢有限公司為支柱的“公司+基地+農戶”的絲綢業發展模式;形成以涪宇機械加工廠為重點,臨祈路為依託的鑄造產業帶發展雛形;形成以繼雲綠色食品廠為龍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的食品業發展基礎。2006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7880萬元,年均增長10.5%,企業增加值2691萬元,年均增長15.2%。企業發展狀況良好,特別是涪宇機械加工廠,2006年全年實現總產值2120萬元,上交稅金62萬元。2007年,爭取把涪宇機械加工廠培植成為合川優勢企業,吸收本地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50人以上。2008年,有幾家企業正與銅溪鎮積極聯繫,協商落戶事宜,銅溪鎮將抓住這一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到2011年,爭取新辦企業5家,使全鎮企業總數達到1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翻一番,達到1.5億元。

農業特色

一是圍繞“生態觀光、休閒垂釣、娛樂農家”的工作思路,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平安山蓮藕種植和錘釣觀光業已初具規模;鞍子盆景生態園正在建設中,3—5年後,盆景將達到10萬盆,成為全國最大的盆景基地,並對外開放;馬子塘休閒垂釣農家樂也已啟動建設,不久後將竣工營業。
銅溪鎮銅溪鎮
二是發展特色農業。重點發展美蛙、特種兔、名優特水產等養殖業,培植蠶桑、無公害蔬菜等種植業。全鎮有江河網箱養殖專業戶14戶,養殖面積達840餘平方米;有規範化的養雞場四個,養鴨場一個;平安山蓮藕、蔬菜、養漁、觀光農業種養基地示範片發展達到800畝;

城鎮發展

銅溪鎮原名銅期場,位於合川區西南隅,它猶如一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涪江岸邊。銅期北宋乾德三年(965年)設鎮,元代改銅期為銅溪。民國30年(1941年)7月該銅溪鎮設銅溪鄉。1953年2月,銅溪鄉劃分為銅合鄉、銅興鄉和銅溪鎮,1956年3月銅合、銅興鄉合併成立銅溪鄉。1958年9月,銅溪鎮併入銅溪鄉成立銅溪公社。1984年1月,銅溪公社改稱銅溪鄉,1985年2月撤銅溪鄉設銅溪鎮。2001年6月原九嶺鄉、皂角鎮整體併入銅溪鎮。現銅溪鎮是原銅溪區公所駐地,現已成為銅溪片區的經濟、文化、信息中心。 銅溪鎮東南與本市的南辦處、合辦處及張橋鎮接壤,北與渭沱鎮、油橋鎮隔江相望,西與銅梁縣的安居鎮、牡羊鎮、水口鎮毗鄰。行政區劃設19個村,1個居委會,164個農業合作社,6個居民小組,總人口43624人,耕地面積41442畝。鎮政府駐地距市區17公里,出界3公里就到渝合高速公路入口;省道臨祈公路上接國道319線通往四川省遂寧、成都等地,下連國道212線的交通要道穿境而過;涪江及小安溪在轄區內有28.5公里水路運程,裝機容量3萬千瓦的渭沱水力發電廠建在境內;遂渝快速鐵路和渝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公路、鐵路、水運三管齊下,水陸交通方便;信息快捷(寬頻信息網已經開通,有線電視用戶3000餘戶),通訊暢通(建有移動、聯通通訊站,3000餘門數字程控電話);就醫、就學環境優美(轄區內有中心醫院1家,門診5個;有環境優雅、依山傍水、靚麗芳香、獨具特色的中學1所,有樹茂花繁、堪稱一流的示範完小6所、聯村完小5所),區域地貌為淺丘,質地肥沃,適種性廣,是聞名遐邇的使君子、白山羊之鎮。鎮屬工業主要是加工工業,有糧油加工、釀造、屠宰、絲織、葛根、家具、鑄造、蠶種場等。
銅溪鎮銅溪鎮
銅溪鎮,合川版圖中的一顆璀璨的珍珠,它哺育著43000多勤勞、淳樸、聰穎、善良、奮發向上的銅溪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能工巧匠、英雄名流,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勞,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上實踐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不平凡壯舉,給銅溪創造並留下了光輝的業績。銅溪人民在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揮灑豪情、創造輝煌,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實幹,狠抓農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城鎮建設,各行各業持續健康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度躍升,一個欣欣向榮而又昭示無限前景的嶄新銅溪開始呈現在世人面前。至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1234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元,鄉鎮企業增加值實現388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46萬元,年末城鄉儲蓄餘額達21500萬元,財政總收入實現375萬元。

歷史古蹟

馬朝溝,原名猴兒嶺,山峻猴盛,終日啼嘯,為合州銅期場(今重慶市合川區銅溪鎮)至巴川(今重慶市銅梁縣)古道。  公元1188年春,宋孝宗三子趙惇視察民情,由合州府錄事參軍褚歸良陪同從合州前往巴川安居,路過猴兒嶺,牽引趙惇輿車的四匹白馬因道旁水澈草肥,裹足不前。趙惇下輿後,見此地染碧疊翠,花燦若霞,逐令駐山而歇,時山間有一尊鄉民祈福之泥佛,趙惇誠拜,並賜紅鍛掛之。  次年,趙惇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孝宗禪讓登帝位,史稱宋光宗,自詡“雙重喜慶”,故將恭州賜名為重慶。合州知州田衡奉光宗昭,將猴兒嶺更名為馬朝溝,並在光宗憩處大修靈恩寺,原泥佛重塑渡金,佛教建築依岩而建,長達一公里,歷經五百餘年,規模為合州府諸寺之首,因存龍氣,祈福每佑,香火鼎盛,惜為明末張獻忠殘兵所焚毀,舊貌難復,馬朝溝至觀音崖(今銅溪吊觀音)一帶猶有遺址。
後有五絕,錄於清末合川野遊文人余鶴亭之《草堂雜記》,傳為光宗當日感吟。
詞云:
泉清瑤花笑,
霞染青林羞。
白馬亦多情,
挽人渡參商。
(注: 參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參宿,商指東官蒼龍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別稱。參宿在西,心宿在東,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永不相逢。兩星升降,指一夜將盡,也喻不和睦,不順利的事。余鶴亭在《草堂雜記》中認為,當時孝宗四子,光宗行三,居於恭州偏蠻之地,前程無望,每多自祈。此詩的參商除喻過夜,也有渡劫禱福之意,與當時光宗心境相契,為其真作無疑。)

相關措施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構
為加大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工作力度,銅溪鎮成立了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鎮長任副組長,農業服務中心、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和國土所等部門的相關人員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鎮農業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由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兼任,具體負責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相關工作。
二、深入調研,摸清當前土地經營情況
(一)是農戶與農戶之間的轉包。由於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土地的流轉多是私下轉讓給親戚、朋友或者鄰居耕種,流轉較為零星、規模小、期限無定數,在補償標準上差別也較大,多數是無償的。全鎮自發進行土地流轉的土地有5145畝,占實有耕地的17.17%。確定土地流轉的關係也主要是採用口頭協定,可種可不種情況較為普遍,經調查統計全鎮現荒蕪土地3006畝,占實有耕地面積的10.03%。
銅溪鎮銅溪鎮
(二)是政府引導介入土地流轉。銅溪鎮有聖燈、彎橋、鞍子等九個村,政府作為第三者介入土地流轉,引進的企業或業主均具有一定的實力,流轉的土地大多連片、規模較大,流轉期限較長,且在政府的引導下,農戶與企業或土地承包大戶簽定規範的流轉契約,有效保障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在政府的介入引導下,全鎮土地流轉面積達到了4153畝,占實有耕地面積的13.86%。
三、增添措施,紮實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
農村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尤其是銅溪鎮地處山地和丘陵,大部分村是深丘地形,土質差,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人均占有土地的面積少,只有0.76畝,而且是土多田少,土地顯得格外珍貴。但由於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全鎮外出勞動力15879人,占農業人口的40.54%,使得本來人多地少的問題變成了人少地多的局面,由於留守農村的人員多數為老幼人員,因此,在各村都普遍存在相當數量的田地荒蕪和土地無序流轉的狀況,針對這一狀況,鎮政府千方百計採取措施,堅持搞好“六個結合”,不斷提高管理力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