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大鼓

銅山大鼓

銅山大鼓是江蘇徐州市的傳統說唱藝術。起源於清代中葉,由漁鼓衍化而成,藝人有“丟下漁鼓,改換大鼓”之說。清末、民初至建國後的50、60年代為曲藝說唱鼎盛時期。

歷史沿革,聲腔與流派,道具,

歷史沿革


“文革”期間停止說唱10多年。粉碎“四人幫”後至90年代末,銅山大鼓的傳承人經常被市、縣電台錄製播放。
21世紀以後,由於人們對文化生活需求的內容的改變,銅山大鼓說唱的場所及次數越來越少,現如今只是偶爾聽到少數藝人說唱。
說唱書(曲)目 說唱書目有《說唐》、《東漢》、《楊家將》、《水滸》、《雲台漢》、《封神演義》、《大紅袍》、《七俠五義》、《施公案》、《海瑞徵南》等。

聲腔與流派

大鼓說唱多用銅山地方方言,唱詞多用套詞,說唱注重節奏變化。唱詞一般是一韻到底,陰、陽、頓、挫有力,女腔優美舒展,娓娓動聽,男腔深厚洪亮。表演動作時配有戲劇性動作,鼓棒亦作刀槍劍戟,又可作筆、杖、棍、棒,隨心所欲,動作嫻熟。鼓點千變萬化,單點、復點層次分明,慢如休閒散步,快如急風暴雨,似江河奔涌、波浪翻滾,一開場就博得聽眾好評。
服飾道具 服飾:建國前後,演唱者多著淺色長衫、大褂、禮帽、布鞋、白襪,建國後多著短衣、長褲,或著淺色中山裝、皮鞋。

道具

多以30公分左右的圓形書鼓為主。配帶三根竹桿支架,木質鼓棒,敲打時能發出咚咚的響聲。
鋼板(或銅板)為月牙式(最初多是耕地用的犁華鐵打造),長約10公分左右,後為鋼、銅鑄成。演唱時,左手拿鋼板,右手持鼓棒。
演出場所多為 集市、村莊廣場、庭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