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鷗

銀鷗

銀鷗(學名:Larus argentatus)又名黑背鷗、淡紅腳鷗、黃腿鷗、魚鷹子和叼魚狼等,全長約60厘米。體型厚重,頭部平坦。夏羽頭、頸和下體純白色,背與翼上銀灰色。腰、尾上覆羽純白色,初級飛羽末端黑褐色,有白色斑點。嘴黃色,下嘴尖端有紅色斑點。冬羽頭和頸具褐色細縱紋。數量較普遍。主要消滅有害嚙齒類的益鳥

銀鷗一般會在陸地上或懸崖上生蛋,一般為三隻。它們會保護這些蛋,而它們的叫聲亦在北半球甚為聞名。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世界分布,中國分布,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人工飼養,飼料配方,飼養管理,疾病防治,

外形特徵

夏羽銀鷗夏羽銀鷗
夏羽頭、頸白色。背、肩、翅上覆羽和內側飛羽鼠灰色,肩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腰、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初級飛羽黑褐色,羽端白色,第一枚和第二枚初級飛羽具寬闊的白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內翈基部具灰白色楔狀斑,依次往後初級飛羽基部灰白色楔狀斑變為藍灰色,且擴展到內外翈,而且越往內灰色範圍越大,黑色範圍越小,到最內一枚初級飛羽全為灰色,僅具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次級和三級飛羽灰色,具白色端斑。下體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亦為白色。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頭和頸具褐色縱紋。幼鳥第一年冬羽主要為黑褐色,頭、頸、上體和下體具灰褐色斑點或羽緣。第二年尾基、前額和下體白色。虹膜黃色,嘴黃色,下嘴先端具紅斑,腳粉紅色或淡紅色。
冬羽銀鷗冬羽銀鷗
大小量度:體重♂830-1775g,♀775-1250g;體長♂550-677mm,♀554-677mm;嘴峰♂45-65mm,♀50-63mm;翅♂437-489mm,♀423-480mm;尾♂150-213mm,♀155-188mm;跗蹠♂60-75mm,♀58-73mm。
野外鑑別:大型水鳥,體長55-73cm。嘴黃色,下嘴尖端有一紅斑。頭、頸和下體白色,肩、背淡藍灰色或鼠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白色,腳粉紅色。飛行時翅前後緣白色,初級飛羽末端黑色,且具白色端斑。

生活習性


銀鷗在捕食銀鷗在捕食
生境:夏季棲息於苔原荒漠和草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澤以及海岸與海島上,冬季主要棲息于海岸及河口地區,遷徙期間亦出現於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
食性:主要以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有時也伴隨海。 上航行的船隻,撿食從船上扔下的廢棄物品,也在陸地上啄食鼠類、蜥蜴、動物屍體,有時也偷食鳥卵和雛鳥。
習性: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在水面上,或不斷地在水面上空飛翔。飛翔極為輕快敏捷,常常輕輕地扇動翅膀,有時也能利用熱氣流在空中翱翔和滑翔。飛翔時腳向後伸直或懸垂於下。亦善游泳,在地上行走亦很好。休息時多棲於懸岩或地上。
銀鷗銀鷗
叫聲:在繁殖地驅趕其他入侵者時發出憤怒的ping聲。
遷徙:中國主要為冬候鳥,部分夏候鳥。春季於3-4月遷往北方,秋季於9-10月遷往南方。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分布於阿爾巴尼亞、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島、奧地利、亞塞拜然、巴哈馬群島、巴貝多島、白俄羅斯、比利時、貝里斯、百慕達群島、博內爾島、保加利亞、加拿大、開曼群島、中國、哥斯大黎加、克羅地亞、古巴、庫拉索、捷克共和國、丹麥、吉布地、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厄利垂亞、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德國、直布羅陀、希臘、格陵蘭、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香港、匈牙利、冰島、印度、愛爾蘭、義大利、日本、肯亞、朝鮮、韓國、拉脫維亞、立陶宛、馬其頓王國、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古、蒙特塞拉特島、緬甸、尼泊爾、荷蘭、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尼加拉瓜、挪威、巴基斯坦、巴拿馬、波蘭、葡萄牙、波多黎各、羅馬尼亞、俄羅斯、聖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島、聖露西亞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荷屬聖馬丁、斯洛伐克、索馬里、西班牙、斯里蘭卡、蘇丹、斯瓦爾巴島和揚馬延島、瑞典、瑞士、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烏克蘭、英國、美國、越南、英屬維京群島、美屬維京群島。
旅鳥:哥倫比亞、賽普勒斯、厄瓜多埃及、以色列、牙買加、哈薩克斯坦、盧森堡公國、馬爾他、摩爾多瓦、黑山共和國、摩洛哥、北馬里亞納群島、菲律賓、塞爾維亞、美國本土外小島嶼、委內瑞拉。
銀鷗分布圖銀鷗分布圖

中國分布

繁殖於新疆和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遷徙或越冬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寧夏、山東、長江流域,西抵四川,南至廣西、廣東、福建、香港和台灣。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成群在一起營巢,也有成對分散單獨營巢的。通常營巢于海岸和海島陡峻的懸岩上,也在湖邊沙灘、湖心或河心小島和苔原地上營巢,有時還在開闊沼澤地中的土丘上營巢。巢主要由枯草構成,有時巢內墊有少許羽毛。巢的大小為外徑50-70cm,內徑20-25cm。每窩通常產卵2-3枚,偶爾多至4枚。卵淡綠褐色、橄欖褐色或藍色,被有暗色斑點,卵的大小為55-79mm×45-53mm。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25-27天。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拉丁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1.
銀鷗美國亞種
Larus argentatus smithsonianus
Coues, 1862
2.
銀鷗指名亞種
Larus argentatus argentatus
Pontoppidan, 1763
3.
銀鷗西伯利亞東部亞種
Larus argentatus vegae
Palmén, 1887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銀鷗銀鷗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人工飼養

飼料配方

銀鷗以水生昆蟲飼料為主,動物性飼料為輔。參考配方如下:第一階段:螞蟻卵80%,大米10%,增加小韭菜和昆蟲;第二階段:螞蟻卵30%-40%,莜麥20%-30%,麥麩10%-20%,培育加豆角、蔥葉葵花、車前子、小韭等青綠飼料;第三階段:莜麥40%,豌豆10%,麥麩30%,增加茴子白、豆角,蔥葉、葵花、車前子等青綠飼料。
銀鷗銀鷗

飼養管理

按銀鷗3個不同發育階段和成體期不同需求進行飼養管理。第一階段,從出殼到離開義親獨立生活約3周時間,平均體重38-427g。此階段主要由家雞帶領覓食,飼料以螞蟻卵為主。在林間的落葉松、雲杉枯葉堆里埋藏大量蟻卵,收集時將整個丘狀蟻巢放在口袋或桶里,每日撒喂,要連複合物一起攤撒,並補給部分嫩根和葉。 第二階段,從幼雛獨立生活到羽色變深為亞成體階段,約1個半月時間,平均體重427-1162g。此階段幼雞舍量大,消化能力強,單純供給蟻卵,營養成分不完全,不利於幼雞的生長發育。飼料要以莜麥、麥麩為主,蟻卵為輔,還要增加青綠飼料、細砂粒以增進消化力。另外還要添加一些肉末,以增加動物蛋白含量。第三階段,羽毛接近成體,體形為亞成體階段。此階段,食量和消化能力大增。飼料以莜麥、麩皮、豌豆為主,增加大量嫩根、塊莖、漿果、蔬菜,還要餵部分肉食和砂粒。第三階段,飼料與第三階段基本相同,同時增加野生植物的種子。在管理上還要注意以下問題:每天早晨和下午各供良一次,下午供水一次,早晨食後,放到院中活動,以便覓食新鮮根莖和地面昆蟲。外放時,要嚴防犬貓侵害。傍晚飲水後自行歸宿。育雛期由代孵抱臥。

疾病防治

在人工飼養的銀鷗群中發生嚴重的食毛現象,稱之為食毛症。防治方法是:建造與銀鷗活動規律相適的飼養大棚,擴大飼養面積,並使其歸宿有樹,飲水有水原,植被繁茂,隱藏良好,土質疏鬆,適宜銀鷗進行沙浴。夏季地面昆蟲豐富,並補充必要的營養物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