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粉薔薇

銀粉薔薇

銀粉薔薇(拉丁名:Rosa anemoniflora Fort. ex Lindl.),是薔薇科薔薇屬的一種攀援小灌木,小枝細弱,無毛;散生鉤狀皮刺和稀疏腺毛。花單生或成傘房花序果實卵球形,紫褐色,無毛。花期3-5月,果期6-8月。主要分部在中國福建。生長於山坡荒地、路旁、河邊等處,海拔400-1000米。花白色或淡粉紅色,點綴枝頭可供觀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式,播種,分株,扦插,壓條,嫁接,栽培技術,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黑斑病,白粉病,鏽病,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銀粉薔薇是攀援小灌木,枝條圓柱形,紫褐色;小枝細弱,無毛;散生鉤狀皮刺和稀疏腺毛。小葉3,稀5,連葉柄長4-11厘米;小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2-6厘米,寬0.8-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緊貼細銳鋸齒,上面中脈下陷,下面蒼白色,中脈突起,兩面無毛;葉柄無毛,有散生皮刺和稀疏腺毛;托葉狹,極大部分貼生於葉柄,僅頂端分離,離生部分披針形,邊緣有帶腺鋸齒。
花單生或成傘房花序,稀有傘房圓錐花序;花直徑2-2.5厘米,花梗長1-3.5厘米,無毛,有稀疏的腺毛;萼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外面無毛,內面有短柔毛,邊緣有稀疏腺毛,花後反折;花瓣粉紅色,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花柱結合成束,伸出,有柔毛,比雄蕊稍長。
果實卵球形,直徑約7毫米,紫褐色,無毛。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產地生境

生於山坡、荒地、路旁、河邊等處。海拔400-1000米。主要產自中國福建

繁殖方式

播種

種子可供育苗,但因種子培育較難成活,一般不建議使用種子進行培育。生產上多用當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名貴品種較難扦插。

分株

即是將植物的根、莖基部長出的小分枝與母株相連的地方切斷,然後分別栽植,使之長成獨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此法簡單易行,成活快。園藝上廣泛套用。

扦插

扦插也稱插條,是一種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莖、葉、根、芽等(在園藝上稱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後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在農林業生產中,不同植物扦插時對條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順應它們的需求,才能獲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扦插注意事項
1.插穗的選擇和處理。要選擇生長健壯沒有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選好插穗後要精心處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後應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響成活。多漿植物(如仙人掌等),剪取後應放在通風處晾幾天,等切口略有乾縮再扦插;或用微火略燒烤下面切口,以防止腐爛。一般植物插穗的下面切口如沾一些剛燒完的草木灰,也有防止腐爛的作用。
2.溫度。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C生根最快。溫度過低生根慢,過高則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爛。所以,如果人為控制溫度的條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條件下,則以春秋兩季溫度為宜。
3.濕度。扦插後要切實注意使扦插基質保持濕潤狀態,但也不可使之過濕,否則引起腐爛。同時,還應注意空氣的濕度,可用覆蓋塑膠薄膜的方法保持濕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時間內通氣。

壓條

壓條是將植物的枝、蔓壓埋於濕潤的基質中,待其生根後與母株割離,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成株率高,但繁殖係數小,多在用其他方法繁殖困難,或要繁殖較大的新株時採用。壓條是對植物進行人工無性繁殖(營養繁殖)的一種方法。與嫁接不同,枝條保持原樣,即不脫離母株,將其一部分埋於土中,待其生根後再與母株斷開。
1.普通壓條。適於枝、蔓柔軟的植物或近地面處有較多易彎曲枝條的樹種(辛夷、蠟梅等)。將母株近地1~2年生枝條向四方彎曲,於下方刻傷後壓入坑中,用鉤固定,培土壓實,枝稍垂直向上露出地面並插縛一支持物。
2.水平壓條。適於枝條較長且易生根的樹種(如蘋果矮化砧、藤本月季等)。又稱連續壓、掘溝壓。順偃枝挖淺溝,按適當間隔刻傷枝條並水平固定於溝中,除去枝條上向下生長的芽,填土。待生根萌芽後在節間處逐一切斷,每株苗附有一段母體。
3.波狀壓條。適於枝蔓特長的藤本植物(如葡萄等)。將枝蔓上下彎成波狀,著地的部分埋壓土中,待其生根和突出地面部分萌芽並生長一定時期後,逐段切成新植株。
4.堆土壓條。適於根頸部分櫱性強或呈叢狀的樹木(如辛夷、珍珠梅、黃刺玫、李、石榴等)。將根頸部枝條基部刻傷後堆土埋壓,待生根後,分切成新植株。
5.空中壓條。由中國創造,又稱中國壓條或高壓。適於高大或不易彎曲的植株,多用於名貴樹種(山茶、桂花、龍眼、荔枝、人心果等)。選1~3年生枝條,環剝2~4厘米,颳去形成層或縱刻成傷口,用塑膠布、對開的竹筒、瓦罐等包合於割傷處,緊綁固定,內填苔蘚或肥土,常澆水保濕,待生根後切離成新植株。

嫁接

嫁接法繁殖,無性繁殖的幼苗,當年即可開花。用作盆花的苗,應選擇優良品種中較老的枝條。

栽培技術

修剪

修剪為美薔薇造景整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修剪不善,長成刺蓬一堆,參差不齊,不僅病蟲害多,外形亦不雅觀。一般成株於每年春季萌動前進行一次修剪。修剪量要適中,一般可將主枝(主蔓)保留在1.5米以內的長度,其餘部分剪除。每個側枝保留基部3-5個芽便可。同時,將枯枝、細弱枝及病蟲枝疏除並將過老過密的枝條剪掉,促使萌發新枝,不斷更新老株,則可年年開花繁盛。

施肥

栽培美薔薇與培養月季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比月季管理粗放。栽植株距不應小於2米。從早春萌芽開始至開花期間可根據天氣情況酌情澆水3-4次,保持土壤濕潤。如果此時受旱會使開花數量大大減少,夏季乾旱時需再澆水2-3次。雨季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澇。因薔薇怕水澇,水澇容易爛根。秋季再酌情澆2-3次水。全年澆水都要注意勿使植株根部積水。孕蕾期施1-2次稀薄餅肥水,則花色好,花期持久。
植株蔓生愈長,開花愈多,需要的養分亦多,每年冬季需培土施肥1次,保持嫩枝及花芽繁茂,景色艷麗。培育作盆花,更注意修枝整形。切花因產花量大,產花季每周需施肥1-2次,並應注意培育採花母枝,剪去弱枝上的花蕾。

病蟲害防治

野生薔薇少有病蟲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鋸蜂、薔薇葉蜂、介殼蟲、蚜蟲以及焦葉病、潰瘍病、黑斑病等病蟲害,除應注意用藥液噴殺外,布景時應與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處種植過多。每年冬季,對老枝及密生枝條,常進行強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風良好,可減少病蟲害。

黑斑病

主要侵害葉片、葉柄和嫩梢,葉片初發病時,正面出現紫褐色至褐色小點,擴大後多為圓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噴施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達可寧等藥物。

白粉病

在多雨、潮濕、通風不良、日照差的條件下,薔薇易患白粉病,一經發現應將病枝剪掉銷毀,以免傳染。侵害嫩葉,兩面出現白色粉狀物,早期病狀不明顯,白粉層出現3--5天后,葉片呈水漬狀,漸失綠變黃,嚴重傷在時則造成葉片脫落。發病期噴施多菌靈、三唑酮即可,但以國光英納效果最佳。

鏽病

鏽病是美薔薇一種常見的病害。葉片和新枝條都可能發病。病情嚴重,會引起葉片大面積脫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觀賞價值,甚至死亡。如果發現此病,要及時處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葉面噴霧,每周一次,連續3-4,此疾病可基本痊癒。

主要價值

銀粉薔薇有重瓣變型,花淡粉紅色,點綴枝頭可供觀賞,華東庭園有栽培。攀援藤本常具3片卵狀披針形小葉,在合柱組中較易識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