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渚港橋

銀渚港橋

南泉鎮的湖邊港口有一座古橋,始建於清乾隆壬午年,即公元1702年。鄉人對這座橋的雅名“普濟橋”恐怕不怎么熟悉,但“銀渚港橋”卻因地、因港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銀渚港橋
  • 雅名:普濟橋
  • 建於:清乾隆壬午年,即公元1702年
  • 地理位置:結籽灣東端的銀春渚
簡介,人文歷史,

簡介

銀渚港橋位於結籽灣東端的銀春渚,遙對東太湖,橫跨銀渚港,西連山軍嶂,北臨梁溪。橋身不長,石結構,單孔拱形,橋體線條簡約凝重,顯得古樸端莊。橋面 兩旁石柱對稱,石柱之間又是整塊的金山石作欄桿,矮矮的,可以讓人倚坐歇息。橋南面的欄桿石外側鐫刻著“普濟橋”三字,兩行題款是“乾隆壬午年壬子月某日立”和 “鹹豐丙辰年壬辰月某日立”。橋洞南北各有一副對聯,其中南面一副“枕流橫鎖湖光綠,面水遙涵山色青”,最能生動描述其優美的地理環境。橋東堍沿湖駁岸經水衝浪 擊,或鬆動,或坍塌,明顯鏤刻著歲月侵蝕的痕跡。橋西堍連線著一座廟宇,早作了鄉鎮企業的廠區。橋堍下有一廣場,昔年,每逢傍晚,漁船歸港,燈火閃爍,炊煙繚 繞,人聲喧沸,是一處繁華的漁產品集市。“可嘉石拱萱親臆,孕納徵帆訴遠情”。橋洞像母親的胸懷接納著遠方的船隻,是與杭州、蘇州、湖州、宜興等地通航的重要港口

人文歷史

橋下流水無言,卻也記錄了關於西施的另一個傳說:公元前473年,吳國為勾踐所滅,西施即投湖自盡,屍體漂至南方泉銀渚港,隨浪轉入後巷橋,為鄉人發 現,經斷信為吳妃無疑,遂葬於雪浪洪口墩。
錫南素有開化十二景之說,“銀渚望月”就是其中之一。登臨銀渚港橋,皓月當空,波光粼粼,天低吳楚雙輪月的景象十分迷人。但又何止於此呢!在這裡,可以 與天水合,與日月合,與四季合。最好是春光明媚的日子,芳草如茵,黃花遍地,岸柳拂動。在緊張的工作之餘,邀上一兩知己,坐在橋欄石上,面對萬頃浩瀚,遠山橫 黛,翠螺沉浮,群鷗驚起,征帆遠駛,真可海闊天空,暢懷一敘,由人生、由理想抑或由歷史、由傳說。
如果是夏天,烈日當空的中午,隨著大家去游水。站在高高的石柱上,縱身一跳,潛入水底,旋即在幾十米外冒出濕漉漉的頭來,這是童年時代最最難以忘懷的樂 趣。湖邊的夏夜更是絢麗:湖中是遠遠近近的漁火,身邊是細細小小的螢火,天上是稠稠密密的藍星和明明亮亮的圓月。
登上石橋,頓覺湖風徐來,空氣清新濕潤,白日的煩躁悶熱立刻煙消雲散。最令人舒暢的是,這時幾乎沒有蚊蟲,可以袒胸露腹,枕地蓋天,仰望星空,遙指北 斗。
秋日郊行,蘆花拂面,菽浪起伏,再看錦鱗淺底,翼尾撥水,在分享農人碩果之歡樂的同時,可以領略天高雲淡、氣爽水清、明淨如妝的大自然美景。此時此 刻,你如登上石橋,心胸似洞開的石拱,不免振臂一呼,狂之,醉之,歡樂之,比任何時候望得高遠,望得深邃,同時也想得高遠,想得深邃。
即便是冬季,站在石橋上又是一番景象。天寒地凍,萬物蟄伏,但寒風怒號下的千堆雪浪永久地呈現著青春的活力,給人一種歡欣鼓舞的力量。倘能揚揚灑灑下一 場大雪,那天上柔軟的雪花和湖中剛健的雪浪一觸即合,化成浩浩蕩蕩的大水翻卷撞擊,其壯觀不亞於千里冰封的北國風光。這時候,背對朔風刺骨,又何冷之有牽何趣之 無牽銀渚港橋是一個晨夕各異、四季景遷、風景宜人的地方。登臨極目,可得無限的樂趣和感受,或舒悅寧靜,或驅煩抑躁,或遼闊空朦,或感懷振奮,或恬淡幽思。惜乎 哉,古橋拆毀於1993年,存世291載,它的名字只能作為滄海桑田的歷史見證,有深有淺,是幻是夢地留在人們的心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