釵

婦女的一種首飾,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形狀為兩條金屬絲到最後絞成一股、在裝飾物的結尾處必定有流蘇吊墜來襯托;分類有:金釵玉釵寶釵、裙釵(舊指婦女,亦稱“釵裙”)等等。和另一類兩股簪子集合的首飾䈂子有所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釵
  • 拼音:chāi
  • 部首:釒
  • 總筆畫:8
漢字,古籍解釋,釵的史話,陸游之釵頭鳳,唐婉的合詞,陸游的續詞,兵器種類,釵的原始形態,硫球空手道的發展,

漢字

【基本信息】
五筆86:QCYY 五筆98:QCYY 倉頡:OPEI
釵
筆順編號:31115544 四角號碼:87743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497
【基本字義】
1. 婦女的一種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金~,玉~,裙~(舊指婦女,亦稱“釵裙”)。荊~布裙(形容婦女裝束樸素)。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金,叉聲。本義: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形似叉,用金、玉、銅等製作。
2. 同本義[hairpin]
釵,笄屬。——《說文新附》。徐鉉曰:“本只作叉,此字後人所加。”
釵
鈿合金釵寄將去。——唐· 白居易長恨歌
3. 又如:釵釧(泛指婦女的飾物)
4. 借指婦女 [woman]。如:金陵十二釵
5 用於人名 如:薛寶釵。
【漢英互譯】
hairpin
【方言集匯】
◎ 粵語:caa1 caai1
【相關詞語】
釵
紫釵記
折釵股
折釵
玉鴉釵
玉燕釵
羽釵
魚釵
鴛釵
玉釵
玉臂釵
雁釵
燕釵
瑤釵
銅鼓釵
松釵
十二金釵
寶釵
寶釵分股
寶釵樓
辟寒釵
鬢亂釵橫
插釵
釵符
釵橫鬢亂
釵荊
釵荊裙布
釵朵
釵幗
釵雀
釵頭鳳
釵分
釵頭符
釵魚
釵環
釵燕
釵盒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楚佳切《集韻》《韻會》初佳切,𠀤音叉。《說文》筓屬。本只作叉,此字後人所加。《玉篇》婦人岐筓也。《司馬相如·美人賦》玉釵掛臣冠。《秦嘉·與婦徐淑書》今致寶釵一雙,可耀首。《曹植·美女篇》頭上金爵釵。
金釵股,藥名。《本草綱目》李時珍曰:石斛,狀似金釵,故名。
忍冬藤,解毒。亦號金釵股。
《韻補》葉稱支切,音鴟。《繁欽·定情詩》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葉千古切,音楚。《毛詩·註疏》欲買赭,不謂灶下有黃土。欲買釵,不謂山中自有楛。

釵的史話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釵為珠翠和金銀合製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髮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雙鬢。《續漢書》中說:貴人助蠶,戴玳瑁釵。據《華陽國志》記載:涪陵山有大龜,甲可卜,其緣可作釵,世號靈釵。可見古人尤其看重玳瑁製成的釵。五代詩人湯僧濟曾經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釵,感慨中賦詩曰:
釵頭鳳釵頭鳳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邊,摘花還自比,插映還自憐。
窺窺終不罷,笑笑自成妍,寶釵於此落,從來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鮮,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傳。
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辛棄疾詞《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即在表述這種離情,納蘭性德詞中“寶釵攏各兩分心,定緣何事濕蘭襟”也飽含與自己所愛分離的痛楚。
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飛天淵海角信音稀,夢回海遼北,魂斷玉關西。月解團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述說金兵攻陷汴京後,詞人與自己的愛人分離之痛。十四年間興亡滿眼,再無處追憶舊時明月,這首詞因為有國破家亡的背景而顯得格外沉痛,詞中的分釵在生離死別的大動亂里,也就不是一段僅僅陷於兒女情長的憂思了。而在歷代關於分釵寄情的詩詞里,最讓人傷懷的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釵頭鳳釵頭鳳

陸游之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的合詞

陸游與表妹唐婉本是恩愛夫妻,感情甚篤。但因陸母不喜歡唐婉,終被迫休離。後二人各自婚娶。十年後的一個春日,陸游獨游沈園與唐婉邂逅。唐婉以酒肴款待,陸游感傷萬分,惆悵不已,隨即在園壁上題下此詞,抒發了自己內心的眷戀相思之情和無盡的追悔悲憤。唐婉讀後百感交集,含淚和詞一首: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渾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陸游的續詞

此後鬱鬱寡歡,怏怏而卒。二詞絕望淒楚,纏綿悱惻,感人至深,盪氣迴腸,催人淚下,唐詞尤甚。四十年後,陸游沈園重遊,含淚寫下《沈園》,以紀念唐婉: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陸游之釵頭鳳陸游之釵頭鳳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其中不乏刻骨銘心的眷戀與相思,也充滿不堪回首的無奈與絕望,真是盪氣迴腸,震爍人心.
相信在陸游唐婉之間存在著非常真摯的感情,然而,這也是愛導致的悲劇,也因此,更具有濃烈的悲劇色彩。兩人在沈園相見過,想斯情斯景,確是“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在這個故事裡還有兩個人,就是唐婉的後夫——趙士程——非常豁達的一位名士。古今中外流傳的愛情悲劇比喜劇多的多,人生因為缺憾而帶來無數嚮往,歌頌,讚美的事物就是人們渴望的期盼,正如人人都渴望美滿的愛情。陸游唐婉的愛情固然令人唏噓,而這個愛情故事裡的另兩位悲劇人物——趙士程和陸游後來的妻子——何嘗不更是無辜?

兵器種類

釵,硫球古兵器之名。
釵是由我國的鐵尺——傳統器械之一——在16世紀末傳至硫球後由硫球人改進而成的。此時硫球王國還是大明的藩國,至於日本吞併硫球是在十九世紀末,所以絕不可說釵是日本人改進的。
釵的設計就是用來克制刀劍用的。自近代起,釵將中刺(saki)兩旁的橫架(monouji)改成了向上的樣子;持柄末端加上錘頭(saikasika),用於加強直拳反擊的破壞力。釵成為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形態。該設計是針對太刀的,用於卡刀——斷刀——攻喉,而且很明顯,其防禦力強於攻擊力。在沒有什麼資源的硫球人手中,威力無窮的鐵尺被改進成了“釵”這么一類由低碳鋼,甚至僅僅只是生鐵構成的低成本武器。

釵的原始形態

鐵尺原本是流傳我國湖南各地的一類短器械,其套路不一,打法也不盡相同。主要用於制敵和自衛。在釵於硫球演變的同時,我國的鐵尺技法也發展迅速。以流傳株洲地區的鐵尺為例,它系清朝少林寺僧人雷明光所創。雷明光祖籍河南,年青時因反清復明失敗,入少林寺削髮為僧,後潛心研究南北諸家武功,取武術名家器械之精華而創編“鐵尺”功,自此苦練日久,造詣頗深,鐵尺功被列入少林看家:功法之一,不得輕使。
17世紀開始,自江戶幕府發“禁兵令”,規定惟武士階級可以佩刀後,從硫球引進的釵成為浪人們自衛用的極好武器。此時在日本,除了一些對釵術有專門研究的流派(如涉川流釵術、一角流釵術)以外,很多其它武道流派中也都有釵術的技法傳習,如柳生流、無二流、澀川流、石尊真石流、聖天一至流、四心多久間見日流等。
在日本江戶時代捕快或浪人階級所使用的釵,其形制是一根長約一尺五寸的鐵棒(中刺,saki),在與持柄(nikidi)連線處處裝有護手(yoko),可用來格擋或阻架刀劍的劈擊。它一般被視為一種用來以生擒為目的、擊昏並捕獲對手的自衛型武器。後來,日本占領琉球,並將之改名為沖繩,同時亦執行禁武,禁兵器令。但當地民眾仍群起反抗,他們以學自中國(當然有加入琉球本身)的武術,甚至加上用作生活的工具(如打禾用的雙截棍,撐船用的槳)嚴加反抗。此種用以反抗、戰鬥的武術當然是以殺人為目標。此時釵在硫球空手道體系中系統性地演化並發展出特定的套路,成為硫球空手道的經典兵器。硫球空手道關於釵的習練重點強調:內練氣,外練力,以氣催力,剛柔相濟,發勁勇猛;攻守兼備,步法穩健,進退自如,簡樸多變,要求手、眼、法、步、神、氣合為一體。主要特點:套路短小精悍,攻防緊湊,使用靈活。這與我國鐵尺的練習要訣基本相同。由此,自20世紀以來,釵又被稱之為空手道短叉或浪人叉。
硫球空手道硫球空手道

硫球空手道的發展

後來,日本占領琉球,並將之改名為沖繩,同時亦執行禁武,禁兵器令。但當地民眾仍群起反抗,他們以學自中國(當然有加入琉球本身)的武術,甚至加上用作生活的工具(如打禾用的雙截棍,撐船用的槳)嚴加反抗。此種用以反抗、戰鬥的武術當然是以殺人為目標。此時釵在硫球空手道體系中系統性地演化並發展出特定的套路,成為硫球空手道的經典兵器。硫球空手道關於釵的習練重點強調:內練氣,外練力,以氣催力,剛柔相濟,發勁勇猛;攻守兼備,步法穩健,進退自如,簡樸多變,要求手、眼、法、步、神、氣合為一體。主要特點:套路短小精悍,攻防緊湊,使用靈活。這與我國鐵尺的練習要訣基本相同。由此,自20世紀以來,釵又被稱之為空手道短叉或浪人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