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頒詔

金鳳頒詔

金鳳頒詔是明清時期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重大慶典時在天安門舉行的頒詔儀式。也就是,皇帝發布的重大命令(詔書),要在天安門上進行一套隆重繁瑣的儀式,才能向全國各地頒發。這表明天安門在封建統治者心目中具有顯赫的政治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鳳頒詔
  • 舉行年代:明清時期
  • 舉行地點:天安門
  • 終止年份:1911年
  • 終止事件:清帝溥儀退位詔書的頒布
簡介,流程,

簡介

天安門是明清兩朝歷代帝王“金鳳頒詔”的重地,凡遇國家慶典新帝即位、皇帝結婚、冊立皇后,都需在此舉行“頒詔”儀式。屆時於城樓大殿前正中設立宣詔台。由禮部尚書紫禁城太和殿奉接皇帝詔書聖旨),蓋上御寶,把詔書敬放在雲盤內,捧出太和門,置於抬著的龍亭內,再出午門,登上天安門城樓。然後將詔書恭放於宣詔台上,由宣詔官行宣讀。文武百官按等級依次排列於金水橋南,面北而跪恭聽。宜詔畢,遂將皇帝詔書銜放在一隻木雕金鳳的嘴裡,再用黃絨繩從上系下,禮部官員托著朵雲盤在下跪接,接著用龍亭將詔書抬到禮部,經黃紙謄寫,分送各地,布告天下。這種頒發封建帝王聖旨禮儀的全過程, 稱之為金鳳頒詔。天安門最後一次舉行“頒詔”是1911年(清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頒布溥儀退位的詔書

流程

據《日下舊聞考》記載:“凡國家大慶,覃恩,宣詔書於門樓上,由垛口正中,承以朵雲,設金鳳銜而下焉。”就是說,皇帝發布的重大命令(詔書),要在天安門上進行一套隆重繁瑣的儀式,才能向全國各地頒發。這表明天安門在封建統治者心目中具有顯赫的政治地位。
在進行頒詔儀式時,工部要預先在天安門正中垛口設定備有黃案的宣詔台,並準備好“金鳳朵雲”(漆成金黃色的木雕鳳凰和雕成雲朵狀的木盤)。奉詔官(捧接詔書的官員)和宣詔員(宣讀詔書的官員)等人衣冠楚楚,早已恭候在那裡。詔書放在太和殿黃案上,皇帝蓋上御璽後,經過一套繁瑣的禮儀,由禮部尚書雲盤承接詔書,捧出太和殿,暫放到午門外的龍亭里,然後在鼓樂儀仗的引導下抬到天安門城樓上,再將詔書放在宣詔台的黃案上。宣詔官登台面西而立,宣讀詔書。這時,只見天安門金水橋南,文武百官和耆老按官位序列依次面北而行三跪九叩大禮。
詔書讀完,由奉詔官把詔書捲起,銜放在木雕的金鳳嘴裡,再用彩繩懸吊“金鳳”從天安門垛口正中徐徐放下。城樓下早有禮部官員雙手捧著“朵雲”等在那裡,這樣,“金鳳”嘴中的詔書也就落在“雲盤”中了,此舉稱為“雲盤接詔”。
接詔後,詔書仍要放回天安門前的龍亭內,然後由黃蓋(黃色傘蓋)、儀仗、鼓樂為前導,浩浩蕩蕩抬出大清門,送往禮部衙門。這時,禮部尚書早已從長安左門快步回到禮部衙署門前跪迎詔書,並將詔書恭放在大堂內,行三跪九叩禮。隨後,用黃紙謄寫若干份,分送各地,頒告天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