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虎台(溫庭筠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虎台》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詩作。此詩描寫了陵墓的荒涼環境,表現了被遣奉陵寢的妃嬪們的悽苦和怨恨,表達了作者對古代這些妃嬪們不幸命運的同情。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金虎台
碧草連金虎,青苔蔽石麟⑵。
皓齒芳塵起⑶,纖腰玉樹春⑷。
倚瑟紅鉛濕⑸,分香翠黛嚬⑹。
誰言奉陵寢⑺,相顧復沾巾。

注釋譯文

⑴金虎台: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故鄴城西北隅。
⑵石麟:石雕麒麟,常置於帝王陵墓前。此處指曹操陵墓前的石麒麟被青苔荒草掩蔽,其荒涼程度可知。
⑶皓齒:指美人歌唱時露出潔白的牙齒。芳塵起:指歌聲繞樑,驚起塵土。據劉向別錄》記載,漢朝時魯地有善歌者叫虞公,其歌聲清哀,能驚起樑上塵土。
⑷此句謂美人舞動的纖腰如玉樹般婀娜多姿。
⑸倚瑟:和著琴瑟的聲音歌唱。紅鉛濕:淚珠浸濕了化妝用的紅色鉛粉。
⑹分香:借指上任帝王的妃嬪。翠黛:對眉的美稱。嚬(pín):同“顰”,皺眉。
⑺奉陵寢:古代有宮人“事死如事生”的規定,即前任帝王死後,那些無子的妃嬪都將被遣往皇帝的陵寢守墓。

作品鑑賞

此詩寫古代不幸被遣奉陵寢的妃嬪們的悽苦怨情。前二句通過荒涼的景物描寫襯托奉陵寢之人內心的悽苦。這些妃嬪雖然能歌能舞、風華正茂,但在儒家所謂的人倫觀念和殘酷無情的封建禮制的摧殘下,她們只能別無選擇的過著活死人般的痛苦生活。她們不一定認同儒家禮教和封建制度,而且心中一定有怨恨,但在儒家君王至上、男權至上的社會觀念中,實在沒有多少人能想起她們的痛苦。她們想改變命運只能是幻想或徒勞。於是,末四句通過“濕”、“顰”、“相顧沾巾”告訴讀者,她們只能無可奈何的暗暗在心中怨恨,只能終日默默以淚洗面。紅花總要綠葉襯,雖然這些姑娘是如此的軟弱可憐,但如果沒有她們的悲慘命運,則不能襯托出帝王的至高無上的尊貴。這正是那些滿口儒家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們所鼓吹的等級制社會最忤逆人倫的罪惡。

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溫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