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純

金純,字惟人,號德修。泗州仁信四圖應山集(今泗洪縣龍集鄉應山村)人。祖上世代行醫,是泗州有名的醫道之家。自金純始,方由其父金文炳令其入學攻讀儒書。金純自幼聰穎,勤奮好學,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經鄉學、州學以優異的成績貢(選拔)進太學,在明朝的最高學府里學習儒學經典。

基本介紹

  • 本名:金純
  • 字號:字惟人
    號德修
  • 所處時代:明朝
  • 主要成就:江西布政司右參政
金純墓冢,仕途生涯,後世紀念,

金純墓冢

泗洪縣龍集鎮東約五公里處的應山村,有一座高出地面五、六米的大土墩,坐落在成子湖邊,這土墩乃是經歷明代五朝(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任過三部(禮部工部刑部)尚書,生為太子賓客,卒贈I山陽伯的金純墓冢。

仕途生涯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讀完太學後,又以出眾的才華被吏部尚書杜澤看中,經杜澤推薦,明太祖朱元璋封金純為吏部文選司郎中,從此,金純 步入仕途。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升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
同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病逝),因皇太子朱標早亡,皇位由皇太孫朱炆繼承,改年號"建文"。
朱元璋死後,圍繞皇權的鬥爭十分激烈。小皇帝即位後,深感各位叔父(藩王)的權勢太大,有的還擁有重兵,對他威脅嚴重,於是在大臣齊泰黃子澄的策劃下,採取了削藩措施。一年之內,先後廢削了周、齊、湘、代、岷五個藩王。當這一行動直接威脅到守衛北平(今北京)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時,一場爭奪皇權的鬥爭急劇激化。燕王朱棣打著"靖難"的旗號,以討伐奸臣齊泰黃子澄為由,由北平發兵南京。公元1402年6月,朱棣攻下南 京,奪得皇位,改年號為"永樂"。他就是明代歷史上有名的明成祖。朱棣即位後,經少師蹇義的推薦,成祖任命金純為刑部侍郎。
由於朱棣長期鎮守北平。深知北平在軍事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從他當上皇帝之日起,就有遷都北平的打算。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一月,改北平為北京。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徵調工匠、民夫百萬人,開始修建北京城及其宮殿,做遷都的準備工作。
修建北京城,建築宮殿,是一項極其巨大的工程,這項工程開始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基本建成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歷時十四年。在這項巨大的工程中,金純受命採集木料,以備永樂五年五月修建宮殿(今北京故宮)之用。永樂七年、十五年,金純兩次隨成祖朱棣巡視北京故宮的建築工程,具體負責太岳太和宮的建築任務,在明代古都北京和紫禁城宮殿的建設中,金純建立過功勳。
為了鞏固北方邊防,永樂八年元月,金純隨成祖朱棣北征沙漠,他積極幫助成祖朱棣制定戰略戰術,成為北征沙漠的高級參謀,很快取得北征的勝利。因金純護駕侍從有功,六月班師回朝後被提任刑部左侍郎。
征戰剛剛結束,金純又於永樂九年奉命與工部尚書宋禮負責會通河的治理和黃河故道的疏浚工程。
會通河原是一條古運河,北段即今山東衛河、黃河間的運河故道,中段即黃河、昭陽湖間的運河,南段久已堙塞。該河始創於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鑿渠起自今山東梁山縣安山西南,北抵臨清,上接濟州河引汶水北流,下達御河(今衛河),長二百五十多里,建閘三十一座以蓄水勢。河成命名"會通",南來漕艘無須再遠涉渤海,可經此河直達京畿。後又於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陸續在北起今臨清、南至江蘇徐州市的運道上,興建攔河、隘船石閘,此後遂將這一段運道包括安山以北的會通河,安山、橋間的濟州河,魯橋、徐州間的泗水統稱為會通河。但因水源不穩定,河道時患淺澀,不勝重載,元朝年間,此河未能發揮作用,漕糧北運仍以海運為主,元朝末年竟廢棄不用。到了明朝初年,會通河已淤斷三分之一。由於南糧北運要遠涉渤海,這對當時國家經濟的發展影響很大。
朱明王朝建立後,為了鞏固其中央政權,大力發展經濟,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成祖朱棣命金純與工部尚書禮治理會通河,以暢通運道,縮短南北漕運的路程,打通發展經濟的大動脈,確保水路運輸正常通行。金純與宋禮上任後,深入實地,沿途勘察,禮賢下士,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在全面考察的基礎上,詳細分析研究各種意見,最後採用山東汶上縣老人白英的建議,築壩遏水、分流濟運、建閘節水,同時建水櫃、陡門,以保水源。根據上述方案,經過半年多的奮戰,當年七月,會通河故道浚成,使運道暢通,從此,南方漕艘再不用遠涉渤海,而由會通河直達北京各地。從明朝永樂七年到明萬曆年間漕運全依賴會通河,每年約有四百萬石漕運通過此河,會通河成為當時國家經濟的大動脈。隨著會通河的開通,會通河運道的復成,運河沿途的山東、河南等地區也隨之繁榮起來。
在治理會通河的同時,金純與工部侍郎徐亨蔣廷瓚又疏浚黃河故道,使這裡的人民免遭洪災的侵害。
在治理兩河過程中,金純奔波於工地南北各段,風餐露宿,既對朝廷負責,又為百姓著想。會通河浚通,不僅使國家經濟得到發展,同時也使百姓安居樂業。為此,金純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信任和重用,同時,也得到當地人民民眾的愛戴和崇敬。永樂十四年,金純被提任禮部左侍郎,時隔兩月,又晉升為禮部尚書。山東、河南人民為了感謝和紀念金純,在開封府禹廟(禹王廟)中設定金純配亭,進行祭祀,山東汶上縣人民專門建祠,祭祀宋禮和金純。
永樂十九年,明朝國都由南京遷往北京,成祖朱棣為了安定民心,穩定局勢,查處貪官污吏,選派二十六名官員,分赴全國各地進行巡察,以慰問軍民,查處不法官吏。金純與給事中葛紹祖奉命巡撫四川。在四川,他們深入百姓中,微服私訪,考核審查官吏,懲辦貪官污吏,使蜀川得以安定。
在成祖朱棣執政的二十二年中,金純忠心耿耿,勤於國事,為民除害,使民安樂。以他那忠厚、和平、老成的品性,超然出眾的才華、氣魄,清正廉潔的吏風及功勳卓著的政績,博得了成祖朱棣的高度信任,也得到了廣大人民民眾的尊崇。儘管如此,金純毫不居功自傲,也不願享受特權。朱棣在位時,曾多次要封贈金純子孫官爵,而金純對皇上的"蔭恩之意",一直"堅持不受",他不願子孫躺在自己的功勞簿上享受高官厚祿和特權。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明成祖朱棣親率兵將征討犯敵阿魯台(明東部蒙古首領),班師回京途中,於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西北)病逝。同年八月,太子朱高熾即皇帝位(仁宗),改年號"洪熙"。先調任金純為工部尚書,後又改任金純為刑部尚書。在金純任刑部尚書期間,他嚴格執法,認真、公正地掌管刑獄事務,"務寬大以教育為主,慎刑罰以重民命。"同時,嚴格要求下屬官吏,嚴禁貪贓枉法,不準妄行拷打罪犯,因而在他任職期間,獄中沒有一個瘐死(因饑寒或疾病而死)者。
因金純政績卓著,仁宗朱高熾加封金純為資政大夫刑部尚書太子賓客,同時御製封誥六道:
贈封:
金純祖父金成為資政大夫刑部尚書
金純祖母張氏為夫人;
金純父親金文炳為資政大夫、刑部尚書;
金純母親丁氏為夫人;
金純已故妻室王氏為夫人;
金純繼室鄭氏為夫人。
明仁宗朱高熾只做了十一個月的皇帝就病逝了,由
太子朱瞻基即皇帝位(宣宗),改年號為"宣德"。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由於朝政腐敗,金純憂國憂民,但又無力挽回大局,終於憂傷積勞成疾。朱瞻基命御醫為其醫治,並免其上朝參拜。讓金純一面治病,一面視事。當年夏季,宣宗命他處理滯囚。從處理滯囚中,金純更覺朝廷腐敗,因此經常與一些朝貴大臣們飲酒、議論。以酒澆愁,此事被言官所劾,宣宗朱瞻基聽信讒言,認為金純以病為由,不上朝參拜,反而與朝貴們聚眾飲酒,目無君王、誹謗朝廷,命錦衣衛將他逮捕入獄,時間不長,念金純為幾朝老臣,又將他釋放。
同年八月(公元1428年),金純向宣宗請求辭官,經宣宗批准,告老還鄉,回到了生育他的故土--泗州仁信四圖應山集。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刑部尚書回到應山集後,靠變賣田產生活,於明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病逝,在應山集整整度過了十二個年頭。金純病逝後,田產已近賣盡,最後他的子孫們連祭祀他的供資都沒有。

後世紀念

金純病逝後,英宗朱祁鎮追封他為"山陽伯"。明正德年間,武宗朱厚燳年年遣官到泗州應山集祭祀金純。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泗州知州桂守祥,為他裔孫贖田四百畝,以供祠祀金純之用,又在泗州城內建造"金公祠",年年祭祀。祠內立石碑一座,桂親撰碑文,簡述金純史略曰:"金公曆事四朝(實際是五朝,即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明成祖朱棣攻下南京,獲得皇位後,廢除建文年號,故稱四朝),尚書三部(禮部工部、邢部),生為賓客(太子賓客),卒贈山陽(山陽伯)。揚歷中外,垂四十年。從征則遠涉乎沙漠,考核則安乎蜀川。至於浚河治漕之功,尤為國家所永賴者,謂非文武全才,勳業最著者耶?
金純逝世已經五百多年了,但他那顯赫的政績,無私無畏的品德,清正廉潔的吏風,永遠為人民稱頌和紀念。
五百多年來,應山集人民世代為他填土掃墓,一直延續至今。如今的金尚書墓仍然象一座小山,高高聳立在成子湖邊,成為當地的古蹟和一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