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茯苓散

金箔茯苓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洪州張道人。具有殺蟲利氣,開竅安神之功效。主治小兒風疳,手足拘拳,眼目不開,有時自笑或嗔怒驚叫,手爪甲青,狀似鬼形,色似天吊。

基本介紹

  • 名稱:金箔茯苓散
  • 功用:殺蟲利氣,開竅安神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金箔五片,茯苓、牛膝、胡黃連各一兩,龍骨(生)一分,木香、麝香各一錢。

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一字,米飲送下,一日二次。

功用

殺蟲利氣,開竅安神。

主治

小兒風疳,手足拘拳,眼目不開,有時自笑或嗔怒驚叫,手爪甲青,狀似鬼形,色似天吊。

重要文獻摘要

《中華醫學大辭典》:“小兒手足拘攣,眼目不開,有時自笑,或嗔怒驚叫,手爪甲青,狀如鬼形,又似天釣,宜金箔茯苓散。”
《覆載萬安方》:“第三風疳(亦名肝疳),小兒手足拘拳,眼目不開,有時自笑;或嗔怒驚叫,手爪甲青,狀似鬼形,色似天釣。須服此金箔茯苓散。”
《中華醫學大辭典》:“疳之屬於肝者。此證因乳母寒溫不調,滋味不節,或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氣未平復,遽以乳兒,或因小兒肝臟受熱所致。多見搖頭揉目,流汗遍身,合面而臥,面色青黃,發竦頭焦,筋青腦熱,周身瘡癬,腹中積聚,膈上伏熱,痰涎壅塞,下利頻仍,或下鮮血,或下青苔等證。若肝風入目,則赤腫翳生,眵淚爛眶,昏暗雀盲,痛癢揉擦,甚至經月合眼,法當調肝,宜地黃丸、芪歸湯、天麻丸、生熟地黃湯、熊膽天麻丹、烏蟾丹、蘆薈丸、皂角膏、神妙觀音散、人參散、通神丸、金箔茯苓散之屬,或用肉豆蔻一枚,蟾灰(全者)一個,苦桔梗(炮)、茯苓(煨)、大黃(煨)各一兩,龍腦、麝香各一錢,共為末,飯丸如麻子,粟米飲下三丸,只可三服。凡肝疳目有青脈,左脅硬痛,多吐涎沫,眼角左右有黑氣者,均不治。參看[疳]條。”
《樓霞區志》:“金箔最早用於煉丹治病。據《本草綱目》載:黃金可‘療驚癇風熱肝膽之病’,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記載著‘金箔鎮心丸’、‘金箔散’、‘金箔茯苓散’等藥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