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東林寺

金山東林寺

金山東林寺,原名觀音堂,在金山朱涇鎮東林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山東林寺 
  • 原名: 觀音堂
  • 地址金山朱涇鎮東林街 
  • 創建時間:1308年 
建造歷史,東林寺景觀,山體奇觀,觀音閣,照壁,三橋,金願橋,山門,金蓮池,鐘鼓樓,佛山,觀音閣,殿中殿,三靈鼎立,

建造歷史

至大元年(1308年)由僧妙因創建,皇慶二年(1313年),西林寺元智僧來改額為東林禪寺,至正元年(1341年)毀於兵火。明初僧至益重建,後因年久失修而傾毀。清乾隆中(1736—1795年),陳克己等重建。嘉慶十年(1805年),僧漪雲重修,並建蓮月軒。道光五年(1825年),大殿毀於火。九年(1829年),僧念懷又重建。十八年(1838年),山門又毀於火。抗戰期間,寺內有僧人11人。50年代初,有住寺僧人6人,後均還俗。1960年,主持僧園成任縣第一屆政協常委。今東林寺尚存大殿一座,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經市民宗委批准現東林寺正在進行改造,2007年4月完工。建成後的東林寺,以佛法、文化、管理、慈善為重點,將接納更多香客和遊人朝禮,以及開展大型佛教吉慶活動。
2007年5月31日舉行了盛大的東林寺建寺700年暨擴建工程落成慶典。慶典之前,佛教界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王志遠,我國著名國學、書法大師文懷沙以及海內外佛教界高僧大德、諸山長老、法師、居士和嘉賓共兩千多人參加了東林寺開光法會。

東林寺景觀

山體奇觀

走進巍峨的東林寺,是一座耀眼的山體奇觀,山如佛,佛如山。這座山高57米,相當於19層居民樓那么高。只要你走進朱涇鎮地域,無論從哪一個角度都能看見這個山體大佛。山如佛祖身形,頭戴寶冠,身披袈裟,呈臥立態,在陽光照耀下,佛韻靈光徐徐閃爍。

觀音閣

歷史悠久的東林寺始建於公元1308年。自從2005年12月6日開工擴建,2007年5月竣工。擴建後的觀音閣內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全高達33米,象徵觀音33身。其高度突破了承德普東寺觀音22.58米的世界吉尼斯記錄,也突破了北京雍和宮大佛全高18米的極限,為東南亞室內千手觀音第一菩薩。

照壁

擴建後的東林寺,迎面就是菁華的照壁。這座8.8米高,21米寬的照壁,中間是幾百噸青石製作成的畫面,用精緻的石雕技藝,刻畫了栩栩如生的13尊大佛像,是將淨土十三祖師,還有30多尊小佛像。照壁最高處,遠遠望去,猶如九龍飛舞,照壁中間精雕著雙龍戲珠,龍眼炯炯,龍鬚冉冉,龍鱗密密,活靈活現。照壁下方座墊採用了福建的花崗岩,十分壯觀,讓人感覺已進入了紫竹林的佛地。

三橋

離開照壁,迎面就是金願、虎溪、鶴壽三橋。橋前有雄獅一對,2.8米高的漢白玉石獅子雄赳赳地鎮守著寺院,東為雄獅,腳下的繡球象徵著權力;西是母獅,足下幼獅表示嗣續。這對漢白化獅與北京故宮前的那一對可稱謂姐妹獅。

金願橋

山門前的三座橋,中間一座是金願橋,橋身全是優質銅建造,金光熠熠。佛門弟子及遊客都可以在此許願,破解迷津。左右兩座是石橋,東面的為鶴壽橋,寓意人生像仙鶴一樣長壽,用於向人們祝壽。站在金願橋,迎面就是東林寺山門。它用60多噸山東名貴漢白玉建造而成。山門莊嚴,九龍神態生動,猶如飛龍在天。佛光普照的門額上,東林寺三個大字熠熠光輝,氣勢非凡。4.9米高的中間大門,寬3.8米,與兩側3.9米高山門渾然一體,左右配上精雕的龍窗,更增添古剎雄姿,十分壯觀。山門上,前後中間端坐著用漢白玉雕刻成的阿彌陀佛坐像,四周站立著壯嚴肅穆的48尊阿彌陀佛,代表阿彌陀佛坐像四十八原力,接引眾生共赴西方極樂世界。

山門

整個山門長20米,高達15米多,上方五朵金蓮花用黃銅板手工巧打而成,巍立空中。每朵蓮花有三層,每層鑲嵌著16組花瓣,每個花瓣上用青銅製作一個佛像。每朵金蓮花由花瓣組成48尊花佛,外用鎏金工藝,金碧輝煌,更襯托出整座寺廟莊嚴無比。東林寺山門構思獨特,造型精緻,既不失傳統佛教的嚴規,又附合東林寺淨土宗教道場的要求,是國內佛寺中獨一無二的山門。

金蓮池

走過山門,迎面就是占地240平方米的金蓮池。它寧靜、莊嚴而又雅致,古色古香造型別致,給遊人以賞心悅目的感受。金蓮池直徑18.4米,上下有三層,最高處是景泰藍善財童子,高5米,四周圍著8條龍鯉魚,龍頭魚身,有鯉魚跳龍口之說;8種吉祥魚,8種吉祥語言;荷花、荷葉全是金黃色的銅製成,有千年相伴的吉祥之兆。龍鯉魚吉祥語言是:諸事吉祥、法體安康、恭喜發財、智慧如海、全家幸福、吉星高照、福德無量、心想事成。既祝福虔誠禮佛的善男信女萬事如意,也使古剎生機盎然,增添了殿宇廣布的整體美感,這尊景泰藍佛像尊,堪稱“東林一絕”。

鐘鼓樓

在金蓮池兩側,有鐘樓和鼓樓相對而立,東側是鐘樓,西側是鼓樓。兩個樓亭採用宋未明初形式,高度均為8.761米飛檐翹角,12根金光閃閃的柱子,用全銅製作,輪廊秀麗,氣勢雄渾的古建築,晨鐘暮鼓,氣魄非凡,福音清越,聲躍群來,弘顯東林寺元代遺風。

佛山

再往前走,這時,一座壯觀無比的佛山展現在你面前。佛山最高處是毗盧帽。帽上有五方佛:中間毗盧遮那佛,東方阿悶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他代表不同方位的佛,普渡眾生,毗盧帽及頭部用純紫銅手工敲打而成。鼻子上坐著觀音菩薩,兩條龍護持觀音坐下,龍身正飄騰而上變化為眉飛,兩尊飛天代表眼睛,臉頰上用觀音32應身及應化事跡,蓮花嘴,兩個耳朵左面是韋馱,左面是伽藍,整個頭部反映了菩薩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大無畏精神,精刻細雕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淋漓盡致。

觀音閣

正面看正是觀音閣,置於高達51米的山體之中。佛閣高35米、寬31米、深42米、頂光入口高36米。閣內容積約3.5萬立方米,面積約120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高、容納信眾最多的觀音閣。觀音閣的大門是一扇閃著金光的巨大“千佛門”,高達20米,寬9米。門上刻有999尊銅菩薩,組成一個與門等高的大“佛”字,稱為中國佛教第一銅千佛門。
走進大門,眼前顯現的是“流華奔放,佛尊百態”的靈雨千手觀音菩薩,只見千手護持,變化萬千,其手擘如一輪明月海角天涯,與原身韻合一脈,靜中有動、散中有序、精巧通靈、細膩微妙,觀之令人驚嘆。千手觀音通體用江西小葉香樟,淡彩貼金,燦爛輝煌。肅穆間蘊涵著富貴。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立於須彌台上,須彌台由66片蓮瓣圍著,高7.3米,佛像淨高26米,蓮花座高2米,須彌座高5米,構成全高33米的巨大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象徵觀音33身。佛閣四周由8根大楹柱支撐著閣頂,紅色柱面嵌著名家楹聯。地上鋪著花崗石地塊,頂上有藻井和棋盤格,渲染出一個宏大的禮化空間。圍繞著千手觀音佛像的東、西、北三道牆上,築有9999個佛龕,龕內供有鎏金觀音菩薩,具有“千里佛音人,萬世皆佛聲”的神韻。

殿中殿

殿中殿也是東林寺一寶。當你走進全銅製作的殿中殿,金碧輝煌,佛光普照。玉觀音菩薩端詳地半跏趺坐在須彌假山上、左腳放下,右腳蹺起半跏趺坐,自在飄逸,荷花飄香,荷蓮結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清秀的玉觀音菩薩臉上雙目凝視,眉如新月,兩耳垂肩,面容慈祥,佛珠閃爍,溫暖飄灑,神情飄渺,體現出菩薩那寬廣的襟懷和仁慈心腸,不愧是佛教藝術的瑰寶。整個大殿在裊裊的香菸繚繞中,顯得分外靜謚安詳,到此進香或觀光的香客遊人,會感到塵世風俗頓時蕩滌一清,其感召力是可想而知的。金殿中的玉菩薩,玉石是用整塊一噸多的和田玉石雕琢而成一尊玉菩薩,高1.8米,是不可多得稀世之寶。
於是大家看到東林寺從⒛06年擴建後重現元代古風采:一是運用元智禪師到大都(今北京)進獻觀音菩薩銅像,仁宗皇帝下旨命元智禪師設壇求雨的歷史典故,用和田美玉重塑元代“靈雨觀音”聖像。二是用南國香樟細刻首尊室內最高最大的唐代千手觀音聖像。三是處於平地高築佛丘,突兀而起,巍然而立,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山即是佛,佛即是山,山佛一體,佛山一氣。此三大特色運用奇特的構思,精妙的設計,跨越時空的構劃,開佛教建築設計之先河。

三靈鼎立

如今,東林寺靈雨觀音與無錫靈山觀音、杭州靈隱觀音成為長江三角之地得此三靈鼎立,不僅是民心天意,而且也是百代子孫之福蔭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