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涇

朱涇

朱涇鎮曾是金山縣政府所在地,金山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居住中心,是上海浦南重鎮,經濟和文化在現上海市金山區占有重要地位。位於上海市西南郊的金山區北部,東經121°9′,北緯30°54′。東北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68公里,南至金山區人民政府駐地金山衛城區30公里。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滬、浙交界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然環境舒適怡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涇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上海市金山區
  • 政府駐地:人民路310號
  • 地理位置:長江三角洲地區滬、浙交界處
  • 面積:77.11平方公里
  • 人口:12.8萬人
朱涇鎮概況,歷史沿革,東林寺,

朱涇鎮概況

區位優勢獨特:
320國道(亭楓公路)
朱平公路(朱涇--浙江平湖,南延伸段建設中)
金廊公路(朱涇--廊下,規劃2012年完成北延伸至松江辰塔路)
位於朱涇鎮的千年古寺——東林寺(已擴建)位於朱涇鎮的千年古寺——東林寺(已擴建)
金石公路(朱涇--上海石化)
四條公路穿越鎮區
G1501(A30)上海繞城高速(郊環線)、
S36(A7)亭楓高速、S19(A6)新衛高速
三條高速公路貫通鎮域;
G60(A8)滬昆(滬杭)高速、
G15(A5)瀋海高速、
S4(A4)滬金高速(莘奉金高速)、
G92杭州灣環線高速緊鄰朱涇;
滬杭客運專線(滬杭高鐵)金山北站離鎮區6公里(有金山社區巴士6路接駁)
上海軌道交通22號線(金山支線)亭林站離朱涇鎮區15公里

歷史沿革

朱涇鎮在太湖流域碟形窪地東南端,屬湖積平原。秦漢時屬海鹽縣。南北朝梁武帝時先後屬胥浦縣和前京縣;隋代屬鹽官縣;唐初又屬海鹽縣,其間三次歸屬嘉興縣。唐天寶十年(751年)從海鹽縣劃出,歸華亭縣;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從華亭縣分出,歸婁縣;雍正四年(1726年)建金山縣,歸金山縣。1997年撤縣建區後屬金山區。
朱涇在唐代已有集市,高僧兼著名詞人船子和尚居此,後人為紀念船子和尚,建法忍寺。唐宋以來,全國高僧和文人墨客來朱涇尋訪船子遺蹟絡繹不絕。元代建東林寺,皇帝賜住持元智為“佛日普照大師”,並敕賜今名。由於兩大名寺都在朱涇鎮,因此名聲大振,往來人流日多,經濟更趨繁榮,元置大盈務(專管貿易、稅收)。明清時期,手工紡織業盛極一時,為松江府紡織業中心的重要生產和集散地之一,全國聞名。清代和民國時期,米糧業和酒醬業頗有規模。
朱涇是浦南重鎮,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元末,法忍寺、東林寺隨同鎮內不少房屋毀於兵燹;明代遭倭寇騷擾;清代,有清廷勾結帝國主義洋槍隊鎮壓太平軍之役;民國時期,發生北洋軍閥齊盧之戰等,都殃及朱涇,特別是民國26年(1937年),日軍入侵,朱涇鎮房屋被燒掉2460餘幢,約占全鎮房屋總數的70%。每次戰後,朱涇人憑藉堅韌毅力,逐漸恢復。
朱涇鎮以河道“朱涇”得名,河冠朱姓。朱姓是早期的朱涇人,後人口逐漸增加。清末民初,大批客籍人士來朱涇經營、創業、定居。2001年底,朱涇鎮外來人口有4825人,居住在城鎮區占40%,從外來人口結構看,務工占65.2%,經商占30%,務農占4.8%。他們對發展朱涇經濟和各項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朱涇人和他們相處融洽,形成 “海納百川”的優良傳統。
朱涇人也在全國各地創業,創造了不少奇蹟。明永樂年間,朱孔昜擅長書法,被朝廷選中,成為因書法優秀而入仕第一人;明末,趙左和陳繼儒(泖橋人,當時屬朱涇),與上海縣人董其昌同創“松江畫派”,趙左還是“蘇松畫派”的首領;原籍嘉善魏塘,清末,定居朱涇的沈道非是南社元老之一,同盟會員,辛亥革命後,曾任上海衛戍司令;民國24年(1935年),何寶山在全國運動會上勇奪萬米越野長跑賽第一名;蔡振是中國水利部水文司司長;唐寰澄是當代中國橋樑著名專家;方仲靜在國際芭蕾舞比賽中4次奪冠;朱涇人和其他鎮農民同創金山農民畫和黑陶,蜚聲國內外;殘疾人莊國民和彭國強兩人是中國殘奧男子坐式排球隊的主力隊員。
朱涇人有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精神。日軍侵華時,黃伯惠為反對蔣介石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內”方針,不顧國民黨當局的阻撓和新聞封鎖,毅然在《時報》顯著版面印上“警告”兩個大紅字,以示抗議;他又為了不使《時報》的設備落入敵手,將印刷機器拆成零部件轉移。朱涇淪陷時期,蔡家村、尹厙村的村民用斧頭、木棍打死了妄圖強姦婦女的日本獸兵。
朱涇鎮在過去的230年間為金山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市政基礎設施完善。文化、教育、體育、衛生都有較完備的設施體系,更有較高水平的人才以及管理經驗。這是一筆十分寶貴的社會財富,是進一步發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基礎。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幾年來,朱涇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跨越式發展的態勢:招商引資有了新突破,1999~2001年,朱涇經濟小區的招商引資工作,連續3年排在金山區各鎮前列;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三資企業、鎮屬企業、民營企業三頭並進;農業結構調整穩步前進,糧食與經濟作物比例已調整到48:52,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商業業態布局日趨完善,已開設一批知名專賣店、連鎖超市,市場繁榮,房地產業發展迅速;鎮總體規劃、老城區改造、城南新區、濱江園區、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的規劃編修工作順利進行,並已逐步實施;基礎設施和形象建設成績顯著,萬安商業街、紫金廣場、萬安商業廣場等重點項目已成為朱涇的標誌性景觀;老城區改造和城南新區開發穩步推進;城鎮管理日臻完善;社區建設出現新面貌,規範居委會、村委會工作行為,綜合管理和服務能力提高;加大教育事業投入,加強教育科學研究,取得新成果;社會綜合治理進一步強化,安定團結局面大好;民眾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發展;機構改革,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兩個文明建設均出現新的面貌。
朱涇鎮700多年的歷史,演繹了無數的輝煌和曲折。建國後的53年,各級黨政領導帶領全鎮幹部和民眾經過艱苦奮鬥,改革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4年5月,朱涇鎮被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列為全國重點鎮,2006年被全國愛衛會命名為國家衛生鎮。可以預料,在區委、區政府和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必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成果。一個城鄉一體的現代化城鎮必定會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東林寺

東林寺坐落於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東林街150號,始建於元至大元年(1308年),原名觀音堂。是杭州靈隱寺的姐妹寺。皇慶二年(1313年),改額為東林禪寺。在700年的風雨里,屢遭兵災、火災和年久失修而傾毀,又幾度重修重建。1987年,東林寺尚存的一座大殿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1月,經金山區宗教事務部門批准,正式登記為佛教活動場所。2004年區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無償劃撥原金山縣政府大院20.5畝作為東林寺和西林寺兩寺合一的擴建用地,並於2007年9月以重現元代古剎特點的雄姿展現在廣大遊客和香客面前。
最高景泰藍善財童子最高景泰藍善財童子
如今的東林寺是一座耀眼的山體奇觀:佛是一座山,山即一尊佛,山佛一氣,佛山一體。達到“雖為人作,宛如天開”的境界。
現今東林寺已創造力三項金氏世界紀錄,分別是世界最高的景泰藍善財童子,世界最高佛門--千佛門和世界最高室內佛像。
東林寺有個鎮寺之寶--元代的靈雨觀音,供奉在寺東南角的圓通寶殿中。靈雨觀音以一整塊重達一噸多的新疆和田美玉雕刻而成,它與靈山大佛,靈隱寺一起組成“三靈之旅”。
最高室內佛像最高室內佛像
鎮寺之寶--元代靈雨觀音鎮寺之寶--元代靈雨觀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