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炮台山

金堂炮台山

炮台山與雲頂山夾江對峙,海拔844米。因清代鹹豐年間曾挖出1尊銅炮而得名。其山形似五瓣蓮花,所以又名蓮花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炮台山
  • 地理位置:金堂縣
  • 著名景點:靈開寺
地圖信息,
炮台山東南龔家山嶺斜亘,至龍爪嶺與炮台山會合,很像一條飛龍猛撲蓮花,被稱之為“飛龍撲蓮”。山兩邊又有兩峰在鷹嘴岩遙相對峙,像一隻飛躍而下的雄鷹護衛此山,被稱之為“躍鷹護蓮”,山形奇特優美,全山共有胸徑逾尺的柏林300餘畝,4萬多株,林中有古寺加之山前後的地裂奇觀和砂岩溶洞“天星洞”,形成了雲頂石城風景區的又一處旅遊景點。
靈開寺座落在炮台山頂,原名拈花寺,始建於清鹹豐初年。光緒二十二年(1896)增修擴建,改名為靈開寺。原有伽藍、彌勒、送子觀音、大佛、祖師等8重佛殿及1所藏經樓。民國25年(1936)該寺悟道和尚圓寂,肉身不化,被供奉在藏經樓內。
“文化大革命”中,神像、經書均被毀,僅存大雄寶殿和殘破的觀音殿。1985年,落實宗教政策後,由住持僧常太主持開展佛事活動,逐步復建廟宇。到1990年,共占地4080平方米,整個建築有3條軸線,依山而建,從西向東。中軸線上為天王殿,然後依次是山門、觀音殿、大雄寶殿。右軸線上依次為鐘樓、藥師殿、五觀堂、內客堂與廚房。左軸線上依次為鼓樓、大悲閣與西客堂。觀音殿建於民國元年,為石木結構,懸山式屋頂。全殿面寬5間,通高7.4米,素麵台基高2台,有帶欄桿垂帶式踏道12級。後壁上還有“洪憲元年”碑刻一通。大雄寶殿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為石木結構,懸山式屋頂。全殿面寬7間,通高7.4米,素麵台基高0.8米,垂帶式踏道5級。大悲閣為大殿懷觀音殿間原有西廂房,石木結構,懸山式屋頂,面寬3間,通高6米。
寺內其餘殿堂均修復,山門巍峨多姿,殿堂布局整齊,多數楹柱均有楹聯及名家題刻。整個山寺頗為清幽雅潔。寺內保存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鑄有蒲牢及多種紋飾,高1.25米、口徑1.1米的古鐘1口。寺內有1株奇特的桂花樹,高約3米,1966年枯死,1985年復活,年年開花。為生物界一個奇蹟。

地圖信息

地址:金堂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