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遺址

金城遺址位於蘇州崑山花橋鎮陸巷,原本傳說是南宋初年金兵南侵,與宋軍對壘時花一夜工夫堆出來的,一些史料上則說相傳是吳王所築。蘇州博物館考古部進行考古勘探後發現,金城基建築在東周文化層上,這裡應該是漢朝的城牆遺址。由於史料說,修築金城基的是吳王,考古人員分析,這個吳王有可能是以發動“七國之亂”聞名的吳王劉濞。根據金城基位於吳淞江邊,東面在漢代又靠近海岸線等地理位置,它的作用可能與軍事防守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城遺址
  • 外文名:Jincheng site
  • 地址:蘇州崑山市花橋鎮陸巷
  • 性質:建築
文物簡介,沿革背景,歷史價值,具體地址,

文物簡介

蘇州崑山金城遺址蘇州崑山金城遺址
城址原來地表還保存東城基與部分北城基,北城基東北—西南走向,高出農田0?5—0?7米;東城基東南—西北走向,高出地面1米左右;城基東北角處在順陳公路下方,東南角原來也存有部分,在陶家村姜家宅,老雞鳴塘北岸處。但隨著近幾年的開發建設,這些城基現均已不見,在所述城址範圍內發現遍地板瓦、筒瓦的殘片,應該為城內居住區的建築遺存。

沿革背景

關於“金城”建造年代的記載,地方志有“相傳吳王所築”。根據此次試掘情況,遺址所出土的遺物幾乎全為漢代,包括出土的盆、罐、甑以及建築上的板瓦、筒瓦、瓦當等,所以推測此城的當屬漢代城址。
關於城的廢棄年代,在H4中,出土了一枚“大泉五十”錢幣,“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後為解決經濟危機而鑄行的一種大錢,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漢五銖錢重量的兩個半,卻要當五十個五銖錢用。“泉”的古音與“錢”通,因貨幣如泉水樣流通不息,古人又將“錢”稱作“泉”。王莽篡漢後,因“錢”、“銖”等字之“金”旁,與“劉”字“卯金刀”結構之“金”相同(均指繁體),犯了他的忌諱,便正式以“泉”代“錢”,其時代特徵較強,前後共使用了十三年。而H4疊壓在含有大量建築垃圾第⑤層之下。據此推測,城荒廢可能即在王莽前後。
據當地村民介紹,在城址的南面曾有大量的土墩。調查共發現土墩十座(編號D1—D10),這些土墩大多分布在農田中,大部分在70年代土地平整中被推平,曾經出土大量的陶器、青銅鏡等。目前,只剩D1、D2還高出農田2—3米,我們對其進行了鑽探,D1為後期堆築的,D2已經確定是漢代墓葬。在口碑調查和鑽探調查的基礎上,確定這一區域為與金城同一時期的墓葬區。

歷史價值

金城遺址遺存豐富,北面為城,南面為墓葬區的大格局比較明確,是蘇州地區一處極為重要的漢代城址。此次僅是配合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的一次試掘,發掘面積較小,揭露出的遺存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對金城遺址的城市格局所知甚少,但也為研究漢代城市提供了一定的實物資料。

具體地址

蘇州崑山市花橋鎮陸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