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蜂

野蜂

野蜂——

一般指野生蜜蜂,又名土蜂,山蜂,其實就是野生的中華蜜蜂,在蜂種中個頭最小,生長在野外,以野外山里石縫或狹小的石洞等地為屏障做巢穴,所釀蜂蜜質量最優,營養和藥用價值最佳。其毒性較強,人若被叮咬有強烈的疼痛感和瘙癢感,還會引起浮腫,若同時被二三十隻野蜂叮咬,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在農村地區,經常會看到家養的土蜂,這是當地農民把野蜂收服帶回家養的結果,但如果其生存環境發生變化導致境況惡劣,其會果斷棄巢離去不知所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蜂
  • 含義:野生的中華蜜蜂
  • 又名:土蜂,山蜂
  • 出現地區:農村地區
蜂類,詳細介紹,德國自行火炮,

蜂類

蜜蜂的一種,一般指的是野生的中華蜜蜂

詳細介紹

山蜂是一種野生經濟昆蟲。它比家蜂體小,每30隻體重僅1克左右,而家 蜂10隻體重可達1克重。山蜂採集自然界的百花釀成的蜂蜜是蜂蜜中的佳 品,可做為高級營養補品。山蜂蜜還是一種防病的良藥,有補脾胃、潤肺、 養肝、解毒之功效。
截至到2014年冬季,純淨的野蜂蜜市場售價每500克可達100~140元(若低於這個價格多為摻雜蜜或以意蜂蜜假冒,質量低劣,含量多為白糖和水)。一般每養一 桶山蜂一年可獲蜜25千克左右,如蜂群壯,蜜源好,氣候適宜,每群蜂可 產蜜40~50千克。實踐證明,山蜂家養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不爭地, 不爭肥,無公害,收益大的好項目。
一、山蜂的生活習性
山蜂多居于山區和半山區的樹洞、石縫裡,過著群居生活。一般蜂群由6萬 只左右組成,稍大的蜂群可達7萬隻左右。每群蜂由一隻蜂王、幾萬隻工蜂 和幾百隻雄蜂組成。蜂群中蜂王和工蜂是永久性蜂,而雄蜂只有在繁殖期間 才會出現。  山蜂多選擇冬季背風、夏季陰涼的地方居住。山蜂的耐寒能力很強,冬季零 下35℃~38℃也可安全過冬。夏季氣溫在35℃時仍能照常工作。  山蜂多採集野生植物的花蜜,很少採集農作物花蜜。山蜂採集花蜜時很勤勞, 即使蜜源很少也極力去採集。早春和晚秋的中午,照樣飛出工作,一般每年 可比家蜂多出巢工作30~45天。
二、蜂桶的製作和放置
接蜂前,應先做好山蜂的窩巢即圓木蜂桶。蜂桶由底桶、繼桶、桶底、桶帽 (蓋)組成。底桶和繼桶可選用長100~120厘米、直徑40厘米左右的園木 製成。用鑿子掏成空心並清除內部木屑後呈園桶狀,桶內壁不宜太光滑。在 桶體下方的邊緣處,做成一個長4厘米,高1厘米的巢門。山區通常選用林 中的自然乾枯的空心樹,截出所需長度,稍加製做便成蜂桶。制好後,放在 陽光下曬乾,並將桶內壁均勻掛蠟,以便山蜂定居後儘快采蜜和造蠟。一般 繼桶比底桶要長2倍多,也有不分底桶和繼桶兩者合為一體的。桶底可用比 蜂桶底口面積稍大的園形木板製成。桶底和蜂桶連線處除留巢門外其餘部分 應密封好。桶的上口一般不用另加桶蓋,直接用樹皮或其它木板做成和蜂桶 口大小適中的園錐狀桶帽,扣在桶口上即可。園錐桶帽的下緣要長出蜂桶10 厘米左右。外面再加一層草編帘子以防雨水。桶帽與桶口相接處也應密封, 帽的內側也應掛蠟。桶帽、桶、桶底之間應連線固定好。  蜂桶做好後,放於房舍附近的背風向陽、後邊有樹、前面開闊、夏不積水、 冬不積雪的地方。放桶時,蜂桶應儘量墊得高些,一般以長頸酒瓶倒立做墊 墩,並在桶底墊塑膠布防潮。也可用光滑的木桿或其它材料做墊墩,主要是 防止鼠、螞蟻等進入巢門。蜂桶要分散擺放。放置要端正、堅固,以防桶倒 蜂逃。清除蜂桶周圍的污物、雜物。接蜂前最好將桶帽下面塗少量蜂蜜。
三、接蜂方法
山蜂分群多在春季5月10日至6月2日和秋季7月20日至8月10日進行。接蜂時操作者要戴好蜂帽等保護裝備。常用的接蜂方法有巢門接蜂法和結團收捕法。  1、巢門接蜂法:當蜂群分群開始飛成喇叭筒形狀時,在1~2分鐘內,將塗有 蜂蜜的桶帽(或桶蓋)用一隻手提著。當蜂王出生時,迅速用另一隻手或手 握的草把,將蜂王托到桶帽上。手離開後,山蜂很快結團並越結越大。然後 就可把桶帽輕放在蜂桶上。當本群大部分蜂都進入桶後再蓋嚴桶帽並固定 好,之後再縮小巢門或關閉巢門,在夜間妥善移動放置好蜂桶。蜂群進桶後 要注意看護,如果桶內安靜,可打開巢門,不安靜可隨時關閉巢門。  2、結團收捕法:在巢門接蜂未能成功時,蜂王第一次起飛不會飛太遠,一般都 落在附近樹上、房檐等處結團。此時,接蜂者可搭梯子上去,一手把蜂帽放 在蜂團上方接近蜂團,另一手用草把將蜂團由下向上驅趕,待蜂王和全群蜂 在桶帽下面結團,再將桶帽提走,以引蜂入桶。此期如收捕不成功,蜂群就 會向遠處遷飛。蜂群遠處遷飛時,可用鍬或手撒揚小灰(草炭土)或潑水的 方法擋住其去路,迫其停留在附近的樹上或房檐等處結團,以便再次收捕。  此外,在野外發現分蜂群結團在樹枝上時,可鋸斷樹枝將蜂團放入蜂桶內, 也可將其抖落在面袋裡,帶回放入蜂桶。發現山蜂群在樹窟里時,可在白天 量好高度劃好記號,晚上將樹鋸斷抬回家養。先鋸去上段後鋸下段,防止桶 倒蜂逃,注意人身安全。在石縫裡發現山蜂時,要在其分蜂時用巢門接蜂法 或結團收捕法接蜂家養。也可在山上立些空蜂桶,以招引分群蜂居住,當蜂 群住後安靜進入正常工作時,可在夜間抬回家養。
四、繁殖分群
山蜂接入蜂桶後,工蜂馬上利用蜜囊中的貯蜜營造巢脾、貯蜜,蜂王開始產 卵繁殖。繁殖是由蜂王和雄蜂交尾來完成。交尾後,雄蜂因外生殖器脫落而 死亡。一隻健壯的蜂王,一晝夜可產卵1000~2000粒。  山蜂分群,多採用抓王法,即將蜂王放入紗布、窗紗袋裡,吊入蜂桶內上方, 等蜂群安定後,再把蜂王從紗布袋裡放到蜂桶內。一般每大桶蜂群春季可分 成5~6群,秋季又分3~4群。
五、飼養方法
1.早春繁殖的弱小蜂群應進行補飼。補飼應在天黑前進行,每次餵蜂蜜250~ 500克,連餵2~3天。  2.新招引或越冬後期至早春時期桶內貯蜜不足的蜂群,也要進行補飼。新接的山蜂要一次補足,缺蜜的蜂群要連續補2~3天,一般每天補蜜1.5~2公 斤。補飼時,先將蜜裝入盤中,蜜上放秫秸2~3個,之後將盤放進桶中。 也可用白糖代替蜜進行補飼,500克糖兌500克開水,涼後補飼。補飼應在 深秋和早春的傍晚進行,以防引起盜蜂。  六、注意事項
1.控制溫度:夏季應將蜂桶放置於濕潤涼爽、敵害少的地方。如果蜂場周圍 沒有避陰樹林,可臨時搭設涼棚防暑降溫,同時做好防雨工作。入冬前,要 將蜂桶周圍、桶底、桶帽的縫隙用泥抹嚴。檢查溫度時,可用一根長膠管, 從巢門插入蜂桶,使上端接近耳部。如果聽到桶中呈“嗡嗡”聲,表明溫度 適宜,如聽到“唰唰”聲,表明溫度低,應適當關閉或縮小巢門;如果聽到 “呼呼”聲,則表明桶內溫度過高,應適當擴大巢門或採取其它措施降溫。  2.控制分群:立秋前後,蜂群易出現分群現象,當分完兩群後,要將再出現 的新蜂王掐死。以培養壯群。  3.嚴防敵害:山蜂的天敵很多,如田鼠、螞蟻、蟾蜍、蛇、蜘蛛等,為防其 危害,應在蜂桶周圍加設圍欄。  4.防藥害:蜂桶放置最好遠離農田、化工廠、採石場等可能有農藥、煙塵等 危害的地方。最好把蜂桶放置在上風頭。  5.防逃蜂:有時接蜂回來後,不幾天發現蜂都跑了。這主要是因為周圍環境 不好,有煙味、藥味或其它有害氣味,或有病菌感染、寄生蟲、動物的干擾 等。
七、取蜜和取蠟
取蜜從清明節後開始到白露為止。山蜂從植物上採集來的花蜜很稀,經過蜂 的加工釀造,水分才漸漸散發減少,變成較濃的蜜。待載蜜的巢脾達到蜂桶 三分之二以上時,桶內的蜜將近做滿,可考慮取蜜。  山蜂釀蜜期一般從清明到白露,生產實踐中多數山蜂每年僅在白露前後進行 一次性取蜜。取蜜前用細鐵絲在繼桶與底桶之間的縫隙間插入,拉斷桶內的 蜂蠟,之後將繼桶取下放倒,再用鐵絲纏上棉花點燃,放在繼桶的一端進行 熏煙,待繼桶內山蜂飛出即可取蜜。現在多不用煙燻法,而用風吹法。就是 將繼桶放倒後,用小型吹風機從一端往另一端吹風,把山蜂吹出即可取蜜。  取蜜時,可將蜜脾混在一起破碎,用1~2層紗布包好控壓出蜜。待蜜全部 控壓出後,將殘剩的巢脾放入熱水鍋中加熱,水蒸發後,再把液體蜂蠟緩慢 倒入盛有少許(半盆)溫水的盆里。盆中的溫水可對臘進行清理,使蠟中的 雜質沉入水底,臘浮在表面,待水涼後製成固體蠟團。這種蜂臘無雜質,品質較好。

德國自行火炮

野蜂式自行火炮(德文:Hummel)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以三號/四號坦克混種車體為基礎,開發出來的一款自行火炮,主要武裝為一門150mm榴彈炮。由德意志國防軍從1942年晚期起使用,直至二次大戰結束。
賦編型號全稱為"Panzerfeldhaubitze 18M auf Geschützwagen III/IV (Sf) Hummel, Sd.Kfz. 165","Hummel"是1944年2月27日由希特勒授名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