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慈姑(中藥)

野慈姑(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慈姑,中藥名。為澤瀉科植物長瓣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的全草。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除西藏等少數地區未見到標本外,幾乎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用於黃疸,瘰癧,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慈姑
  • 別稱:剪刀草、水慈姑、慈姑苗、燕尾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沼生目
  • :澤瀉科
  • :慈姑屬
  • :長瓣慈姑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甘,性寒。

歸經

歸肺、肝、膽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主治

用於黃疸,瘰癧,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水腫:野慈姑10g,竹葉菜20g,水煎服。
2、治蛇咬傷:鮮野慈姑適量,搗爛取汁外搽患處。(1-2方出自《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 6》)

用法用量

內服:煎劑15-30g。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球莖,洗淨,除去鬚根,蒸後曬乾。夏、秋季開花時採收葉、花,鮮用或切段曬乾。

形態特性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狀莖橫走,較粗壯,末端膨大或否。挺水葉箭形,葉片長短、寬窄變異很大,通常頂裂片短於側裂片,比值約1:1.2-1:1.5,有時側裂片更長,頂裂片與側裂片之間縊縮,或否;葉柄基部漸寬,鞘狀,邊緣膜質,具橫脈,或不明顯。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厘米,或更高,通常粗壯。花序總狀或圓錐狀,長5-20厘米,有時更長,具分枝1-2枚,具花多輪,每輪2-3花;苞片3枚,基部多少合生,先端尖。花單性;花被片反折,外輪花被片橢圓形或廣卵形,長3-5毫米,寬2.5-3.5毫米;內輪花被片白色或淡黃色,長6-10毫米,寬5-7毫米,基部收縮,雌花通常1-3輪,花梗短粗,心皮多數,兩側壓扁,花柱自腹側斜上;雄花多輪,花梗斜舉,長0.5-1.5厘米,雄蕊多數,花葯黃色,長1-1.5(-2)毫米,花絲長短不一,約0.5-3毫米,通常外輪短,向里漸長。瘦果兩側壓扁,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齊;果喙短,自腹側斜上。種子褐色。花果期,5-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湖泊、池塘、沼澤、溝渠、水田等水域。產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除西藏等少數地區未見到標本外,幾乎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藥材性狀

球莖長卵圓形或類球形。表面棕褐色或褐綠色,有縱向皺紋和2-3個環節,環節上殘留膜質鱗葉,中部常凹下,頂端有粗大芽苞,下部具緻密的皺褶,底部有淺灰色圓形疤痕。質堅硬,難折斷,破碎面中空,微角質狀,氣微,味淡。以個大,飽滿,質硬者為佳。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頸淋巴結核,水腫,蟲蛇咬傷和皮膚細菌性感染等。

相關論述

《分類草藥性》:“治蛇傷,敷一切惡毒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