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鄭毓英筆名)

野夫(鄭毓英筆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夫(1909—1973),版畫家,原名:鄭毓英,亦作:育英,學名:邰虔,別名:誠之(芝),筆名:野夫(EF)、未名(明)、後以野夫行。浙江樂清萬岙鄉寺嶺村人。 30年代初在上海參加了一八藝社、春地畫會、野風畫會鐵馬版畫會、上海繪畫研究會、上海木刻工作者協會、中國美術家聯盟等組織,結識魯迅並參加了魯迅舉辦的木刻講習班,創作了不少富有政治戰鬥性的作品。另有詩人野夫(1961-)和作家野夫(196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毓英
  • 別名:育英、邰虔、誠之、野夫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樂清
  • 出生日期:1909年
  • 逝世日期:1973年8月13日
  • 職業:藝術家
  • 畢業院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 主要成就:上海美協理事
    中國幻燈公司上海製造廠廠長
    中國美術館研究保管部
    杭州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
    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界副秘書長
    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常委
簡介,抗戰前後的工作,建國後期,作家,

簡介

野夫(1909—1973),版畫家。原名:鄭毓英,亦作:育英,學名:邰虔,別名:誠之(芝),筆名:野夫(EF)、未名(明)、後以野夫行。浙江樂清萬岙鄉寺嶺村人。國小畢業即在家自學繪畫,後考入上海藝術大學,1931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30年代初在上海先後參加一八藝社、春地畫會、野風畫會鐵馬版畫會、上海繪畫研究會、上海木刻工作者協會、中國美術家聯盟等組織,並結識魯迅。參加魯迅舉辦的木刻講習班。在魯迅直接指導下,借鑑蘇、日、法、比等國的版畫藝風,結合中國民間藝術傳統手法,創作了不少富有政治戰鬥性的作品,受到好評;作品或被選入《中國版畫集》,或被選送法、日等國展出、刊載。野夫木刻,黑白對比強烈,刀韻木味濃厚,線條粗放有力。
鄭野夫1960年初期鄭野夫1960年初期

抗戰前後的工作

1938年後任中華全國木刻界抗幫協會,中國木刻研究會理事。抗戰開始後返回家鄉,加入樂清戰時青年服務團,在城鄉牆上繪製抗日宣傳畫,並與王良儉共同創辦春野木刻研究會,編輯出版抗敵木刻《春野木刻集》。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服務團特支書記。次年3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出獄後脫黨,遂轉往麗水,和金逢孫等組織浙江省戰時木刻研究所,開辦木刻講習班、函授班和繪畫專修社等,以培育新生力量。1940年,為解決國內木刻工具因戰事而造成的供應困難,創辦木刻用品供應社。後該社遭日機轟炸,復在江西上饒開辦中國木刻用品合作工廠,後遷福建赤石鎮;又另闢武夷畫室,培育新人。在輾轉浙西和贛閩期間,還十分重視木刻藝術理論建設,主編了《戰時木刻》、《木刻叢書》、《鐵筆集》等;撰寫了《怎樣研究木刻》等文,促進了當時木刻運動的發展。
抗戰勝利後,任上海美專教授、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常務理事;先後發表《搶飯吃》、《泛區難船》等佳作。1949年4月,又接受中共地下組織的布置,秘密刻制木刻傳單和繪製毛澤東畫像,迎接上海解放。

建國後期

建國後,先後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總務長、全國美協第一屆副秘書長、中國幻燈公司上海製造廠廠長、中國美術館研究保管部幹部。著有《木刻手冊》。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遭批鬥,下放湖北鹹寧五七幹校勞動。1973年秋病逝於北京。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到更正。

作家

野夫本名鄭世平,1962年出生於湖北恩施。中國自由作家,發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說,論文,劇本等約一百多萬字。2006年獲“第三代詩人回顧展”之“傑出貢獻獎”,2009年獲“2009當代漢語貢獻獎”。
野夫出生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縣邊遠村莊。1978年考進湖北民族學院中文系開始詩歌創作。1982年組織詩歌社團“剝棗詩社”,開始使用“野夫”作為筆名,近些年偶爾也在網上自稱“土家野夫”。1985年擔任湖北省青年詩歌學會常務理事。根據作家章詒和描述:野夫在“十六歲寫下血書: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為人。他在鄂西土生土長,視武漢大學為教育聖地”。1986年插班考進武漢大學中文系,組建湖北省“後現代詩人沙龍”,出版詩集《狼之夜哭》。在武漢大學學習期間,曾受業於易中天受到賞賜,成為亦師亦友入室弟子。
根據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2009年5月9日公告:“野夫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作家。在古體/當代詩歌、散文、小說等領域均有建樹。”“野夫的文章,承接古風,呼應民國,延續20世紀80年代,經過了20世紀90年代的磨洗,在21世紀的今天愈發珍貴。”“在漢語、文體、歷史與情感之間,找到了最穩固的平衡點。”部份野夫作品無法在中國公開發表,流傳於網路,或由海外出版商出版。作家章詒和在為野夫散文集《江上的母親》書所作序言自稱為野夫的冬粉。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前,野夫在四川德陽市羅江縣做農村調查,準備寫一本《大地生民——中國基層政權運作現狀的觀察與憂思》關於鄉土社會的問題的書。部份文章《治小縣若統大國》、《廢墟上的民主夢》、《餘震綿延的大地》已經在海南《天涯》雜誌上發表,前兩篇並列2008年中國散文學會評選的優秀散文獎第四名。地震發生後,就在當地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為羅江縣募集到約200萬現金,成立羅江縣精神重建基金會。野夫還培訓當地農民自編、自演、自導拍攝電視短劇介紹災區的真實境況,並將影片拿到縣電視台播出,在2008年杭州國際傳媒大會上得到抗震救災紀實片一等獎。
野夫有《別夢依稀咒逝川》、《地主之殤》、《組織後的命運》、《江上的母親》、《革命時期的浪漫》、《生於末世運偏消》、《塵世輓歌》等作品傳世。
野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