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辦事處五周年紀念

《重慶辦事處五周年紀念》是近代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先生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中抒發了詩人樂觀積極的戰鬥情懷,同時揭示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本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重慶辦事處五周年紀念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董必武詩選》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董必武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1,作品賞析2,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重慶辦事處五周年紀念
七年猶作抗倭謀①,五載渝城強滯留②。
乍暖乍寒更氣候③,忽張忽弛度春秋④。
曾聞宋國驅狂狗⑤,莫訝韓生笑沐猴⑥。
學得毛公雙字訣⑦,擠鑽如意更何求?

作品注釋

①七年:抗日戰爭已經進入第七年。倭:指日本侵略軍。
②五載:作者在重慶已居住五年。
③乍暖乍寒:忽冷忽熱,暗喻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的態度。
④忽張忽弛:重慶辦事處的鬥爭形勢一會緊張一會緩和。
⑤宋國驅狂狗:《左傳》載魯襄公十七年,宋國人驅逐狂犬,使華臣害怕而逃到了陳國。此句比喻國民黨也會被人民趕跑。訝:驚訝。
⑥韓生笑沐猴:《漢書·項羽傳》載,韓生勸項羽定都關中,項羽不聽。韓生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此句比喻反動勢力是猴子戴帽子,只是裝裝人樣罷了。
⑦雙字訣:作者自注云:“毛主席說,學習沒有時間就‘擠’,學不進去就‘鑽’。擠鑽雙字訣指此。”

作品賞析1

重慶辦事處是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的派出機關,其任務主要是做統一戰線工作,特別是要與國民黨頑固派打交道,而同他們的積極反共反人民的倒行逆施作堅決的鬥爭。作為南方局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作者董必武長期在國統區與周恩來並肩作戰,深悉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腐朽本質和同他們作鬥爭的艱巨性與複雜性。在重慶辦事處成立五周年之際,作者寫下了這首詩,揭露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本質,總結鬥爭經驗,抒發樂觀的戰鬥情懷。
“七年猶作抗倭謀,五載渝城強滯留。”已經是第七個年頭了,還在為抗擊日寇謀劃,勉強滯留在重慶也已經五年了。“乍暖乍寒更氣候,忽張忽弛度春秋。”政治氣候時冷時熱變化無常,人們也忽張忽馳的度著歲月。極言國統區鬥爭形式的複雜多變和環境險惡。“曾聞宋國驅狂狗,莫訝韓生笑沐猴。”曾經聽說宋國人驅趕瘋狗的故事,不要驚訝韓生恥笑項羽沐猴而冠、虛有其表。言外之意是說,在重慶、在國統區,國民黨特務橫行無忌,他們就像瘋狗一樣追捕、綁架和刺殺愛國人士和革命者,因為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民唾罵、毆打。那些國民黨要員以抗戰之名,大發國難財,比項羽走的更遠、更觸目驚心。表面上,詩人在向人們講述遙遠而又情趣橫生的歷史故事,但嘲笑、鞭撻的確實國民黨反動派極其黑暗統治。詩人對反動派的極端鄙視、憎惡之情溢於筆端。由此可以看出同這樣的人打交道、作鬥爭是極其艱難與險惡。“學得毛公雙字訣,擠鑽如意更何求。”這裡是一語雙關,表面上看是將就學習極其方法,實質上是在談鬥爭極其策略。意思是說,堅持在鬥爭中學習,竅訣是“擠”“鑽”二字,有看擠鑽的勁頭,可以不在他求了;更深一層意思是說,通過學習,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政策和策略,就能在複雜的鬥爭中應付裕如、無往不勝。“擠鑽如意更何求?”抒發了一個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革命戰士,置身複雜險惡的鬥爭環境而坦然自若的樂觀主義戰鬥情豪。
該詩在藝術的表現上比較曲折、隱晦,暗喻、曲筆較多。內容主要是講同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而詩的表面卻是談忽冷忽熱的氣候變化,敘述玄奇聳聽的歷史故事,以及探求學習“竅訣”等方面的問題;但仔細品味字裡行間都隱含著現實的嚴峻鬥爭形式,滲透著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冷嘲熱諷與嬉笑怒罵。越琢磨越有滋味,越品味越發人深思。

作品賞析2

七年猶作抗倭謀,五載渝城強滯留。 乍暖乍寒更氣候,忽張忽弛度春秋。 曾聞鄭國驅狂狗,莫訝韓生笑沐猴。 學得毛公雙字訣,擠鑽如意更何求? 董老的一生是革命的、戰鬥的一生。他六十餘年如一日,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他的詩篇記錄了他一生的主要戰鬥歷程,反映了中國各個時期的歷史面貌,是光輝的詩史。 《重慶辦事處五周年紀念》是董老一九四三年寫的一首七律。這時,抗日戰爭爆發已經七年,董老作為我們黨的代表之一,隨同周恩來同志來到國統區的重慶已經五年。這首詩首聯第一句中的“倭”字,指日本侵略者。明代侵擾東南沿海的日本海盜,史書上稱為“倭寇”。“七年猶作抗倭謀”,是說抗日戰爭雖然已經堅持了七年,但還在艱苦奮鬥、想方設法,謀求抗戰勝利。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國共產黨公布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毛主席曾一再教導:在統一戰線中對國民黨必須採取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一九三八年五月,毛主席發表了《論持久戰》,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規定了關於抗日戰爭的正確戰略方針,澄清了黨內外的錯誤思想。毛主席把持久戰分為防禦、相持和反攻三個階段。自一九三九年起,日寇已把侵華的半數以上的軍隊調往華北、華中,以進攻八路軍和新四軍,使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至於打退敵人進人反攻,還有待努力爭取。董老這句詩概括了這一歷史情況。 “五載渝城強滯留”句中的“浦城,!即重慶,當時是國民黨政府的“陪都”,是國民黨政府的所在地。國民黨反動派一直採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汪精衛早已投降,蔣介石也在伺機投降,統一戰線內部,危機四伏,國共合作關係,時刻有破裂的可能。“強滯留”三字寫出了對國民黨又聯合又鬥爭的艱苦性。全句是說我黨代表團自從進駐重慶,這五年間和國民黨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鬥爭的。這一句承上啟下,頷聯就寫出了“強滯留”的原因。 “乍暖乍寒更氣候”是說政治氣氛不時變化,時而好時而壞,使人感到忽冷忽熱。接著“忽張忽弛度春秋”一句說得就更具體。國共關係忽而緊張、忽而緩和,我黨代表團就是在如此惡劣的政治環境中度過了五年的時光。詩句中連續用了“乍”字和“忽”學,就把當時政治氣氛變化之途和鬥爭形勢之複雜,勾畫得更加真切。董老在《七十自壽》一詩的小序中回憶說:“一九四四年一月在重慶,友好為我六十生日稱解,多賜詩祝壽。當時重慶政治空氣惡劣,友好晤面不易。借祝壽集會為避禁網之一法,實在彼時我距六十尚有兩年;故漫應之。”這一段話,有助於我們了解我黨代表團當時在重慶的處境。在這五年當中,國民黨反動派先後發動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第二次,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董老在此期間,協助周恩來同志對國民黨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忠實地、全面地貫徹執行了我黨的各項政策,把所有進步力量團結在我黨代表團的周圍,緊密地配合了解放區軍民的鬥爭,最後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乍暖乍寒更氣候,忽張忽弛度春秋”這一聯詩包含著豐富、深廣的內容。它概括了這五年間國內的風雲變幻,概括了抗戰與投降、團結與分裂、進步與倒退的尖銳、複雜的鬥爭。這兩個形象的詩句,把我們帶到抗日戰爭的艱苦年代,使我們重溫了這段歷史。 頸聯借古喻今,對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曾聞鄭國驅狂狗”,首先是痛斥了國民黨的走狗和特務,指出他們如同瘋狗,遭到人民的厭惡、唾棄,必將被人民除掉。董老在《戲詠重慶曾家岩周公館》一詩有句:“戴笠為鄰居在右”。在自註裡說“當時我住一、三兩層,二層除進門右邊一小部系我住外,全為國民黨員居住。”戴笠是國民黨特務頭子,就住在代表團的隔壁,還有一些國民黨的大小走狗包圍著代表團,監視著代表團的每一行動。但重慶的特務如麻,住在曾家岩附近的,只是一小部分罷了。董老在這裡用“狂狗”做比,表現了對這些不齒於人類的傢伙深惡痛絕。詩句中的“鄭國”應是“來國”之誤。“宋鄭”二字語音相近。董老當時投身嚴重的政治鬥爭,工作繁忙,寫詩用典,多憑記憶,可能無暇查對原書。據《左傳》襄公十七年記載:宋國的大夫華臣盡做壞事,連國君對他都懷有戒心,想除掉他。後來宋國人驅趕一隻瘋狗,瘋狗逃到華臣住的院子裡去,驅趕的人跟蹤追來。華臣心虛,以為人們是來圍攻他的,就嚇得逃到陳國去了。董老巧妙地運用這一歷史故事,賦與新意,除去鞭撻和斥罵了國民黨的打手們,也辛辣地嘲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上層分子,說他們遲早要被無可遏上的人民民主力量嚇破了膽,無處容身。 “莫訝韓生笑沐猴”句中的“韓生笑沐猴”,是用了《漢書·項籍傳》楚霸王項羽的故事。傳里說項羽占了鹹陽之後,焚燒宮室,槍掠婦女、財貨,大失民望。韓生勸告項羽收攬人心,憑藉關中險要的地勢和肥沃的土地,建都稱霸。項羽不聽。韓生背地裡嘲笑說:人們都說楚國人性子急躁,象沐猴(獼猴)一樣,儘管穿戴了人的衣冠,裝得象個人的樣子,但用不了多長時間,還得自己脫掉。意思是說項羽沒有遠見,終久成不了大事。項羽聽到這話以後大怒,就把韓生殺掉了。董老這句詩告訴人們,不要為韓生嘲笑項羽的故事而感到奇怪;現在國民黨經過第五屆十一中全會,選出蔣介石當“國民政府主席”,不也是重演“沐猴而冠”的醜劇嗎? 這一聯詩上句句首用了“曾聞”兩字,下句句首用了“莫訝”兩字,上下對稱,互相呼應,更增加了揭露和諷刺的力量。 尾聯,董老寫自己在緊張的鬥爭生活中,忙裡抽暇,鑽研學習,不斷爭取進益。詩句的下面有一自注:“毛主席說,學習沒有時間就‘擠’,學不進去就‘鑽’。‘擠、鑽’雙字訣指此。”董老隨同周恩來同志在重慶工作時,雖然“結廬在虎穴”(《紅岩村題詩》),但“紙虎遜黔驢”(同上)。他認為蔣介石反動派這個紙老虎連“黔驢之技”都沒有。接著說“吾人遭迫害,履險總如夷”(同上),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戰略上蔑視反動分子的英雄氣概,也表現了不畏艱難、不避險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董老時刻牢記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的箴言,以“擠”的方法、“鑽”的精神,一面英勇戰鬥,一面努力學習。這種崇高的思想,已化作堅強的信念,老而彌堅。他七十六歲生日寫的詩中說:“未因遲暮衰頹感,毛選諸篇讀尚勤”(《七六初度在廣州》)。八十六歲生日的詩中說:“馬列至言皆妙道,細思越讀越分明”(《八六初度》)。讀這些詩句,董老思慮精純、一心革命、永遠進取的勤學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也使我們更深地體會了董老“學得毛公雙字訣,擠鑽如意更何求”詩句中.“更何求”的崇高思想境界。 董老高風亮節,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又學識淵博、貫通古今,是卓越的革命詩人。他的詩不但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而且也有很高的藝術水平。董老這首詩是採取了“賦”兼“比”的藝術手法。 首聯以“賦”的手法,直陳其事,點明題旨。二、三兩聯同是用“比”,但各有不同的妙用和變化。如:頷聯採用象徵性的比喻,上句是以氣候的“乍暖乍寒”為喻,來象徵政治氣氛的變幻無常;下句是以弓弦的“忽張忽弛”作比,來象徵國共關係的時而緊張時而緩和。妙喻巧比,給讀者以充分展開聯想的餘地。頸聯講古比今,有強烈的諷刺性。宛如一支七首,直刺國民黨的特務、走狗及其反動頭子蔣介石。這兩句詩不但對他們當時假抗日、真反共的罪惡本質做了真切的揭露,而且也科學地預言了他們這種倒行逆施必將自絕於人民。尾聯仍然用“賦”的手法,敘述詩人遵照毛主席的教導,把“擠、鑽”的雙字訣,堅決在實踐中運用,表現了詩人總是“老去愈知學不足”(《失題》),換而不捨、孜孜不倦的精神。 使用語言,含蓄凝鍊,樸素清新,令人百讀不厭。用典貼切、靈活,諷刺幽默、深刻,發揮了古為今用的戰鬥作用。對仗也很工穩,主、四句既是上下句對仗,每句中又有自對;五、六句除去“驅狂狗”對“笑沐猴”,兩者都是歷史故事,兩句句首“曾聞”和“莫訝”又上下對稱,恰到好處。 在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導我們全國人民開始新的長征的今天,我們展讀查老這首光輝的詩篇,不僅重溫抗日戰爭的歷史,受到革命的傳統教育,而且也激勵我們增強鬥志,認真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膽略,努力繼承他們的未竟事業,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完成新時期的總任務,只爭朝夕,在前進的道路上勇敢攀登;光輝詩史記戰程──董必武同志《重慶辦事處五周年紀念》試析@巴蘭

作者簡介

董必武像董必武像
董必武(1885~1975),字用威。湖北黃安人。抗戰時期,曾任中共與國民黨談判的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長期駐留重慶。一九四五年作為中國解放區的代表赴舊金山參加聯合國會議。有《董必武詩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