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

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

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科技部教育部於2002年5月批准啟動建設,2004年10月通過評估驗收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由西南大學北碚區人民政府聯合共建,是重慶市科技產業發展重大項目之一,也是北碚區實現"科教興區"戰略的重大建設項目之一。

大學科技園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的主要創新源泉之一,是高等學校實現社會服務功能和 產學研結合的重要平台,也是新時期高等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流的大學科技園是一流大學的重要標誌之一。重慶市北碚大學科技園是科技部、教育部正式批准認定的 42 個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由西南大學與北碚區人民政府聯合共建。重慶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科技產業發展重大專項,北碚區人民政府將其列為“一號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
  • 所屬地區:北碚區
  • 下轄地區:重慶市
  • 面積:12000平方米
規劃布局,發展規劃,園區規模,孵化方向,孵化能力,發展思路,交通物流,投資優勢,大事記,

規劃布局

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按"三區一街"規劃布局。
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以生態環保高新技術、農業生物高新技術、機電儀一體化和新材料為主導孵化方向。其中生態環保高新技術主要為三峽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示範區、國家生態試驗/示範區建設及西部大開發服務;農業生物高新技術主要為三峽庫區移民安穩發展和西南丘陵山地現代農業服務;機電儀一體化和新材料主要為解決國家高度重視的三峽庫區產業"空虛化"問題和建設長江上游新型工業化基地服務。
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
計畫用五年時間,建設2個綜合孵化器,5個專業孵化器,孵化面積達10萬平方米, 在孵企業達300家,研發機構達60家,畢業企業年保持20家 ,建立試驗/示範基地達60個, 孵化企業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 。培養200名高素質的科技企業家和800名創新創業人才,創造3000個就業崗位。

發展規劃

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按“三區一街”規劃布局。技術創新區主要由西南大學組成,是科技園的人才、智力、成果創新源;專業孵化區包括綜合孵化器、專業孵化器集群及創業服務中心等,是科技園孵化企業和高新技術成果進行中試放大的專業區域;人才引進區為園區創新創業人才和留學歸國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科技一條街突出信息、培訓、市場輔導、會展、科技貿易、公共服務等功能,是連線三區的科技文化走廊。
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

園區規模

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內有國家和部省級研發機構27個;建成試驗/示範基地26個,示範面積 7.2萬畝;建成綜合孵化器1個,面積17000平方米;專業孵化器3個,面積12000平方米。在孵企業89家,其中與依託大學有關聯的達66家,高新技術企業17家,畢業企業18家,2004年在孵企業工業總產值23700萬元,上繳稅金1100萬元。
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
計畫用五年時間,建設2個綜合孵化器,5個專業孵化器,孵化面積達1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300家,研發機構達60家,畢業企業年保持20家,建立試驗/示範基地達60個,孵化企業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培養200名高素質的科技企業家和800名創新創業人才,創造3000個就業崗位。努力將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成為西部一流、國內領先、有國際影響力的特色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孵化方向

生態環保高新技術 --- 為三峽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 / 示範區、國家生態試驗 / 示範區建設及西部大開發服務。
農業生物高新技術 --- 為三峽庫區移民安穩發展和西南丘陵山地現代農業服務。
機電儀一體化和新材料 --- 為解決國家高度重視的三峽庫區產業“空虛化”問題和建設長江上游新型工業化基地服務。

孵化能力

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結合西南大學學科優勢,整合北碚綜合資源,以轉化大學科技成果、培育科技型企業、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核心任務,重點突出生態環保及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及IT製造業、機電儀一體化及新材料等孵化領域,通過“研發-孵化-實驗/示範”相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切實為三峽庫區乃至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創新保障。
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
重慶新世紀教育扶貧培訓基地,已完成相關建設並正式投入使用。每年可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000餘人次,為園區在孵企業及市內、外企業提供熟練技工,同時也為三峽庫區以及貧困地區人員勞務輸出提供技能培訓平台。
根據北碚區產業規劃,園區重點引進IT及服務外包、創意經濟、生物制約等相關產業。凡入駐園區企業,可按《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重慶市引進軟體中高級人才優惠政策規定的通知》(渝府發〔2006〕71號)、《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我市軟體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暫行規定的通知》(渝府發〔2007〕70號)、《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意見》(渝府發[2008]19號檔案)、《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延續重慶市大學科技園建設有關優惠政策的意見》(渝府發〔2008〕137號)、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重點企業可一事一議。

發展思路

生態環保高新技術——為三峽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示範區、國家生態試驗/示範區建設及西部大開發服務。
農業生物高新技術——為三峽庫區移民安穩發展和西南丘陵山地現代農業服務。
機電儀一體化和新材料——為解決國家高度重視的三峽庫區產業“空虛化”問題和建設長江上游新型工業化基地服務。

交通物流

北碚區是重慶市都市發達經濟圈和重慶內陸經濟開放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慶“1小時經濟圈”的重要拓展區和增長極,區位條件優越,物流方便快捷,是重慶主城區未來發展的經濟高地。北碚距離市政府24公里,距江北國際機場26公里,大約15分鐘車程。
有1條黃金水道——嘉陵江縱貫南北,2條運輸動脈——襄渝、遂渝鐵路橫穿東西,3條快速幹道——國道110線、渝武高速公路和外環高速穿越全境,還有即將建設的中環線、輕軌1、3、6號線,共同形成了水、陸、空綜合聯運的獨特優勢和快捷的物流體。
“661123”綜合交通網路架構是北碚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快速通道,是指“六縱六橫一環一水二條輕軌三條鐵路”。
六縱即:
①合川草街—澄八路—壁山
②北碚縉雲大道—碚青路—青木關(接隧渝高速)
③儀北路—朝陽二橋—北碚火車站—大學城(即重慶一縱線)
④渝武高速(已建成)
⑤碚金路—水土嘉陵江大橋—國道212線—連線重慶二橫線—沙坪壩(即沙坪壩二縱線)
⑥北華路—嘉陵江復興大橋—蔡家組團南北幹道—嘉陵江蔡家大橋—北部新區
六橫即:
①合川楊柳—華鎣山隧道—金刀峽—金鄰隧道—渝北大灣—渝鄰高速
②三聖—靜觀—天府—合川草街(即重慶市三環線)
③東陽磨心坡—飛蛾山隧道—水土(三元)—復興—龍王山隧道—渝北空港
④合川鹽井—國道212線—十里溫泉城—嘉陵江澄江大橋—西山坪隧道—北碚大沱口—水兩路—江北國際機場
⑤歇馬—龍鳳—施家—水土—復興—渝北空港(即重慶市繞城高速)
⑥歇馬—蔡北隧道—蔡家組團—北部新區(即重慶市一橫線)
一環從北碚組團出發,經歇馬、蔡北路、蔡家組團、嘉陵江復興大橋、北碚三橫線、水土組團等地,到北碚組團東陽片區;
一水指嘉陵江黃金水道。加快草街航電樞紐工程和草街嘉陵江大橋建設;升級嘉陵江黃金水道為三級航道,待三峽大壩蓄水達175m時實現千噸輪船直航北碚。加快在蔡家建設滾裝船、貨櫃碼頭,打造“一中心三主要”作業區;
二條輕軌即輕軌六號線和七號線,六號線以北部新區禮嘉站為起點,經蔡家、梅花山、天生至北碚五路口,其中六號線支線從蔡家站出發,經燈塔、悅來,至南山站,輕軌七號線從北碚出發,經歇馬、鳳凰,止於青木關;
三條鐵路指襄渝鐵路、隧渝鐵路和蘭渝鐵路。在施家建設鐵路貨運中轉站和東陽快速鐵路停靠站,使北碚儘快成為輻射重慶北部門戶。
“661123”交通建設完工後,1000噸級船舶可直達上海,繞城高速於2009年投入運行,屆時,北碚的交通網路將更加完善,到重慶周邊地區將更加便捷。

投資優勢

區位優勢
北碚區作為重慶主城九區之一,是重慶市都市發達經濟圈和重慶內陸經濟開放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約25分鐘車程。境內有1條黃金水道——嘉陵江縱貫南北,2條運輸動脈——襄渝、遂渝鐵路橫穿東西,3條快速幹道——國道110線、渝武高速公路、外環高速穿越全境,建成通車的中環線、建設中的輕軌線將共同形成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水、陸、空綜合聯運的獨特優勢和快捷的物流體系。
生態環境優勢
北碚是全國生態示範區,生態環境優美,非常適宜人居。
1997年,北碚被批准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區森林覆蓋率33%,城區綠化率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0平方米,大氣、水體質量全市領先,Ⅱ級空氣品質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居主城區首位。是全國首批風景名勝區、全國優秀旅遊城區、西部第一個國家園林城區、國家園林綠化先進城區、國家環保模範城區、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曾榮獲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杜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良好範例獎,是重慶主城區中最適宜居住的地區,被譽為重慶市的“後花園”。
科教文化優勢
北碚是重慶科技和教育兩大高地,是全國文化教育先進區和體育先進區,擁有西南大學等高等院校3所、中專和職業學校15所、市級重點中學4所。
作為重慶市北碚大學科技園的依託大學西南大學,是2005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醫、管、藝等12個學科門類,55個一級學科。學校現有32個學院(部),2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種專業博士學位,19種專業碩士學位,107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在校學生5萬餘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萬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1000餘人,留學生700餘人。學校按照“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綜合培養,強化實踐訓練,服務社會民生”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強化教學的中心地位。建校以來,共培養了20餘萬各行各業、各個層面的優秀人才,湧現出了袁隆平、吳明珠、向仲懷、胡錦矗、張魯等大批的專家學者和知名人士。
學校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7個省部(市)一級重點學科、1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建有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0個教育部或農業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2個農業部綜合實驗站、2個國土資源部野外基地、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創新引智基地、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近五年來,學校科研立項數量和經費大幅增長,年增幅均達33%以上,獲“973”“86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等國家級項目700餘項,獲得授權專利800餘項,育成動植物新品種30個,出版專著600餘部,發表各類論文13000餘篇。“十二五”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近100項。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近27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00餘人(含研究員系列),博士生導師近300人,碩士生導師1200餘人,在職兩院院士3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資深教授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5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長江學者”4人,“千人計畫”入選者5人,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7人。
學校注重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拓展校地合作區域和領域,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學校與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市30餘個地、市、縣和一批龍頭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與20多個省市的近200個縣市開展了科教合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與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縣校合作,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好評,被《光明日報》譽為產學研有效結合的“石柱模式”。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加、泰、日、韓、越、澳、俄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開展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
產業優勢
北碚是重慶的一個老工業區,已經形成以儀器儀表製造業、汽車機車零部件為主的機械製造業、生物製藥業、資源加工業等為主導的門類齊全、綜合配套性強的工業經濟體系;形成了以2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骨幹,2000多家小企業為基礎的工業企業體系。
1. 光電及儀器儀表產業
北碚區是全國三大儀器儀表生產基地之一,共有光學、電子及儀器儀表企業200多家,總產值超過50億元,形成了科研與生產、半導體材料及元件、電子材料及元件、儀表功能材料及元件、LED、各種冶金、機械、石化、環保醫療、通訊等儀器儀表、單機與成套系列產品;望遠鏡、顯微鏡、數位照相機、攝像機、雷射產品等門類齊全、實力雄厚的綜合性光電及儀器儀表生產體系。
2.機電一體化產業
機電一體化產業是北碚區重點支柱產業,也是北碚區傳統優勢產業,區內共有生產通機、減草機、微耕機、農用機械、特種電機、小型汽油、柴油發電機組系列、汽車、機車、電器、照明燈具、高壓電線電纜、開關櫃、輸配電裝備、空調製冷設備等企業154家,相關產品遠銷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出口占到全區出口總額的75%左右,年產值達128.8億元。
3.汽車、機車產業
汽車、機車產業是北碚區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現有汽摩配件及整車生產企業共200多家,其中年產值在500萬以上的企業有50家,2008年工業總產值已突破60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7000萬美元,產品遠銷到美國。
4.生物製藥及資源加工產業
北碚區生物製藥及資源加工產業門類齊全,綜合配套性強。區內已形成以37家骨幹企業為龍頭,400多家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產業體系,產值達100多億元人民幣,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北碚玻璃製品以其悠久的歷史、精湛的技術、齊全的品種、優質的產品,顯著的地位雄據西部,是全國五大玻璃工業基地之一。
北碚現有各類建材企業6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家,正在建設三聖石膏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大力發展利用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工業並尋求與國內外開展合作,提高資源的利用價值。

大事記

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由國家重點大學西南大學與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聯合共建。同時依託重慶高技術創業中心、重慶自動化儀表研究所、重慶儀表材料研究所、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
2000年9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重慶市北碚大學科技園(渝府發[2000]82號);
2001年月,重慶市人民政府相繼出台了《重慶市大學科技園優惠政策》(渝府發[2001]4號、渝府發[2002] 82號);
2002年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慶市北碚大學科技園規劃(渝府[2002]16號),按照“一街三區”進行建設,規劃新徵用地126.18公頃。
2002年3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推薦重慶市北碚大學科技園參加國家大學科技園申報評估(渝府函[2002]20號);
2002年4月,由重慶市原副市長程貽舉率市科委、市教委以及及西師、西農、北碚區政府主要領導到北京參加評估答辯。
2002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啟動建設重慶市北碚大學國家科技園(國科發高字[2002]188號);
2002年11月、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兩期批覆重慶市北碚大學科技園規劃內徵用土地總計97.4374公頃(渝府地[2002]891號、渝府地[2002]1075號);
2002年11月,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出台《重慶市北碚大學科技園優惠政策實施辦法》(北碚府發[2002]92號);
2003年2月,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重慶市北碚區碚園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註冊成立“重慶市北碚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搭建科技園市場化運作平台。
2003年6月,北碚區人民政府全部完成規劃新征土地內農民的安置補償和企業拆遷工作;
2003年10月,完成規劃新征土地內農民的安置補償和企業拆遷工作;
2003年12月,完成規劃征地的道路、綜合管網、土地平場等初步設計;
2004年3月,基本完成規劃征地第一期工程(約400畝)的道路、綜合管網、土地平場等工程;
2004年10月,重慶市北碚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被重慶市科委認定為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渝科發高字[2004]24號);
2004年10月,通過科技部、教育部組織的評估驗收,被正式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國科發高字[2004]528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