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2020—2025年)

為加快推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年)》(發改社會〔2019〕1427號)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畫。本行動計畫基期年為2020年,計畫目標年為202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2020—2025年)
  • 頒布時間:2020年4月24日
  • 實施時間:2020年4月24日
  • 發布單位:重慶市人民政府
全文,印發的通知,

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把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樹立大健康理念,把握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和疫情催生的市場機遇,順應大健康產業加快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聚集發展的趨勢特點,以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最佳化健康產業結構,增加健康服務和產品供給,加快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帶動力的大健康產業體系。
(二)基本原則。
注重創新,做強“醫”。加快創新資源集聚、研發平台建設、產品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向健康服務領域滲透,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
注重集聚發展,做大“藥”。統籌醫藥和醫療器械兩大領域,抓住醫藥企業和關鍵環節,帶動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協調共進,引導企業和項目集聚發展,打通生產、流通兩個環節,完善醫藥流通網點、業態布局。
注重產業融合,做精“養”。把握大健康產業橫跨一二三產業特點,建立健全“健康+”產業新體系,促進醫療與養老融合、醫療與文化旅遊融合、食品與健康融合,不斷拓展套用場景,擴大產業生態圈。
注重品牌提升,做優“健”。完善運動休閒設施,豐富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打造體育賽事品牌,倡導全民健身運動,推動醫療衛生與體育文化相結合,推廣康體運動、戶外運動,加強民眾健身指導。
注重服務效能,做細“管”。依託大數據智慧型化,建設大健康大數據信息平台,實現健康管理信息互聯互通、有效協同,創新健康管理服務模式,開發推廣全面健康管理解決方案,加快多功能健康管理服務團隊建設。
(三)發展目標。
堅持長周期的發展思維,系統謀劃、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提質增效,積極服務“健康重慶”建設。到2025年,基本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優質健康資源覆蓋面有效擴大,健康技術研發和轉化能力大幅提升,公共健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更加健全,人民民眾獲得感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大健康產業集群,成為全市重要支柱產業,基本建成全國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先行區,努力將重慶打造成國家醫學名城、西部醫療高地、國家重要醫藥基地和國際知名康養勝地。
二、重點任務
(一)突出創新驅動,打造國家醫學名城。
1.創建全國醫科大學。依託陸軍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加快創建醫科大學,支持醫學類學科專業進入建設行列,建設一批國內領先的優勢重點學科和一流專業。強化空間引導,整合中醫教學、科研、醫療資源,研究組建重慶中醫藥大學,逐步構建服務生命全周期的中醫藥學科專業體系,建設一批高水平中醫藥學品牌專業。支持醫學院校積極承擔各類重大科技專項,開展醫學科技前瞻性問題研究。
2.建設高端研發平台。鼓勵圍繞高校、研究機構和行業企業,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和市級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基地。推動建設國家自然人群資源庫重慶中心、重大疾病創新藥物研發平台、腫瘤免疫病理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檢驗檢測及中試平台建設,建成重慶醫療器械質量檢驗中心二期。支持建設符合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範、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等標準的公共服務平台和臨床樣本庫,推進人體生物等效性實驗室、醫療器械工程轉化中心等研發平台建設。推進老年健康研究機構建設,設立老年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基地)。
3.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實施大健康產業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在精準醫療、生物材料、生物工程、免疫治療、細胞治療、傳染病防治、重大慢病診療等領域,加強聯合攻關,突破一批前沿關鍵技術和顛覆性創新技術。在數字診療設備、體外診斷、康復輔助等領域支持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醫療器械,形成一批拳頭產品。在化學藥、疫苗、生物藥領域,支持開展創新藥物研發、大品種藥物技術提升、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高級中間體和特色原料藥研發、重大和突發傳染病疫苗與抗體研發。在中藥領域開展道地中藥材資源評價、新品種(系)選育、種苗繁育、規範化種植技術和精深加工技術創新、植物細胞培養產業化研究。在公共衛生防疫領域支持開展傳染病病原微生物溯源、新發傳染病快速檢測、生物災害風險評估、生物樣本數位化、化學品毒性綜合檢測、職業衛生和毒理檢測等技術與產品研發。
4.提升研發成果轉化能力。加強與國內外專業優勢明顯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醫療機構合作,通過聯合科研、成果孵化、市場合作等方式,打造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鏈條。圍繞建設生物醫藥特色的環大學創新生態圈,依託重慶醫科大學等醫學轉化平台,試點建設獨立的臨床試驗醫院和醫學轉化平台,支持建設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打通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渠道。支持重慶國際轉化免疫研究院、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重慶)中心和智睿生物研發孵化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轉化醫學研究院等研發成果轉化平台建設。積極創建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示範基地,加快建設創新醫療器械研發及推廣示範工程。
5.創新外包服務模式。強化研發、生產製造、銷售等關鍵環節產業協作,積極培育契約研究外包、契約研發生產、契約加工外包、契約銷售外包等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模式,支持開展共性平台建設和共性技術開發,大力培育一批專業化的研發生產服務機構,為藥物從研發到上市提供全產業鏈服務。
(二)突出服務促動,打造西部醫療高地。
6.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擴容。圍繞打造西部醫學中心和建設西部國際醫療城,統籌全市優質醫療資源,支持重醫附一院聯合重醫附二院、市人民醫院等建設綜合類(含中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培育一批具有高水平國際化服務能力的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專科醫院,打造一批競爭力強的醫療服務品牌。加快建設的公共衛生應急項目體系,健全“市—區域中心—區縣(自治縣,以下簡稱區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推動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建設一批應急醫院和若干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項目,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提質擴容市中醫院、市中藥研究院,改造提升區縣中醫醫院,支持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設立中醫科室和中藥房。以市中醫院、市腫瘤醫院為龍頭,建立腫瘤中醫臨床防治體系。
7.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合理統籌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優先考慮由社會力量舉辦或運營有關醫療機構,滿足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特色醫療服務需求。規範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康復醫療中心、老年病醫院、護理中心、健康體檢中心、眼科醫院、婦產醫院、兒童醫院等醫療機構和連鎖化、集團化經營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獨立設定醫療機構。鼓勵符合條件的名老中醫開辦中醫門診部、診所。加強區縣級醫院內涵建設,健全農村、社區等基層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強區縣域醫共體“三通”內涵建設,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8.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智慧型化套用。加快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構建重慶“衛生健康雲”基礎服務體系,試點5G遠程醫療專網。加強疾病流行趨勢預測和智慧型監測,開展全市疾病預測體系建設試點,建設智慧型傳染病預測平台。加快人工智慧技術在醫學影像輔助判讀、臨床輔助診斷、多維醫療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套用。研發中醫智慧型輔助診療系統。推進虛擬現實、智慧型語音和影像識別技術在多種醫療健康場景下的套用。繼續開展智慧醫院示範建設。搭建全民健康智慧型管理服務平台,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和行業綜合治理等相關係統建設,提升業務套用智慧型化水平。
9.發展“線上醫療”服務。加快推進網際網路醫院建設,鼓勵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搭建網際網路公共信息平台,發展網際網路診療、健康諮詢、社區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新業態。發展智慧養老、婦幼保健等線上服務業態,推廣套用基於健康物聯網的健康檢測監測、智慧型篩查預警、慢病管理、居家康復等綜合健康信息服務。支持建設和運營藥事服務平台,提供電子處方審核、合理用藥諮詢和藥品銷售配送等服務。鼓勵健康養老機構依託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提供便民服務、動態監測、健康諮詢等線上養老服務。依託醫學類“金課”建設,推出一批線上線下精品課程。
10.培育壯大醫美產業。推動專科醫院建設,大力發展美容、眼科、口腔等特色專科,打造一批專科醫療品牌。按照專業化、規範化、差異化的發展方向,引導醫療美容診部和診所做精細分領域,形成一批特色品牌。引導醫美機構按照國家行業標準開展高水平服務,提升醫美行業的品質和話語權。支持舉辦國際性、全國性醫美行業會議、論壇、展會、選秀等活動,提升“重慶醫美”知名度。
(三)突出集聚帶動,打造國家重要醫藥基地。
11.發展生物藥產業。依託兩江新區水土產業園、重慶區醫藥產業孵化基地、巴南區國際生物城,加快建設西部重要生物藥產業基地。支持發展多聯多價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大力發展血液製品、重組蛋白藥物、基因治療藥物等生物藥。重點發展針對腫瘤、免疫系統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抗體藥物,基因重組T細胞治療藥物和間充質幹細胞神經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等細胞生物製品,以及高附加值血漿成分、細胞因子等新型血液製品。
12.發展化學藥產業。圍繞化學創新藥、大品種仿製藥、原料藥及輔料,著力打造“原料+製劑”一體化的產業發展體系,創建國家級特色原料藥基地,建設國家小品種藥(短缺藥)生產基地。做大特色化學原料藥及輔料,加快推廣化學原料藥綠色製備和清潔生產,鼓勵企業積極承接原料藥及輔料轉移,推動原料藥及輔料集約化生產。支持企業開展化學創新藥、改良型新藥的研發,重點圍繞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開發一批新靶點和新作用機制的新藥物。擴大仿製藥品種及產業規模,鼓勵在渝設立藥品上市持有機構,支持企業建立高端製劑關鍵技術平台,鼓勵企業提前布局開發專利即將到期的化學藥大品種,爭取實現仿製藥在國內首批上市。
13.發展中藥產業。支持各區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中醫藥產業,打造從種植、飲片到中成藥的中醫藥全產業鏈,建設一批中醫藥產業園。依託三峽庫區、武陵山區、秦巴山區等自然生態優勢,發展一批市級以上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和生態種植基地,提升黃連、青蒿、佛手、山銀花、川黨參、枳殼、獨活、丹皮、玄參、淫羊藿、小茴香、木香等渝產道地藥材產業優勢,做優一批“渝字號”特色中藥材品種。參與國家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修訂中藥飲片炮製規範。加強中藥材質量控制,支持第三方檢驗檢測平台建設。發展植物細胞培養和提取技術,建設中藥材植物細胞庫,以生物技術手段推動中藥材標準化體系建設。支持企業遴選臨床效果佳、品牌形象好的中藥品種二次開發。推動中醫經典名方產品開發和產業化。積極爭取在重慶建設中國西部中藥材交易市場。
14.發展醫療器械產業。發揮重慶製造業的比較優勢,以兩江新區為核心,發展高端醫學影像、醫療機器人、醫用生物材料及植(介)入產品、智慧型醫療器械等高端醫療器械,開發一批人工心臟、膠囊內窺鏡、特色病床等優勢產品。以大渡口區、合川區、豐都縣為重點,發展家用醫療儀器及設備,以及血液處理耗材、超聲輔助材料、注射及輸液器械、檢驗檢測試劑等醫用耗材,建成以創新產品孵化為特色的醫療器械及耗材產業基地。依託現有技術優勢,支持智慧型釋藥系統、移動終端、穿戴式植入式智慧型終端設備等增值服務產品開發。推動國家基因檢測技術套用示範中心項目建設,培育一批專業化基因檢測、診斷服務機構。大力發展養老康復器械產業,支持老年產品、健康監測設備、康復輔助器具研發生產,開發一批老年智慧型終端產品,建設重慶康復輔助產業園區,打造中國西部老年產品用品交易中心。
15.提升醫藥流通服務。引導藥品流通資源有效配置,構建以大型骨幹企業為主體、中小型企業為配套的現代藥品流通網路。鼓勵藥品生產流通企業兼併重組,培育大型現代藥品流通骨幹企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完善醫藥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支持發展藥品冷鏈物流。推動醫藥流通與物聯網有機融合,完善醫藥流通網點、業態布局,培育醫藥電商新興業態。依託中歐班列(渝新歐)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做大醫藥進出口業務,積極申報設立首次進口藥品口岸,全面開展首次進口藥品及生物製品進口工作,打造國際醫藥供應鏈樞紐城市。
(四)突出融合聯動,打造國際知名康養勝地。
16.發展養生旅遊產業。依託重慶大山、大川、大庫區及優質的生態和氣候資源,聚焦休閒養生、滋補養生、康體養生、溫泉養生四大業態,發展藥浴、調理保健、慢病預防、針灸推拿等養生服務,建設一批富有特色的康養小鎮。推動大健康與大文旅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溫泉康養游、森林與氣候康養游、中醫藥康養游等,建成四季皆宜的國際養生旅遊勝地。加快推進融匯國際溫泉醫療中心、統景溫泉康養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提升北碚區“世界溫泉谷”康養文化產業園、“臥龍鹽浴溫泉”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等一批康養旅遊聚集區,打響“溫泉之都”品牌。做優南川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持續創建一批國家級健康旅遊示範區。
17.發展健康養老產業。加快推進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完善生活照料、文化娛樂、精神慰藉、健康養生、康復理療等養老服務,打造“一刻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新增一批連鎖化、規模化、品質化養老服務機構,拓展失能失智照護功能,打造一批健康養老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強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重慶中西醫結合康復醫院、重醫附一院青槓老年護養中心等一批醫養結合機構,促進一批國有培訓療養機構轉型養老服務設施,培育大型養老集團開發老年公寓、養老社區、旅居養老等項目。促進養老與旅遊、文化、教育、養生等融合發展,培育綦江橫山、石柱黃水等一批健康養老基地。
18.發展健身康體產業。倡導全民健身運動,加快完善運動休閒設施建設,推動醫療衛生和體育文化相結合,打造一批生態體育公園、體育特色小鎮、汽車露營基地、山地戶外體育旅遊精品路線和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結合山城江城特色,打造提升一批山城步道,完善老年人、殘疾人戶外運動設施,探索建設一批智慧體育公園。提升重慶國際馬拉松賽、武隆國際戶外公開賽、長壽湖國際鐵人三項賽等賽事品質,發展壯大城市樂跑道、世界行走日等品牌活動,承辦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體育賽事活動。積極引進國內外大中型企業入渝建立山地戶外運動健身基地,大力發展山地越野、山地腳踏車、山地摩托、山地汽車、野外探險等戶外運動,建成全國戶外運動首選目的地。
19.發展綠色健康食品。推動地方特色健康美食工業化、規模化生產。大力發展營養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藥食同源產品及特殊食品等健康食品,培育一批具有較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品牌。支持發展天然、綠色、環保、安全的養生保健食品。鼓勵開展食品營養功能評價研究。積極開發米麵主食深加工產品以及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纖維、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類、營養素補充劑等健康產品。推動健康食品產業集聚發展,打造一批上規模、上水平的健康食品基地。
20.發展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圍繞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力發展以健康信息檔案、健康檢測、健康干預、慢病管理、家庭醫生、健康諮詢、健康保險等為主的健康管理產業。支持建設月子中心、母嬰照料、托嬰托育等機構,開展第三方婦幼健康檢測評價及諮詢服務。建設精神康復、心理治療、健康體檢、疾病早期篩查等機構,提供職業病健康管理服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多功能健康管理服務團隊,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引進國內外大型商業健康保險機構,支持開發覆蓋醫療、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套用等多領域醫療險產品,拓展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供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級各部門要把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建立大健康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強化大健康產業重大問題研究,及時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各區縣要將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結合區域實際,突出區域特色,部署落實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
(二)強化要素保障。
通過獎勵補助等方式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發揮各級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積極撬動社會資本支持大健康產業發展,全面落實對大健康產業的稅費優惠政策。拓展“渝快融”“渝企金服”平台功能,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醫療健康創投基金,深入實施經濟證券化五年行動計畫,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健康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將大健康產業項目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拓展大健康產業發展空間,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開通審批“綠色通道”。把大健康產業人才納入“英才計畫”,大力培育和引進高層次醫學人才、高端研發創新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完善大健康產業科技人才激勵機制。
(三)擴大開放合作。
充分發揮兩江新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和中歐班列(渝新歐)、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開放大平台大通道的優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加快聚集高端創新要素,引進一批跨國製藥企業、高端醫療機構、高端研發平台,推動國際國內重點醫藥生物企業區域總部、分支機構、研發中心落地重慶。利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契機,統籌醫藥、醫療、醫保改革,推動成渝地區大健康產業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探索建立大健康產業博覽會、交易會、洽談會等平台,把大健康產業作為智博會、西洽會等大型會展重要內容,提升國際國內影響力。
(四)最佳化發展環境。
加快大健康產業準入制度改革,建立行業準入負面清單,清理取消不必要的行業準入證、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等證照項目。推動大健康產業專項標準建設,加快中醫藥、養老養生、健康旅遊等領域地方標準制定,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研究建立適應大健康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包容有效審慎監管制度,完善對養老、旅遊、網際網路、健身休閒與醫療衛生跨界融合監管。強化藥品安全監管,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用藥安全。加大信用信息公開力度,將醫療衛生、藥品、醫療器械企業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相關信息在“信用中國(重慶)”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重慶)進行公示。
(五)完善監測評估。
完善大健康產業統計分類標準,開展健康產業核算工作。加強對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監測分析與評價,形成大健康產業發展年度報告,加強大健康產業宣傳推介。總結推廣大健康產業發展先進經驗。

印發的通知

渝府發〔2020〕12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現將《重慶市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2020—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20年4月24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