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

為加快推動重慶全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發揮交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根據《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39號),現就加快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二、主要任務,三、保障措施,

一、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
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我國東中西部,是連線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重慶位於長江上游地區,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是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大航運中心之一。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積極構建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市形成了“一樞紐八幹線”鐵路網、“二環八射”高速公路網和“一大二小”機場格局,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8億噸,貨櫃年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加快推進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有利於我市全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有利於真正發揮黃金水道運能大、能耗小、成本低的優勢,構建鐵公水空一體化、內暢外聯、高效便捷、綠色低碳、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全面增強重慶對西部地區的集聚和輻射能力;有利於暢通向東通江達海大通道、向西國際陸路大通道,形成銜接貫通“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大格局,促進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有利於以港聚業、以港興城,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和全市發展一體化,強化航運對產業發展的帶動、產業對航運發展的支撐作用,推動重慶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科學把握流域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規劃、統籌實施,“軟”“硬”兼顧、多措並舉,推進航道暢通、樞紐互通、江海聯通、關檢直通,構建鐵公水空一體化、內暢外聯、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大力推動航運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航運供給質量和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大力發展內河航運服務業,切實增強服務、集聚、輻射能力,更好地發揮重慶承啟東西、溝通南北、通達江海的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三)定位與目標。
以重慶為中心,樞紐型港口為節點,航運服務集聚區為支撐,依託長江黃金水道、高速公路和鐵路網,構建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銜接貫通“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把重慶建設成為輻射國內、聯通國際的長江上游中心港口城市。到2020年,形成以“一乾兩支”航道體系和“四樞紐九重點”港口集群為構架,現代化船隊為載體,航運服務集聚區為支撐的航運體系,建成“服務+輻射”型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具體目標:加快建設鐵公水空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米”字形高鐵客運通道和骨幹貨運鐵路網,形成“三環十二射多聯線”高速公路網路,建成“一大四小”民用運輸機場體系和大型複合航空樞紐,構建以“一乾兩支四樞紐九重點”為骨架的內河航運體系。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加快三峽新通道建設,努力提升長江航道通過能力,5000噸級單船及萬噸級船隊可常年滿載通行重慶主城;全市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2.2億噸,貨櫃吞吐能力達到500萬標箱,三峽郵輪年旅客運量達到100萬人次以上,成為西部地區物流轉口的主樞紐、長江上游郵輪母港;全面實現船舶標準化、大型化、專業化,船舶總運力達到700萬載重噸,運力標準化率達到85 %;發揮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的區位和政策優勢,運用與國際接軌的統一技術和服務標準,實施“網際網路+航運”戰略,大力發展航運融資、保險、租賃、資金結算等現代航運服務業,培育航運總部經濟,形成航運服務集聚區,航運交易年結算額超過100億元,周邊地區經重慶港中轉貨物比重達到50%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內暢外聯、互聯互通的交通網路。
重點推進渝萬、鄭萬、渝昆等高速鐵路,渝懷二線、樞紐東環線和成渝鐵路、達萬鐵路擴能改造等骨幹貨運鐵路通道,加快推進成渝、渝黔、渝長、渝遂高速公路擴能和江津至習水等高速公路對外通道,投用江北機場東航站區及第三跑道,建成巫山神女峰、武隆仙女山支線機場,加快通用機場建設。結合高速公路網、鐵路網、航空樞紐建設,加快推進江津珞璜、涪陵龍頭、萬州新田、合川渭沱、忠縣新生等港口進港鐵路和公路集疏運通道建設,形成無縫銜接的集疏運體系。統籌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和產業規劃布局,推進港口與沿江開發區、產業園區、物流園區、旅遊景區的通道建設,發揮市場作用推進港區外貨櫃中轉堆場建設,強化航運與產業的良性互動。建設促進鐵公水多式聯運智慧型、聯動的數據平台,加快發展鐵水聯運、公水聯運、江海聯運、水水中轉等多式聯運,開展江海直達、水陸甩掛等試點工作,為客戶提供一體化運輸服務,吸引重慶周邊省市貨物來渝中轉通過長江出海,吸引長江中下游省市的貨物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和“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直達歐洲,擴大沿江地區與“渝新歐”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爭取國家加快建設沿江鐵路,進一步提升航運中心聚集和輻射能力。到2020年,港口集疏運體系逐步完善,主要港口與鐵路、高速公路銜接高效,鐵水聯運貨運量比例達到10%。
(二)構建乾支聯動、暢通高效的航道體系。
積極爭取國家及早決策啟動三峽新通道建設,儘快解決三峽瓶頸制約。大力推動長江幹線涪陵到朝天門段、朝天門到九龍坡段、九龍坡到永川段航道整治,提高長江上游航道通過能力。加快推進嘉陵江利澤、烏江白馬樞紐和庫尾航道整治,加強省際間協作聯動,全面暢通嘉陵江、烏江骨架支流航道,增強“一乾兩支”(一乾:長江;兩支:嘉陵江、烏江)國家高等級骨架航道對周邊省市的輻射能力。完成三峽庫區小江、湯溪河等6條重要支流航道開發利用,積極推進渠江航道整治、涪江梯級渠化,開展嘉陵江井口樞紐、烏江航道提檔升級、大寧河航電開發等前期研究,大力延伸支流航道通達深度。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乾兩支十線”(十線:渠江、涪江、綦江、大寧河、小江、梅溪河、抱龍河、東溪河、磨刀溪、湯溪河)的航道體系,航道整體通過能力明顯提升。
(三)打造結構合理、功能齊全的港口集群。
依託鐵路、高速公路網,按照“港口、物流、產業”三結合的原則,加快建設“1+3+9”港口群,建成主城果園、江津珞璜、涪陵龍頭、萬州新田4個鐵公水聯運的樞紐型港口。打造主城寸灘、永川朱沱、渝北洛磧、長壽胡家坪、豐都水天坪、忠縣新生、奉節夔門、合川渭沱、武隆白馬等9大專業化重點港口。積極開展LNG(液化天然氣)加注碼頭布點建設。加大錨地建設力度,緩解錨地不足的矛盾。結合城市建設規劃,加快城區老舊碼頭整合改造、功能調整。嚴格執行港口規劃,強化港口岸線資源有序開發和合理利用,提升港口集約化水平,嚴格客運、危險化學品碼頭等運營監管,確保港口安全生產。到2020年,基本形成“四樞紐九重點”的規模化、專業化港口群,貨物吞吐能力達到2.2億噸,貨櫃吞吐能力達到500萬標箱。
(四)發展先進高效、節能環保的船舶運力。
實施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化解船舶工業過剩產能,優先支持船舶骨幹企業發展,引導其加強與國內外大型航運集團的戰略合作,最佳化船舶配套產業布局,支持重慶船舶製造業的發展和水平提升。大力發展標準化、大型化、專業化船舶運力,適度發展散裝化學品、重載汽車滾裝、旅遊客運船舶等專業化運力,加快淘汰技術落後、不適應市場需要的老舊運輸船舶,重點鼓勵老舊客船和液貨危險品船提前報廢更新。積極推廣“三峽船型”“LNG動力船”等示範船型,引導先進、高效、節能、環保的新船型發展,加快“一頂一萬噸級船隊”“江海直達船型”研究。到2020年,基本形成標準化、大型化、專業化船隊體系,船舶運力標準化率達到85%,貨運船舶運力達到700萬載重噸。
(五)建設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服務體系。
進一步發揮保稅港區政策優勢,創新機制、最佳化服務,做大做強重慶航運交易所,抓住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機遇,推進重慶航運交易所與新加坡、歐美等航運已開發國家相關機構的合作,提升交易結算、融資徵信、保險再保險、融資租賃、融資擔保等金融服務功能,促進內河航運資源最佳化配置。依託航運交易平台和寸灘、果園等物流樞紐,打造大型航運、物流、貿易企業總部基地,培育發展航運總部經濟,形成長江上游航運要素集聚、功能完善、市場繁榮的航運服務集聚區。實行與國際接軌的統一技術和服務標準,以社會信息資源共享平台為依託建設航運(物流)信息中心,以電子商務平台為抓手建設航運交易中心,以金融保險服務為載體建設航運結算中心,以高端人才培養為引領建設航運人才中心。到2020年,基本建成現代航運服務體系,水路貨運量超過2.0億噸,周邊省市貨物經重慶港中轉比重達到50%以上,長江上游地區航運貨運量的50%、貨櫃的80%、長江中上游地區船舶交易的70%以上通過重慶航運交易所完成,航運交易結算額超過100億元。
(六)建立覆蓋全面、保障有力的安全體系。
加快建設通航河流船岸通信系統(VHF)、視頻監控系統(CCTV)、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等支持保障系統。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大航運企業安全風險管理和控制,深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夯實企業安全基礎。進一步完善水上交通管理體制機制,提升航運安全監管水平。加快完善“一中心六基地八站點”水上應急救援體系,推進應急救援基地(站點)、船艇、物資裝備和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水上交通應急救援能力。大力實施“平安渡、放心船”惠民工程。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全面、保障有力的水運安全體系。
(七)打造協調聯動、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
積極促進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和檢驗檢疫一體化,推動構建長江大通關體制。升級完善重慶交通電子口岸平台,與上海等長江沿線省市建立長江航運服務聯合機制,推進沿江統一市場的建立,促進水鐵空口岸間互聯互通、協調聯動,有效提高通關和物流水平。加強口岸規劃布局,重點推進主城、萬州、涪陵、江津、永川、豐都等水運口岸開放和擴大開放項目,加快豐都江海聯運進口澳洲肉牛工作。向國家爭取保稅港區功能向果園港拓展,並將果園港、珞璜港、龍頭港、新田港等主要港口納入啟運港退稅試點範圍。充分發揮市場、開放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作用,促進貿易和物流便利化。進一步完善航運市場規則、準入制度,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航運市場;加強誠信制度建設,推進航運與工商、金融等部門信用系統的對接和信息共享,規範水路運輸和港口經營市場秩序;引導港口、水路運輸等企業進行結構調整,支持兼併重組,向綜合物流鏈延伸,提高集約化、規模化和信息化水平;支持重慶航運融資擔保和船東互保協會發展,提升航運企業融資和抗風險能力。
(八)培養數量匹配、業務精專的航運人才。
依託重慶航運交易所、高等院校,加強現代航運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重點推進航運金融、保險、仲裁、結算、物流、電子商務等高端專業人才和船員等技能人才培養,著力培訓和引進航運業緊缺人才,建立航運人才誠信體系,促進航運人才有序流動。
(九)發展服務優質、便捷舒適的三峽旅遊。
結合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發展,加快沿江涪陵白鶴梁、豐都名山、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開縣漢豐湖等景點旅遊碼頭提檔升級,建設現代化郵輪母港。加快傳統水上客運向高品質旅遊客運轉型,積極推進客運船舶向舒適化、旅遊化發展,推動“網際網路+郵輪旅遊”,建設三峽郵輪旅遊交易服務信息平台,支持開設豪華郵輪免稅商店,提高三峽郵輪承運人責任保險額度,促進三峽郵輪產業健康發展。到2020年,形成服務優質、便捷舒適的三峽旅遊市場,三峽郵輪年旅客運量達到100萬人次以上。
(十)完善低碳節能、綠色環保的航運體系。
堅持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完善化學品船舶洗艙基地功能,建立和完善船舶垃圾及廢棄物收運體系,推進船舶生活污水處理,限期淘汰經改造不能達標排放船舶,依法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年限船舶,增強對水運突發污染事件的快速反應和有效處置的能力。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大力推動岸電、LED、太陽能等節能技術在港口、航道和船舶上的使用,進一步促進節能減排。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完善市級部門協調聯絡機制,積極推動建立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級部門之間協作機制,共同研究解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過程中的重大事項,統籌協調城市發展、產業、園區、港口、鐵路、公路、環保等規劃之間的有機銜接,注重發揮規劃引領約束作用。完善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機制,簡化港航建設項目的相關審批手續,確保重點項目規劃、用地、環保等各項前期工作高效有序推進。建立健全重點項目、重要工作的督查考核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和責任追究制度。各區縣(自治縣)要圍繞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要求,結合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相關規劃,及時最佳化調整工業園區及物流布局,推動臨港產業綠色發展。
(二)充分發揮市場作用。
加快改革創新,深化水上交通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推行網上行政審批,取消影響市場公平準入、限制外來資本的審批項目,通過最佳化服務激發市場活力。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降低航運企業的規費負擔,增強水運企業的競爭力。積極探索以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進港口、航電樞紐建設。
(三)加大水運發展政策支持力度。
1.市級每年繼續安排5億元(非燃油稅財政性資金2億元,燃油稅3億元)的水運建設發展專項資金,並加大對樞紐港、重點港、航運服務體系、航電樞紐、三峽庫區旅遊客運碼頭等水運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
2.繼續實施“營改增”改革後支持航運業發展的財政扶持政策,對通過重慶航運交易所交易平台完成航運、航運服務業、航運保險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的相關企業,按其繳納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及營業稅額度,給予財政補助。
3.繼續對物流企業吸攬的外地貨物經西永綜合保稅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4個樞紐港等港口進出口,並納入我市貿易統計的予以資助。
4.對貨櫃車輛繼續執行高速公路通行費優惠政策,並對進出我市港口作業的裝載國際標準貨櫃的貨櫃車輛實施高速公路通行費和主城區路橋通行次費優惠退費。其中,對進出港務集團所屬港區作業的貨櫃車輛,免收主城區路橋通行費。
5.繼續實施貨櫃碼頭作業費財政補貼政策,並對水水中轉貨櫃予以補貼。
6.實施鐵水聯運貨櫃財政補貼政策,擴大航運中心輻射腹地。
7.繼續對我市設立的經營業務符合《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且鼓勵類業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70%的航運企業實行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
8.加大政府支持港口集疏通道建設的力度,統籌規劃港口集疏通道與城市道路、園區道路、公路鐵路等有機結合,協調城建、交通、移民、園區等各級建設資金在港口集疏通道上的合理使用。
9.積極爭取國家將老舊運輸船舶拆解、新建“三峽船型”“LNG動力船”示範船型補貼政策延長至2020年,將新建升船機船型、江海直達船舶納入示範船補貼範圍。爭取對20年以上老舊客船提高拆解補貼標準,加大拆解實施力度,施行強制淘汰政策。市級水運建設發展專項資金予以相應支持。
10.加大對航運人才培養的財政資金投入,支持航運高端人才培養、就業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工作,為航運事業提供智力保障。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和有關單位要按照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黃金經濟帶的要求,低調務實、少說多乾,敢於擔當、積極作為,確保我市加快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目標的順利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