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

裝備製造業是重慶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的核心產業。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不僅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內容,更是振興老工業基地、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8號)精神,立足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未來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快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步伐,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
  • 發文機關:重慶市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渝府發〔2007〕44號
渝府發〔2007〕44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裝備製造業是重慶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的核心產業。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不僅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內容,更是振興老工業基地、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8號)精神,立足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未來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快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步伐,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裝備製造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主要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裝備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2005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491戶,資產總額494億元,從業人員16萬人,分別占全市工業的16%、16%和17%;實現工業總產值(現價)達到397億元,工業增加值92億元,利稅總額達30.1億元,出口創匯6.22億美元,分別占全市工業的15.7%、13.3%、12%和25%。從2000年到2005年,裝備製造業平均遞增速度達到18%,逐步形成了內燃機、環保成套設備、儀器儀表、常規兵器等4大裝備製造業基地,發展了輸變電成套設備、數控工具機、船舶及配套產品等3大裝備製造業優勢產品,培育了軌道交通設備、工程機械及大型結構件、能源開發成套設備等3大類裝備製造業重點產品,裝備製造業加工配套能力和技術開發能力不斷增強。一是形成了一批行業帶動力強、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中國四聯集團是我國最大的儀器儀表研發生產企業之一,重慶船舶公司是我國西部地區船舶和輕軌生產規模最大、最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重慶鋼鐵集團的鋼結構生產能力居西南地區之首。以這些龍頭企業為核心,逐步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和市場競爭力強的裝備製造產業,並成為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的主要支撐。二是形成了較強的加工配套能力。我市基礎零部件品種多,研發和生產能力強。目前主要有齒輪、軸承、大型鋼結構件和鋁材結構件等系列產品,形成了特色較為鮮明的加工配套體系。三是形成了一批技術開發機構,有一支大規模、高素質的裝備技術開發人才隊伍。2005年,我市大中型企業有技術開發機構158個,其中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9個,市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80個,行業技術中心5個,大部分都涉及裝備製造業發展研究;工程師職稱以上的工程技術人員4.2萬人,有15所高等院校設有與裝備製造業發展相關的學科或專業。
(二)主要問題
一是能進入國家重點工程和重點技術項目的產品和企業較少,企業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經濟效益水平不高,我市裝備製造業的增加值率大約為已開發國家的50%,勞動生產率大約為已開發國家的1/10;三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比較薄弱,大多數企業沒有掌握開發新產品的主動權,特別是中小企業普遍缺乏技術和產品的自我開發能力;四是缺乏具有總體設計、成套能力和系統服務功能的總承包企業,系統集成化發展水平低;五是出口產品以技術含量低的產品為主,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較少、比重較低;六是企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較弱,企業融資主要依靠國有金融機構,融資比較困難,發展投入嚴重不足。
二、裝備製造業發展總體思路
(一)基本思路
以提高企業重大技術裝備製造能力為重點,突出支持發展一批市場競爭力較強的裝備製造龍頭工業企業,形成一批大型裝備製造工業企業集團,力爭一個企業集團帶活一個行業,做強一片產業,形成具有區域特色和發展優勢的現代裝備製造工業基地,構成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的主要骨架支撐。基本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製造能力;逐步形成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裝備製造業發展新格局。此外,根據重點裝備製造工業行業發展需要,配套發展各類金屬板材、帶材、線材、合金型材和結構件,以及優質玻璃纖維和複合材料等優質材料工業,形成較為完善的特色裝備製造產業鏈,著力培育一批跨行業、跨設計、系統集成、工程總承包和全程服務的工程公司,全面提升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系統集成和總包水平。
(二)總體目標
2010年,我市裝備製造工業投資總額將達到400億元,規模以上裝備製造工業企業產品銷售值達到100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50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的13.16%;培育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10戶、超過50億元的企業1戶、超過100億元的企業1戶,形成一批“專、精、特、新”的配套裝備製造工業企業;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中型裝備製造企業基本實現信息化發展目標,使我市傳統裝備製造業得到全面改造、升級,初步形成專業化生產、區域性協作、社會化配套的產業格局,基本把重慶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我國重要的和西部最大、競爭力最強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
三、裝備製造業發展重點
根據國發〔2006〕8號檔案,結合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實際,搭建關鍵性技術研發平台,加強國際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的跟蹤研究,加大與國外先進企業合作發展的力度,加快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發展進程,通過政策支持和引導,重點發展風力發電等能源成套裝備、儀器儀表、環保成套設備、輸變電成套設備、船舶及配套產品、軌道交通設備、數控工具機、工程機械及大型結構件等市場前景較好和發展優勢明顯的八大類裝備製造業,為我市老工業基地發展、改造和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一)風力發電等能源成套裝備。以重慶船舶公司、重慶機電集團等企業為龍頭,加大風電、水電等成套設備研發生產投入,提高我市清潔高效發電裝備的研發能力,形成完整的研發生產、裝配、檢測體系。大力發展風力發電機組及增速箱、鋼結構塔、發電機、輪轂、主軸、風向跟蹤系統、控制系統等關鍵配套產品,高水頭衝擊式水輪發電機組,油氣開採機械裝備,大型煤化工的能源轉換設備等。滿足我國西部地區能源開發的裝備需求。
(二)儀器儀表。以中國四聯集團為龍頭,重點發展分散型控制系統(DCS)、數據採集系統、高精度壓力/差壓變送器、智慧型執行器、高精度流量儀表、高性能電能表及電能負荷分析管理儀器、微機化和智慧型化分析儀器、環境監測儀器、煤礦安全監測儀器、儀器儀表相關感測器和元器件及材料、船舶導航儀表、航天遙感遙測儀表、核電廠控制和檢測設備(核輻射測量儀表)、防化污染儀表等產品,滿足我國重點建設工程及其他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高度自動化和智慧型化發展需要。
(三)環保成套裝備。主要以重慶遠達環保集團、中天環保產業集團、重慶鋼鐵集團、重慶通用工業集團等企業為龍頭,跟蹤國際先進環保技術和工藝,提高系統設計水平,研發高效、節能的環保設備,提高系統集成水平。重點支持發展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和高濃度工業有機廢水處理、船用污水處理等水處理系統集成成套設備;發展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和除塵成套設備等大氣污染治理成套設備,採用最佳化集成成套技術,提高脫硫率和收塵率;發展城市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處理成套設備,主要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垃圾焚燒設備,形成成套設備供應能力。此外,大力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天然氣加氣站、環保自動化控制系統及線上監測儀表、江河清淤設備、船用CNG和液化天然氣成套裝置等成套設備和單元處理設備,努力提高我市環保設備研發製造水平。到2010年,初步把重慶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環保成套裝備研發生產基地,能較好地滿足西部地區特別是三峽庫區水環境和生態保護需要。
(四)輸變電成套設備。以重慶機電集團為龍頭,建立產品研發基地、產品實驗檢測基地和物流配送服務中心三個行業服務平台,大力發展高壓直流換流變壓器和節能型乾式變壓器、高壓開關和GIS組合電器、互感器、優質高壓電線電纜、機電一體化輸配電設備等重點產品,形成變壓器、高低壓電器、電力電纜及電器元器件等四大電氣產業集群,並將這一產業集群發展成為我市裝備製造業的重要支柱之一。
(五)船舶及配套產品。為適應三峽成庫後對特種船舶的需求,以重慶船舶公司、重慶長江輪船公司等企業為主要依託,大力發展不鏽鋼化學品船、液化氣船、成品油輪、挖泥船、高速船、滾裝船、船舶廢棄物收集處理專用船、小型旅遊船、工程船等各類專用特種船舶,以及船用柴油機、增壓器、齒輪箱、燃油噴射裝置、液壓元器件、油嘴油泵、軸瓦、艦船用儀器儀表、導航裝置等配套件和其他港口機械,形成特色鮮明的船舶工業體系。2010年基本把重慶建設成為我國內河航運船舶生產基地和我國海軍艦船配套設備後方供應基地及船舶動力配套產品開發生產基地,推動我市船舶及配套產品製造業邁上一個台階。
(六)軌道交通設備。以重慶船舶公司、重慶機電集團等企業為龍頭,加大技術引進和研發生產投入,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車輛、PC梁鑄鋼支座、關節型道岔、信號系統、車場專用設備、軌道工程用射流風機、大功率高過載變頻調速主驅動電機、氣體絕緣空氣開關設備以及鐵路常規車型、特種車型、轉向架及鐵路配件等軌道交通設備,不斷提高鐵路貨車及配件產品的研發水平,擴大生產能力,加快我國城市輕軌特別是單軌跨座式輕軌國產化發展步伐,進一步提高整車製造水平。
(七)數控工具機。以重慶工具機工具集團為龍頭,加強工藝改進和技術研發,大力發展數控齒輪加工工具機、高速高精度數控車床、全數控化活塞加工專用工具機、數控磨床,以及齒輪複雜刀具、高精度轉台、轉塔刀架、加工中心刀庫等各種數控功能部件,其中,滾齒機、剃齒機、活塞加工專機等重點產品保持國內領先水平,並逐步縮小與國際同類產品的差距。
(八)工程機械及大型結構件。以重慶大江工業集團、重慶鋼鐵集團等企業為龍頭,依託軍工、船舶、冶金等企業的研發生產和設備優勢,加強與國內外工程機械及大型結構件先進研發機構和生產企業的合作,大力發展建築塔機、礦井液壓支架、採礦及輸送機械、混凝土攪拌和輸送設備、建築用大型鋼結構件,特別是要充分利用重慶鋼鐵集團的鋼結構件製造技術,大力發展無螺旋焊管、箱型梁、高頻焊接H型鋼、梯形腰焊接工字鋼為代表的大型鋼結構件,為城市工程機械和重大工程提供鋼結構產品。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做好服務工作。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領導小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於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發展的政策,做好現代裝備製造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製造國產化的落實。同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為促進裝備製造業發展做好服務工作。
(二)全面推進企業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鼓勵和支持我市裝備製造企業注重資本運作,以資產為紐帶,整合區域內資源,實現市場網路、產品研發、生產設備、自有資金等資源共享,避免新的重複建設;鼓勵國內各種所有制資本參與重大技術裝備製造企業的改革、改組、改造,積極支持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的企業重組,建立大型裝備製造企業集團;促進生產企業與重慶大學、重慶郵院等科研院所聯姻,生產企業與用戶單位聯盟,特別是大企業與大企業之間形成戰略聯盟、技術開發聯盟、銷售服務聯盟、供應體系聯盟等,通過形成聯盟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形成特色鮮明、規模優勢明顯和配套協作科學合理的重大技術裝備自主研發和製造體系,切實提升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整體競爭力,實現效益最大化。打破傳統觀念和管理體制束縛,在政府引導和市場導向雙重作用下,培育一批集系統設計、系統集成、工程總包和全程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化公司,參與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和管理,全面提高成套能力。
(三)大力發展和套用先進技術,加快我市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發展步伐。重點構建研究開發、資源共享、成果轉化三大科技平台,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為裝備製造業的改造提升奠定堅實基礎。一是以系統設計技術、控制技術與關鍵總成技術為重點,增加研發投入,加快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提高企業具有原創性的產品研發能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鼓勵大中型裝備製造企業建立自己的技術創新中心,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和新技術的引進轉化;中小企業要通過與科研機構和大中型企業合作,逐步建立自己的創新研發機構,全面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研發能力。三是組建重慶市裝備製造工程技術中心,整合我市相關研發人才資源,加強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合作,並緊跟國際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新動態,突出抓好重大技術裝備的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共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研究,形成工程技術開發、中試、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發展的裝備製造研發平台,全面推進我市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發展步伐。四是強化先進適用技術套用。採用先進適用的製造工藝和裝備,改造老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禁止新建和改造工程項目進口高能耗、高污染的設備。
(四)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一是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結合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方向和重點,打好直轄牌和庫區牌,建立裝備製造業發展項目庫。二是通過媒體、展覽、論壇、技術交流等形式,宣傳我市在國內市場具有明顯優勢的裝備製造產業和產品,特別要大力宣傳重點研發的新產品,為招商引資營造良好氛圍。三是組建重慶市現代裝備製造業招商服務中心,加強各類招商項目的整合和協調,為中外投資創業者提供項目諮詢服務,使之成為供需雙方溝通、交流、合作的橋樑。四是組建重慶市現代裝備製造業服務網,及時掌握國內外裝備製造工業發展情況、有關政策和產業導向等信息,引導廣大中小投資者積極參與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使之發揮服務平台和供需視窗的作用。五是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進一步拓展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市場。
(五)加強人才培養,提高人員素質。一是引進一批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特別是要儘快引進我市重大技術裝備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人才。二是採取請進來方式,邀請國內外專業培訓機構或人才對我市裝備製造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儘快形成一支專業人才隊伍。三是依託我市高等院校的力量,培育一批適宜裝備製造業發展需求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重大裝備研發和系統設計人才。四是大力發展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一批適應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需要的技工人才。五是建立健全人才資源庫。全市要建立適應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專業人才資源庫,大中型裝備製造企業也要建立相應的人才資源庫。六是建立適應市場競爭的用人制度和激勵機制,更好地培養、吸引和留住技術人才,通過人才的智力保證,促進企業技術研發,推動自主創新。
(六)為我市現代裝備製造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硬環境條件。圍繞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改善裝備製造工業適宜發展區的區位條件,為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創造良好條件。二是建設以裝備製造為主的市級特色工業園,使其成為現代裝備製造業聚集發展的主要載體,發展壯大一批市場競爭力強、規模效應明顯的裝備製造行業和產品。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為基礎,以資源為依託,在渝西地區和三峽庫區著力培育一批裝備製造工業集聚區,形成區域性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龍頭支撐。三是充分利用國家對三峽庫區產業發展的特殊支持政策,對三峽庫區裝備製造工業適宜發展區在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上給予重點傾斜,為重大技術裝備生產項目落地創造條件。
(七)健全現代裝備製造工業服務體系。緊緊圍繞提高行政水平和服務質量,以提升投資環境競爭力為主線,以推進行政效能建設為著力點,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搭建融資擔保、維權投訴、質量保障、教育培訓、誠信建設、市場推介、技術支持、信息共享等八大服務平台,為裝備製造工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其中,在特色裝備製造工業園區和工業集聚區,要重點建立健全協調服務體系、融資擔保體系以及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切實解決在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工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我市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
五、政策支持
(一)積極爭取國債資金支持我市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努力搞好國產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工作的組織協調,積極引導企業使用國產首台(套)技術裝備。在鼓勵訂購和使用國產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同時,鼓勵企業採用水平相當的本地生產裝備。
(二)大力實施新產品開發扶持政策,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加大新產品開發及產業化的投資力度。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保護自主智慧財產權、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凡列入國家級、市級計畫的新產品開發項目,經鑑定投產後,按現行財政體制,市、區縣(自治縣)財政安排一定資金予以補貼。
(三)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允許企業按當年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1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當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規定在5年內結轉抵扣。
(四)鼓勵裝備製造業企業提高出口機電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對企業用於技術改造項目的貸款利息給予適當資助。
(五)充分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各項優惠政策、國家鼓勵類項目進口設備減免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優惠政策、技術改造項目購置國產設備投資額的40%抵免企業新增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以及高新技術、出口產品的生產性建設用房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免繳城市建設配套費的優惠政策。
(六)市新型工業化專項資金、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節能專項資金、信息產業化專項資金、科技投入專項資金等要向裝備製造業重點企業傾斜,支持國家和市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研製和技術改造項目。各區縣(自治縣)也要加大對本地區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研製和技術改造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
(七)各金融機構要開發多種金融產品,與大中型企業簽訂銀企戰略合作協定,為裝備製造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鼓勵擔保公司為裝備製造業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服務。
(八)搭建資本市場平台,對相關資源進行最佳化配置,不斷引入新的發展資金,並爭取有更多裝備製造企業上市融資,形成資本市場與技術產品市場的良性互動,為整個產業的快速擴張提供暢通的融資渠道。
(九)加快推進國有裝備製造企業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繼續有計畫地推進國有企業水電氣分離,對分離改造工程給予適當補貼。市和各區縣(自治縣)財政應安排一定的資金,支持推進企業主輔分離,以減輕企業負擔,增強國有裝備工業的獲利能力、償債能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十)建立國有資本金經營預算機制,加強國有資本權益的監督管理。不斷深化企業改革,促進國有裝備製造企業“做大做強一批,嫁接改造一批,破產重組一批”,形成與市場經濟完全適應的管理結構和經營機制,提高裝備製造業企業的運行效率。
(十一)加強對我市裝備製造企業發展的用地、用電、用氣、運輸、搬遷等方面的支持,促進我市裝備製造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