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場中電荷輻射悖論

從過去積累的物理學知識發展,根據電磁學中的馬克士威方程組帶電粒子加速運動時會釋放出電磁輻射,在慣性系中則不會。而在廣義相對論中,由於等效原理,看似因重力場對地表加速的自由落體其實是等同於局域慣性系;在星球表面,由抵抗重力作用的支持力支撐住而看似靜止不動的物體,其實等同在無重力場的空間中向上方加速的物體。這兩種情形的結合會引發一項悖論:根據廣義相對論的觀點,靜止在地表的電荷其實是在加速,而應該放出輻射?或換言之,從太空中自由落下的電荷其實是在慣性系,而不該放出輻射?此即重力場中電荷輻射悖論,在20世紀時曾引起諸多物理學家辯論,而時至21世紀仍有新的學術觀點被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力場中電荷輻射悖論
  • 外文名:Paradox of radiation of charged particles in a gravitational field
麥克斯韋方程組,等效原理,部分學者的解決方案,潤德勒坐標,

麥克斯韋方程組

麥克斯韋方程組(英語:Maxwell's equations)是一組描述電場磁場電荷密度電流密度之間關係的偏微分方程。該方程組由四個方程組成,分別是描述電荷如何產生電場的高斯定律、表明磁單極子不存在的高斯磁定律、解釋時變磁場如何產生電場的法拉第感應定律,以及說明電流和時變電場怎樣產生磁場的麥克斯韋-安培定律。麥克斯韋方程組是因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麥克斯韋而命名。麥克斯韋在19世紀60年代構想出這方程組的早期形式。
在不同的領域會使用到不同形式的麥克斯韋方程組。例如,在高能物理學與引力物理學裡,通常會用到時空表述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版本。這種表述建立於結合時間與空間在一起的愛因斯坦時空概念,而不是三維空間與第四維時間各自獨立展現的牛頓絕對時空概念。愛因斯坦的時空表述明顯地符合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在量子力學里,基於電勢磁勢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版本比較獲人們青睞。
自從20世紀中期以來,物理學者已明白麥克斯韋方程組不是精確規律,精確的描述需要藉助更能顯示背後物理基礎的量子電動力學理論,而麥克斯韋方程組只是它的一種經典場論近似。儘管如此,對於大多數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案例,通過麥克斯韋方程組計算獲得的解答跟精確解答的分歧甚為微小。而對於非經典光、雙光子散射、量子光學與許多其它與光子虛光子相關的現象,麥克斯韋方程組不能給出接近實際情況的解答。
從麥克斯韋方程組,可以推論出光波電磁波。麥克斯韋方程組和洛倫茲力方程是經典電磁學的基礎方程。得益於這一組基礎方程以及相關理論,許多現代的電力科技與電子科技得以被發明並快速發展。

等效原理

等效原理(德語:Äquivalenzprinzip,英語:equivalence principle),尤其是強等效原理,在廣義相對論引力理論中居於一個極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性首先是被愛因斯坦分別在1911年的《關於引力對光傳播的影響》及1916年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中被提出來。
等效原理共有兩個不同程度的表述:弱等效原理強等效原理
對此原理,愛因斯坦曾如是說:“我為它的存在感到極為驚奇,並且猜想其中必有一把可以更深入了解慣性和引力的鑰匙。”

部分學者的解決方案

參見:潤德勒座標

潤德勒坐標

相對論中,“雙曲加速參考系”坐標構成了平直閔可夫斯基時空中重要且有用的坐標卡系統。狹義相對論中,一均勻加速的物體進行所謂的雙曲運動;在其固有參考系中,該物體是靜止的。這現象可與均勻重力場相應。關於平直時空中之加速度的一般性論述,參見狹義相對論中的加速度。
本文中,光速定義為c= 1,慣性坐標系(X,Y,Z,T),雙曲坐標系則為(x,y,z,t)。這類雙曲坐標系可主要分為兩大類,與加速觀察者位置有關:若觀察者時間T= 0時位在X= 1/α(其中α為常數值的固有加速度,由共動的加速規測得),則雙曲坐標系稱為“潤德勒坐標”(或譯林德勒坐標;英語:Rindler coordinates),與之相應的是“潤德勒度規”(Rindler metric)若觀察者時間T= 0時位在X= 0,則雙曲坐標系有時稱為“穆勒坐標”(Møller coordinates)或“寇特勒-穆勒坐標”(Kottler-Møller coordinates),與之相應的是“寇特勒-穆勒度規”(Kottler-Møller metric)。透過採用雷達坐標,可得到一常與雙曲運動觀察者有關的替代坐標卡(Chart)。雷達坐標有時也稱作“拉斯坐標”(Lass coordinates)寇特勒-穆勒坐標以及拉斯坐標也常標示為潤德勒坐標。
關於潤德勒坐標的歷史,這樣的坐標系在狹義相對論發表不久後即被引入,在研究雙曲運動此一概念的同時也被研究:與平直閔可夫斯基時空的關係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07年,1912年)、馬克斯·玻恩(1909年)、阿諾·索末菲(1910年)、馬克斯·馮·勞厄(1911年)、亨德里克·洛倫茲(1913年)、弗里德里希·寇特勒(1914年)、沃夫岡·泡利(1921年)、Karl Bollert(1922年)、Stjepan Mohorovičić(1922年)、喬治·勒梅特(1924年)、愛因斯坦與納森·羅森(1935年)、Christian Møller(1943年,1952年)、Fritz Rohrlich(1963年)、哈利·拉斯(1963年);與廣義相對論中平直或彎曲時空的關聯性:沃夫岡·潤德勒(1960年,1966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