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奧尼德·赫維茨

里奧尼德·赫維茨

里奧尼德·赫維茨教授是猶太人,1917年出生於波蘭,他是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20多年以來,一直被提名為經濟學諾貝爾獎候選人。他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開創了機制設計理論。激勵或激勵兼容現在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學中一個核心的概念。主要著作有《設計中的經濟機制》 《市場經濟的缺陷與政府干預》 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里奧尼德·赫維茨
  • 國籍:波蘭
  • 出生地:波蘭
  • 主要成就:200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 性別:男
簡介,趣聞軼事,學術研究與貢獻,機制設計理論,

簡介

里奧尼德·赫維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來到美國,最高學位是在波蘭時拿的相當於碩士學位的一個法學學位,來美國後,他沒有去拿博士學位,就直接從助教授做到正教授。
赫維茨教授在學術上獲得許多榮譽,比如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經濟學會院士(一年只有一個 ,比美國科學院院士更難拿),總統獎獲得者 ,明尼蘇達大學校董事會講座教授,1990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等。
當然,
套用該激勵機制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開創信息經濟學領域的委託代理人理論的密勒斯(James Mirrlees) 和維克瑞( William Vickrey)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獎
他對中國的經濟改革非常有興趣,到中國訪問過多次。為了訪問中國時方便,他還自學中文,認識好幾百中國字。

趣聞軼事

赫維茨這個人特有意思,可能是猶太人的原因,雖然拿著高工資,卻有時象我這個窮學生一樣到處找免費停車的地方,而不去要交費的地方停車。赫維茨教授還有一大特色,他能夠根據每個人的經濟學知識的多少和訓練的不同,用非常通俗或嚴謹的語言把高深問題講得異常地透徹。他的課非常有趣、且通俗易懂,但他的考試卻很難,他手下的學生一般要學6、7年才能拿到博士學位,很多人最後往往拿不到學位,所以他的博士生不多。但是,“嚴師出高徒”,他培養的學生一般都比較優秀,比如他的學生麥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在200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學術研究與貢獻

赫維茨做了許多其它開創性的工作:上世紀40年代中後期對動態計量模型的識別問題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早在1947年就首先提出並定義了總量經濟學中的理性預期概念, 理性預期學派已成為當今總量經濟學的主流,使得盧卡斯和普雷斯科特分別獲得1995年和200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理性預期學派當中的其他幾個大人物,象薩金特, 巴羅(R. Barro) 今後也很可能獲獎;赫維茲對如何從需求函式的存在來證明效用函式的存在這一可積性結果也作出了重要工作,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結果。效用是現代個體經濟學消費理論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是整個現代經濟學的基礎。但傳統的政治經濟學認為效用是一個唯心的概念,它不存在,在以往的國內政治經濟教科書中,效用一直受批判;他和阿羅(Kenneth J. Arrow)等人還對競爭市場一般均衡的穩定性研究作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里奧尼德·赫維茨

機制設計理論

利奧·赫維茲在上世紀70年代對經濟機制理論做了開創性研究。其研究對象大到對整個經濟制度的一般均衡設計,小到某個經濟活動的部分均衡設計。在他那裡,概括地說,經濟機制理論所討論的問題是:對於任意給定的一個目標,在自由選擇、自願交換的分散化決策條件下,能否並且怎樣設計一個經濟機制(即制定什麼樣的方式、法則、政策條令、資源配置等規則),使得經濟活動參與者的個人利益和設計者既定的目標一致。
赫維茲的經濟機制理論包括信息理論和激勵理論,並用經濟模型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說明。經濟機制理論的模型由四部分組成:a.經濟環境;b.自利行為描述;c.想要得到的社會目標;d.配置機制(包括信息空間和配置規則)。赫維茲等人證明:沒有什麼經濟機制有比競爭市場機制更低的信息空間的維數,並且產生了帕累托有效配置。
赫維茲在1972年又證明了著名的激勵相容“不可能性定理”:在經濟社會成員數目有限的條件下,即使對於只有私人商品的經濟環境,不可能存在任何經濟機制,當人們的行為按占優策略決策時,它能執行帕累托最優配置。
赫維茲的“真實顯示偏好”不可能性定理(Hurwitz, 1972)是一個類似結論。在個人經濟環境中,在參與性約束條件下(即導致的配置應是個人理性的),不存在一個有效的分散化的經濟機制(包括市場競爭機制),能夠導致帕累托最優配置,並使人們有動力去顯示自己的真實信息,也就是說,真實顯示偏好和資源的帕累托最優配置是不可能同時達到的。因為,如果一個人願意講真話,那就意味著講真話是他的占優策略。因此,在機制設計中,要想得到能夠產生帕累托最優配置的機制,很多時候必須必須放棄占優均衡假設,即放棄每個人都講真話辦真事的假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