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餐具

釉下彩餐具

釉下彩餐具,釉下彩,多為高溫1200度以上燒制而成,瓷器釉下彩。又稱“窯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釉下彩餐具
  • 材質:陶瓷
  • 品牌:陶品匯
餐具介紹,與釉上彩區別,與釉中彩區別,

餐具介紹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種主要裝飾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乾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一次燒成。燒成後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顯得晶瑩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現應追溯到漢末三國時期,不過當時只是以赫色顏料簡單地點彩來裝飾瓷器。
目前市場上的釉下彩餐具是用彩料在瓷器坯體上直接施彩,然後再罩一層透明釉,入窯後在高溫氣氛中(1200-1400℃左右)與瓷器一次燒成的品種。它的突出優點在於不受磨損、永不褪色、無鉛無毒、光滑平整、操作簡單。元、明、清時期景德鎮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製作,也是中國瓷器的代表品種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綠彩等。

與釉上彩區別

釉上彩是指在已燒成的白釉或澀胎瓷器上,用色料繪飾各種紋飾,再於700℃—900℃左右的低溫窯爐中二次燒造,低溫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套用廣泛,釉色鮮艷,品種豐富且藝術性較強。因彩繪施於釉上,因而易磨損,易受酸鹼等腐蝕,並且色彩為了鮮艷,多彩用含鉛的花紙或色料。 釉下彩是指先在半成品坯上彩繪圖案之後,再施釉進入高溫窯焙燒而成的。燒成後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顯得晶瑩透亮。

與釉中彩區別

釉中彩顏料的熔劑成分不含鉛或少含鉛,按釉上彩方法施於器物釉面,通過1100~1260℃的高溫快燒(約半小時),使顏料滲入釉內,冷卻後釉面封閉的裝飾方法。具有細膩晶瑩、滋潤悅目,抗腐蝕、耐磨損,具有釉下彩的部分效果,但顏料可能不能完全被釉層包住,儘管有釉下彩的部份效果,再加上可能含鉛的 顏料,因此,嚴格來說,釉中彩只是釉上彩的一種,無法達到釉下彩完全環保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