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三台遺址

鄴城三台遺址

鄴城三台遺址指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位於鄴城遺址內的三台村。其建築精美,風格獨特,這裡還是“建安文學”的發祥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鄴城三台遺址
  • 三台名稱: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
  • 文學價值:“建安文學”的發祥地
  • 創建日期:東漢建安18年(公元213年)
遺址結構,歷史沿革,主要景觀,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地圖信息,

遺址結構

鄴城三台遺址位於邯鄲市東南40公里處的臨漳縣,占地總面積20平方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鄴城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曹魏(陪都)、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個王朝的國都。鄴北城始築於齊桓公(前685年~前643年)時期,戰國時因西門豹治鄴而聞名。

歷史沿革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占領鄴城後,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在這裡生活了16年,"挾天子以令諸侯",使這裡實際上成為當時的政治中心。
曹操在這裡建有著名的三台: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金鳳台建於公元213年,據記載台高八丈,有屋宇185間。現存古台,尚有文昌閣等建築及歷代名碑。銅雀台位於金鳳台北側,原有金碧輝煌的建築物,當年曹氏父子與"建安七子"登台賦詩,創建了風骨錚錚的"建安文學"。唐代詩人杜牧在"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美好詩句中提到的"銅雀"便是銅雀台。冰井台在銅雀台北側,明朝末年被洪水沖沒。
後東魏、北齊相繼修建了鄴南城。遺址分南北兩大部分,雖然建築時間不同,但整體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對後來的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千餘年來,歷史變遷,鄴城已毀於戰亂和洪水,現存三台遺址有部分清代以來的建築,歷代文人題詠碑刻甚多。

主要景觀

金鳳台

金鳳台在三台村西,原名金虎台,是三台最南邊的一座,為東漢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所建。現存的金鳳台夯土遺址比較完整,南北長122米,東西寬70米,高12米。台的南側有清順治八年修建的文昌閣,閣前鑲有金鳳台匾額,門前有北朝石刻螭首一對,造型古樸,雕工精細。閣後碑亭內名人題詠碑碣甚多,其中元代“鄴鎮金鳳台洞清觀首創之碑”,碑額雕六龍盤結,古雅別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碑亭北邊有53級石階,拾階而上,便可達金鳳台項。台頂現有文物陳列室,陳列著鄴城及其附近出土的珍貴文物。在石級西側有一個地洞,是曹操的藏兵洞,可通到磁縣的講武城。
鄴城三台遺址

銅雀台

銅雀台在金鳳台北,為三台之主台,建安15年(公元21年)曹操所建,台高十丈,有屋百餘間,為曹操與文人騷客宴飲賦詩,也是兵家戰略要地。曹操在其上平定嚴才叛亂,並接見和宴請了從匈奴歸來的著名詩人蔡文姬。曹植也曾於此揮筆立就《登台賦》,至今傳為美談。後趙、北齊時銅雀台又加以修築,素有“銅雀飛雲”之美稱。該台馳名中外,歷代名人題詠甚多,其中唐代詩人杜牧在他的《銅雀台懷古》中曾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名句。

冰井台

冰井台,位於“三台”之最北端,建於建安十九年(公於214年),高8丈,有房屋140間,因上有藏凍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儲藏著大量的冰塊、煤炭、糧食、食鹽等物,以防不虞。北周時台上建築被焚,明末時又被漳河水沖毀,地上遺蹟無存。

地圖信息

地址:臨漳香菜營鄉馬義線西(鄴城遺址東2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