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鄲城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始建於1958年,地址在縣城北6公里谷集。當時屬商丘專區13個縣所之一;1963年建制合併,商丘專區僅保留3個農科所,即鄲城禹城睢縣農科所,其名稱均更改為農業科學試驗站。其中鄲城縣農業試驗站由項城沈丘淮陽柘城鹿邑和鄲城6個縣農科所合併而成;區級(科級)編制;;地址搬遷到虎崗公社宋莊大隊。1965年河南省行政區劃調整,劃歸周口專區管轄。名稱為周口專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鄲城農業試驗站。1970年與鄲城縣國營農場合併,1972年場站分開。歸附農業局領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鄲城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 始建於:1958年
  • 地址:縣城北6公里谷集
  • 建制合併時間:1963年
基本情況,科技進步,實用技術研究,科技團隊,

基本情況

1974年3月隨著全國四級農業科學實驗網的發展,又由農業科學試驗站改名為農業科學研究所。1983年河南省農科系統實行分級管理,鄲城縣農業科學研究所被確定為河南省農業科學院32個院直屬縣所之一。1984年從虎崗鄉宋莊行政村搬遷到城郊鄉(馬寨)冷莊行政村。試驗地東經115°12′42″,北緯33°40′29″。
1989年恢復為正科級單位。河南省農業科研系統重點縣級科研單位之一。1997年農科所辦公區搬遷到縣城西關。原址名為”鄲城縣農科所農業試驗站”。
2011年底鄲城縣農業科學研究所人員102人,在職人員70人,離退休人員32人。專業技術人員26人,其中高級技術職務2人,有一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中級技術職務9人,初級技術職務19人。
農科所下設辦公室、人事股、財務股、試驗站、信息站、農業綜合站、農業科技開發公司、鄲城縣農業科技下鄉服務隊等。其職能是承擔國 家、省、市中間試驗;示範推廣科研成果;當好縣委、縣政府的農業技術參謀。試驗涉及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芝麻、紅薯、大麥及小雜糧。
河南省小麥新品種試驗河南省小麥新品種試驗
周口市小麥新品種對比試驗周口市小麥新品種對比試驗
至2011年先後獲各級成果獎35項,其中獲國家級、 省部級成果獎12項。編寫科技著作36部。其中小麥新品種“鄲城三號”的選育,累計推廣200多萬畝,獲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獲河南省三等科技進步獎。
1999年以後多次被評為河南省農業科研系統農業科研工作先進單位、農業科研系統科技轉化先進單位、全市“五好”基層黨組織和先進黨支部。
河南省大麥新品種聯合區域試驗河南省大麥新品種聯合區域試驗

科技進步

(1)鄲城三號小麥1984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三省一市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3)“棉花病蟲預測預報標準、區劃和測報資料整理利用研究”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4)“大豆根粉蚧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5)河南省農業昆蟲分類和區系研究河南省1994年農牧業技術改進一等獎。
(6)高產、早熟多抗小麥新品種國審予麥51選育及套用2002年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7)小麥品種利用研究的創新及完成效果97年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8)精製紅薯澱粉新技術研究及示範推廣98年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9)予薯一號示範推廣96年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0)飼用紅薯栽培技術及開發研究89年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1)二棱啤酒大麥高產最佳化栽培技術研究89年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2)鄲城縣50萬畝夏玉米低產變中產研究88年農業部豐收杯獎三等獎。
(13)小麥歉收年預測法與應變措施91年河南省科技情報成果獎三等獎。
(14)小麥霜凍的成因、防禦和挽救96年河南省科技情報成果獎三等獎。
(15)一條龍或情報有償服務法89年河南省科技情報成果獎三等獎。
(16)大豆超高產關鍵技術研究05年周口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7)予豆2號示範推廣86年省科研系統成果獎三等獎。
(18)予玉一號玉米雜交種示範推廣90年省科研系統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19)周口地區潮土生態運行麥區生產技術指標研究87年省科研系統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20)高產優質多抗大豆新品種豫豆24號01年省科研系統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21)優質高產甘薯新品種商薯19獲04年商丘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2)玉米高產最佳化栽培技術研究及套用92年省科研系統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23)啤酒大麥鹽輻矮早三引進推廣套用及配套技術研究86年省科研系統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24)豫麥15選育及利用92年省科研系統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25)周麥8048選育及利用89年省科研系統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26)徐州21小麥試驗與推廣88年省科研系統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27)小麥乾熱風預測法與預防技術1985年通過專家鑑定,1996年獲鄲城縣科技成果二等獎獎。
(28)縣級農業科研管理問題探討89年鄲城縣科技成果獎三等獎。
(29)河南省玉米區試鄲城縣試點試驗結果及套用89年鄲城縣科技成果獎三等獎。
(30)52-7紅薯試驗、示範及高產高效綜合配套研究95年鄲城縣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31)90—1玉米雜交種示範推廣及配套技術研究95年鄲城縣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32)鄲城縣玉米更新換代研究95年鄲城縣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33)鄲城縣小麥霜凍的成因及預防95年鄲城縣科技成果成果獎二等獎。
(34)農業成果展示工程服務網2008年獲河南省科技情報成果三等獎。
(35)小麥災害性氣候的發生與對策2010年獲河南省科技情報成果三等獎。

實用技術研究

小麥乾熱風預防技術
1、按照河南省小麥乾熱風氣象指標鄲城小麥乾熱風形成有一下規律:
(1)、元月份降水量低於歷年同期平均值
(2)1—3月份氣溫值高於歷年同期氣溫平均值
(3)元月份降水值(元月份降水量實測值/歷年同期降水量平均值)小於1—3月份積溫比值(1—3月份積溫/歷年同期積溫平均值)
以上三條任意一條出現,5月下旬就要有乾熱風出現。出現的條件越多,其出現的乾熱風等級越重。
2、小麥乾熱風預防技術
(1)選用抗乾熱風的良種:周麥16號、周麥18號、泛麥8號、豫教1號、眾麥1號、眾麥998等。(2)澆好灌漿水。(3)葉面噴灑激素與微肥:用烯唑醇+氟氯氰菊酯+壯豐膠(或多效唑、或蕓薹素)+優質多元素葉面肥。(4)植樹造林,建造防護林帶,改善農田小氣候。
小麥雨後青干預防技術
1、旱地猛雨撐死型氣象指標;10厘米土壤含水量低於10%,降水5毫米以上。兩個條件同時出現小麥撐死。預防技術:5月中旬澆一水,小麥便不會發生撐死型青幹了。
2 、久雨猛晴蒸死型氣象指標是:(天晴後的氣溫值-天晴前的氣溫值)-(天晴後的10厘米地溫值-天晴前的10厘米地溫值)=4.5度。此差值越大,死亡率越高,差值越小,小麥灌漿越安全。此外,長期陰雨猛晴出現的時間早晚和低溫延續時間的長短與發生青乾的程度有很大的關係。在溫差相同的情況下,6月1日後出現這種天氣情況所造成的青乾率大於6月1日前的青乾率;低溫陰雨的時間越長,其青乾率就越高。預防技術,首先是種植根系發達、落黃好的品種。如周麥16、周麥18、泛麥8號、豫教1號、眾麥1號、眾麥998等。其次是培育小麥多生根,長狀根。在播種時用激素或微肥拌種和在小麥起身拔節後揚花前培養三台根。(1)用ABT4號生根粉10—25PPM浸種1—8小時或拌種。可明顯增加次生根量。(2)用增產菌每畝20克固體或30毫升液體加水適量拌種。(3)用100PPM的赤黴素和萘乙酸在小麥拔節至開花前噴灑,可促使未分櫱的地下莖節增根。
小麥倒伏預防技術
小麥倒伏主要與基部一、二節間長度和堅韌度有關,決定小麥是否倒伏的關鍵氣候因素一是3月份的光照與降水,二是後期風雨因素。具體指有以下幾條:
(1)、3月份日照時數少於歷年同期平均值。
(2)、3月份水量大於歷年同期平均值。
(3)、小麥生育後期有較大風雨。
以上三條任意一條出現,便有倒伏危險。三條同時出現,倒伏更嚴重。預防措施:在小麥起身期每畝噴施15%的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0—20克,兌水20—40公斤。或小麥抗到增產劑100—200PPM的藥液40公斤。或用小麥抗倒抗逆增產劑—抗伏靈,在小麥拔節前每畝用30—60毫升(1—2袋)兌水15—30公斤,葉面噴施一次。
小麥晚霜凍害預防技術
1、小麥晚霜凍害指標
一般開始拔節1—5天最低氣溫-1.5度,即有霜凍危害,拔節6—10天最低氣溫0.5度以下即可產生危害,拔節10天以後最低氣溫0.5度以下便有霜凍危害了。在小麥霜凍氣象指標的基礎上,生態環境影響凍害程度,一般前期越溫暖凍害越嚴重,土壤墒情越差凍害越嚴重,窪地重於高地,沙地重於於低。
2、小麥晚霜凍的預測指標
(1)、小麥晚霜凍的長期預測指標:小麥越冬氣溫較往年偏高。小麥生長有旺長現象,或提前拔節。開春後氣溫升降波動較大,打雷後有雪或打雷後有凍的現象。
(2)、小麥晚霜凍中期預防指標(後天):東北方(吉林、遼寧、黑龍江)、北方(蒙古)、西北方(新疆)有大雪、暴雪。後天有以上三方向的冷空氣侵入的天氣條件。後天鄭州市最低氣溫5℃以下或鄲城最低氣溫3°以下(田間小麥穗層氣溫已零度一下),幾條指標同時出現,後天夜裡晴朗無風或微風,必有霜凍。
(3)、小麥晚霜凍短期預測指標(臨時):可根據當天14時或20時的氣溫,減去某時的氣溫,所得的下降幅度來預測次晨最低氣溫。一般最低氣溫在5度以下,晴朗無風,近地面溫度就會在0度以下,有霜凍出現。觀察天氣狀況,如白天先吹偏南風,以後轉西北風,吹到夜裡兩三點停止,天空無雲,感到寒冷。或白天天晴,微吹北風,傍晚風停、無雲,溫度下降快。或連日吹北風,風力較大,天氣陰沉,但不下雨,傍晚突然風停,雲散天開,溫度直線下降,第二天早晨便會有霜凍。
在預測霜凍時,可把溫度表放在田間與小麥高低相同處,凌晨以後觀察,若溫度逐漸下降到1—2度,天晴無風,說明有霜凍出現。也可用潮濕的布或鐵鍬,鋤頭等鐵器放在田裡較窪的地方,看到上面有霜花時,一般等1小時便會有霜凍出現。
3、、小麥晚霜凍的預防技術
(1)、根據長期預測指標,小麥旺長提前拔節,用鎮壓推遲幼穗分化階段法預防霜凍。鎮壓可控制小麥旺長,推遲幼穗分化階段。無論冬春季節都可使用,用具可用井管,油桶裝水,打地滾等。沒有用具可用腳踩,但要注意地濕時不可鎮壓。
(2)、根據小麥霜凍中期預測指標,預測有霜凍,立即澆水。
(3)、根據短期預測法預測有霜凍,套用連片熏煙法防霜(或用事前準備好的煙霧彈)。注意到日出一桿後在停火。
4、小麥霜凍後挽救技術
(1)、澆水法挽救技術:小麥受霜凍危害後,如果土壤缺墒,應立即澆水,缺肥田,還要根據缺肥情況,結合澆水,適當補肥。
(2)、割棵法挽救技術:小麥霜凍割棵指的是對麥田總頭數受害率在60%以上,對幼穗凍死而葉片正常生長的晚霜凍害麥田,進行霜凍後割棵。因為幼穗受凍後,葉片和莖稈並未停止生長,與再生新櫱爭營養、爭光照,不利於新櫱的生長發育。割去受凍植株,再生新櫱有足夠的營養面積和充足的營養物質,有利於再生櫱多成穗成大穗,但要注意:不要挨地割,離地面15CM以上剪割,以不過分危害未受凍的小櫱。割後立即施肥澆水。凍害嚴重,凍害率在80℅以上的地塊或連莖葉凍死的不割。
小麥歉收年預測技術
歉收因素
播期乾旱寒冬年,拔節陰雨倒春寒。
灌漿成熟缺日照,病、蟲、凍、倒及青乾。
預測法
寒露沒雨百日乾,閏月冷天會提前。
夏秋旱災兆暖冬,水災越大冬越寒。
冬季霧松春季雨,一冬無雪春雨綿。
冬春溫濕病蟲生,暖冬預兆倒春寒。
小麥早發多豐收,晚發晚熟要減產。
榆錢秕瘦麥不飽,柳綿晚來麥也晚。
蛤蟆叫的早, 麥打一把草。
初雷響在驚蟄前,溫濕氣候已提前。
小麥是豐還是欠,三月氣候很關鍵。
高熱後有乾熱風,低溫花器分化慢。
陰濕天氣麥徒長,病蟲倒伏要出現。
穗後遲花成熟晚,灌漿霧罩要減產。
小滿不滿必有險,芒種三天自青乾。
閏月下年多歉收,黑麥明豆指上弦。
久旱猛雨要撐死,久雨猛晴要蒸乾。
麥吵早叫要衝場,叫中停止天要變。
鳥聲低沉報陰雨,高歌鳴唱話晴天。
天時氣象有規律,生物物候有表現。
實踐科學相結合,減產因素可發現。
應變措施主要有:
播期嚴防胎里旱;閏月年適期播種頂上限,
三月防好病蟲倒,五月注意防青乾。
歉收因素早發現,應變措施用在前。
三個三七過千關,欠年可變豐收年。
玉米倒伏預防技術
1、玉米倒伏指標:
(1)、玉米拔節期(七月份)降水量超過歷年同期平均值,灌漿期再有暴風雨。
(2)、玉米拔節期(7月份)日照時數少於歷年同期平均值,灌漿期再遇暴風雨。
2、玉米倒伏預防技術:
(1)、把好密度關,定苗時稀植大穗品種如安玉12,魯單981,中科4號每畝留苗2800—3000株;高密度品種浚單20、鄭單958、洛玉4號等每畝留苗4000—4500株。中密度品種濟單8號,每畝留苗3500株。
(2)、適時化控。在玉米7—11片可見葉時化控。
(3)、在玉米抽雄期隔行去雄,散粉後雄穗全部去完。
3、玉米倒伏挽救措施:
(1)、玉米在孕穗期前倒伏,不可動,不可扶。倒伏後3天之內能自然折起。靠近地面的莖節迅速紮根。由於根量增加,不會再有二次倒伏,對產量沒有影響。一旦扶起,必然傷根,並且不再紮根,不僅影響產量,而又容易發生二次倒伏。
(2)、玉米在抽穗後倒伏,不可剪葉,不可去頭。只能扶起扎把。扎把時把果穗扎到繩子上邊,不可把果穗扎到下邊。扎把的數量以3—4棵最好。不可超過5棵,超過5棵,再遇暴風雨易折斷。
(3)、扎把時要紮緊。不能鬆動。
(4)、扎把的時間要求,當天倒,當天扎完。最多不能超過3天。3天后不能再扶,再扶傷根反而更加減產。

科技團隊

李平芳 鄭現敏 劉天增
周有印 謝付振 張艷麗
李傳珠 史振榮 池明才
張 傑 路瑞玲 李廷輝
李春苗 劉 鵬 於冰華
黃亞東 劉鳳蘭 朱玉萍
曹德東 王紅梅 丁偉麗
楊貴香 韋存峰 毛東雪
侯志啟 信海峰 陳 旭
郭軍霞 王曉菲 韓洪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