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瑞玉

鄭瑞玉,廣安人,州新志“字朗如,後更名體椿”,而朱彭壽《清代人物大事紀年》則說“字石臣,號朗如”,二甲第92名進士。

據《大清翰林大學士吏部主事稽勛司掌印員外郎順天鄉試同考官會試同考官福建道監察御史江南副主考江西學正鄭公墓志銘》載,他是明“洪武四年辛亥(1371年)進士鄭友直”的後裔。

基本介紹

  • 本名:鄭瑞玉
  • 字號:朗如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廣安
  • 主要作品:《朗如奏議》
  • 主要成就:進士
人物生平,人物著作,人物後裔,

人物生平

道光二年壬午(1822年)授翰林院編修。請假回鄉省親,假滿後充任國史館纂修。以編修充任順天(北京地區)鄉試同考官。道光六年丙戌(1826年)充任會試同考官。丁亥(道光七年,1827年)署福建道監察御史,轉任陝西道監察御史。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年)充任江南鄉試副主考官。是年即出任江西學政,主持一方教育大業(見法式善等《清秘述聞三種》)。次年壬辰,獲得皇帝賜予“鹿脯、御製詩集”的殊榮。任學政期間,嚴肅鄉試場規,規定凡進入衙署之人,不得將應試人員混行帶入。這個措施本來很好,但卻導致複試時點名遲到,引起各方非議。這件事進入皇帝實錄,引起皇帝的注意,看來不是小事,因此吏部認為他能力差,不夠任學政的能力,結果被降職調用。
他剛人江西學政時,適逢江西大水,他力主賑災,但好心沒討到好報,被御史彈劾,被降三級調用,於是就退居江南遊山玩水。
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年)奉命入京授大理寺評事,二十一年辛丑(1841年)升吏部稽勛司主事,次年擢升掌印員外郎。二十八年戊申(1848年)卒於官。年五十九歲,誥授奉政大夫。祖父元龍,父親嘉量,“贈如其官”。這就是“封君”的來歷。

人物著作

他跟撰寫《藝舟雙楫》、《齊民四術》的包世臣有“交集”。《齊民四書》中說:“一昨於陳秋舫(陳沆)修撰所晤鄭朗如編修,聞其言論云:闈中每得佳卷,集同年四人相商榷,然其引用書籍,不能舉出處者十仍五六。自矢下屆且不考差,力誦讀三數載……”為人很實誠,不強不知以為知。
鄭翰林有《朗如奏議》二卷、詩集四卷。這些東西不知還存於天壤間否。光緒《廣安州志》存詩12首。孔夫子網上有清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年)寫刻本《音韻辨訛》,作者是潯陽“萬蓬山太薄權鐸”,序言由“督學江西使者鄭瑞玉”作,由廣安鄭瑞玉仕履推斷,應是廣安這位翰林公石臣先生無疑。書由鴻文齋出版。還有一幅墨寶,也署他的名字,書於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年)。

人物後裔

其後裔鄭啟潛(字子愚)將軍,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西北軍陸軍中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