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台(河南省太康縣鄧禹台)

鄧禹台(河南省太康縣鄧禹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鄧禹台,因全村人口大都姓朱,周圍鄉村居民也叫朱莊。位於河南省太康縣清集鎮西北部,距清集3.5公里,現屬清集鎮管轄。東於原芝麻窪公社林場相接、南為清集鎮史劉良行政村、西為芝麻窪鄉白洋崗村、北於芝麻窪鄉皮箱楊行政村交界。1975年前屬芝麻窪公社,歸趙樓大隊,1975年由芝麻窪、獨塘、遜母口、常營4公社劃分清集公社時,與趙樓大隊一起劃入清集公社,1977年與趙樓大隊分開,獨立為鄧禹台大隊,1981年改為行政村。全村東西全長705米,南北長310米。人口900餘人,民族為漢族,耕地面積1229畝。尉扶河在村北穿越全境。

據傳太康朱氏一族始祖於明初自山西洪洞遷居太康縣鄧禹台村,為太康縣及周圍朱姓發源地。

簡介,史跡,地圖信息,

簡介

鄧禹台,因全村人口大都姓朱,周圍鄉村居民也叫朱莊。位於河南省太康縣清集鎮西北部,距清集3.5公里,現屬清集鎮管轄。東於原芝麻窪公社林場相接、南為清集鎮史劉良行政村、西為芝麻窪鄉白洋崗村、北於芝麻窪鄉皮箱楊行政村交界。1975年前屬芝麻窪公社,歸趙樓大隊,1975年由芝麻窪、獨塘、遜母口、常營4公社劃分清集公社時,與趙樓大隊一起劃入清集公社,1977年與趙樓大隊分開,獨立為鄧禹台大隊,1981年改為行政村。全村東西全長705米,南北長310米。人口900餘人,民族為漢族,耕地面積1229畝。尉扶河在村北穿越全境。
據傳太康朱氏一族始祖於明初自山西洪洞遷居太康縣鄧禹台村,為太康縣及周圍朱姓發源地。

史跡

鄧禹台史跡:據鄧禹台朱氏族譜記載:粵稽歷代有國史,氏族有家,乘木本水源之恩,尊祖敬宗之念,孝子慈孫每逢春秋祭節,必由然而生追遠報本之恩,感想譜牒一事迫不可從緩也。我朱氏自晉地宅斯土也,歷代有二十四世矣。上九世遭明末之亂宗牒無從查考,自十五世祖存字派諱氏雖不詳,為記憶村之父老口碑相述者約能錄其大概。朱氏之在河南者共分四派,其一為明太祖之子封河南為周王,周王為裔為君朱;其一再河南散居各地者,為民朱;太祖初年詔從山西浙右民於河南所謂客籍,我朱氏自山西遷至河南太康者亦所謂客籍也;辛亥之年孫中山革命軍起清廷革新,民國建統,有清舉人會魁叔父率其子孫輩:運漢運掌昶熙運坤昭瑞昭朗昭德等,共為創修家譜。自西老墳存字派分支,西老墳稍北為西後墳,兩半部,在西後墳為長門存儉存良公兄弟遷為本村東北,所謂藏棺墓是也。存儉公二子應字派諱氏失傳,按其近支伯仲行確係長門,東老墳是也。五零年在中和寨西門下挖一大碑,上有鄧禹台台前兩座大殿。另一閣總領會首朱正穩,前譜遺漏可能是存儉公之後。存良公子二,長應元子三遙遷道繼系失考。應舉公子五連遐進運通南墳,立祖諱遐字澤廣,存良公之第二孫也。民國二十六年,日寇過境,黃河決口,扶邑東半部於次年八月二十一日侵入。太境尤其我村當水正洪,是夜如颶風自西北來者,側耳聽之是水聲也。怠至天明淺則五尺、深則丈於,房屋衝到者,除三所瓦房之外無有餘存。麥糧盡溺水底,草垛順水漂流,黃浪滔天,一片汪洋,水勢之慘如同大海浩浩焉,風月無邊蕩蕩焉,欲濟無涯。尤其最慘者是漩流作聲,如鬼神哭叫之狀。當時村人皆驚心束色,不敢肯定誰死誰活。怠水勢稍停,村人既無住所,又無食糧。不論男女赤足逃命。在這父南子北、妻子離散情況下,又遭內地軍閥各處抓兵,黃水災民或溺水中、或死兵役,幸蒙毛主席救之。民眾溺淤水中者,已有十年矣。水災過去,村莊變成荒山,田野儘是蘆葦,各村人民流離失所。這個階段死亡人口卻有過半,村落大潢正是黃災遺蹟。墓墳村落既然淹沒,一旦返里也是蘆草藏身。可是,雖受了十年艱苦,我村由淤土變成青沙,不意於一九六一年冬,澤廣公六世祖碑樓因過去被黃水侵蝕,全部傾倒。幸有熱心公務之廣欽、閣勤、昭雲、止敬、廣業、閣仁、廣明等並有泥土巧手丁明俊、昭貴、閣啟、閣來人等就原有磚瓦為之革新重修。噫!碑樓重修只得立石以留紀念,奈以迫於經濟只得聊以譜牒敘述耳。可是,譜牒雖錄其大概,而淹沒之墓冢恐難挨次重新添起也。我村族眾當知譜牒非為虛,文獻國家之有歷史也。歷史載寓有褒貶譜牒之,續正之。所以上溯原始下啟後昆,萬勿飲水忘源遺識忘祖 。余 曾株守田園不堪為文 ,望我族村賢哲名儒 垂鑒、指謬、折衷為至盼為序 。
鄧禹台遺址:
據明嘉靖三年秋刊的《太康縣誌》(手抄本)(原書太康縣早已遺失,該手抄本是1983年9月從寧波市天閣系藏抄錄而來),有關鄧禹公等資料摘錄如下:“鄧禹墓,太康西北三十里一;統志雲:懷慶府濟源縣東南溴水上一;又雲:長沙府湘鄉縣西百里一,未詳孰是”。
鄧禹台遺址,也是鄧禹墓遺址,後來在這遺址上建了一座鄧將軍廟,將軍廟早已崩塌,在八十年代時僅存一圓形土堆,總面積約有400平方米,該遺址文化層厚1.5米,是一處龍山文化,春秋時代遺址,在該處還出土有鼎、豆、器蓋、罐、釜等。陶質為泥質和夾砂灰陶,泥質紅陶次之。紋飾有籃紋,細繩紋,這些文物現存放在太康縣博物館,1989年太康人民政府把鄧禹台遺址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本縣儒學教諭人劉某為鄧禹台村的高密侯墓題詩二首:“高密封來跡已陳,尚留荒冢臥麒麟,征軍莫在殷勤式,魯是雲台第一人”。“禹裔英豪屬太康,昔曾游此建封疆,當時富貴今何在,空使陵高古道傍”。
鄧禹台的由來,據說是劉秀興漢時的大將高密侯鄧禹曾在此修建一練兵台而得名,位於村東北處,先有一高台。在傳說劉秀起兵時,鄧禹跟從劉秀,曾於此築台閱兵,故名鄧禹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鄧禹台遺址前面尉扶河畔曾經發現若干漢代磚墓,出土有護心鏡等軍旅用品,證明高密侯鄧禹曾經在此駐紮。

地圖信息

地址:周口市太康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