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美琪

鄒美琪

鄒美琪,航天電子技術工程專家,中國空間科學技術遙測遙控、自動控制領域的早期開拓者之一。先後參與、負責遙測遙控設備、電磁振動台等環境試驗設備、大口逕自動化程控擴散爐、衛星地面計算機自動測控系統等的研製,負責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總體設計、信息系統規劃和工業園區智慧型化建設、飛船電磁兼容性試驗室總體設計和建設,為中國空間事業的開拓和發展、載人航天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美琪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35年
  • 逝世日期:不詳
  • 職業:工程師
  • 畢業院校:交通大學
  • 主要成就:國空間科學技術遙測遙控、自動控制領域的早期開拓者之一
個人簡歷,人物生平,童年,愛好,工作,成果,科學研究,創建研究所,遙測遙控,衛星控制,艱苦實踐,恢復工作,電磁試驗,主要論著,

個人簡歷

1935年6月20日 生於上海市。
1952-1956年 上海交通大學電工器材製造系電機電器專業學習。
1956-1968年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工程組長。
1968-1985年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85-1991年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計畫部研究員、副總工程師,星達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2年 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飛船處,參載入人飛船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
1993-2000年 載人飛船系統基建技改副總設計師,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副總設計師。
1996年 退休返聘。

人物生平

童年

鄒美琪,1935年6月20日出生於上海市。祖籍山東鄒縣,明代鄒應龍後裔。祖父鄒杏村,致學為官,經商寧波,定居鄞縣。父親鄒樟,曾任上海敦裕錢莊副總經理、上海錢業公會副會長,為人誠信、正直、與人為善。母親李思敏,個性倔強、好勝,教育子女要好好讀書,將來都成為醫生,事事不求人。
鄒美琪4歲開始,進入基督教會私立協進幼稚園、國小、女子中學學習,學校管理嚴格,學風甚好,清規戒律特別多。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現代思想的感染,使她從小懂得以知識廣博為榮。這對於喚起她探索知識的興趣和欲望,樹立獻身科學技術的志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愛好

從國小到1952年高中畢業,鄒美琪性格倔強、頑皮、單純,始終品學兼優,喜歡數理化,愛看課外讀物。考大學時家中都主張女孩學醫、藥或經濟,而高中物理老師在評閱考卷時,發現她對相對速度試題答案出類拔萃,在考卷上加上評語“匠心獨運”,增強了她選擇理工科專業的決心。結果她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工器材製造系電機電器專業。受到“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傳統教育,培養了愛國愛校、追求真理、勤奮踏實、艱苦樸素的作風。
完成的《交流接觸器》論文,導師認為具有研究價值,195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經導師推薦被選調到新組建的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工作。歷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工程組組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計畫部副總工程師、載人航天專項工程基建技改副總設計師,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副總設計師。

工作

鄒美琪參加中國早期自動化、遠距離操縱、空間科學技術開拓性工作,受到嚴謹務實、工作精益求精的科學研究基礎訓練,從事遙測遙控設備研製工作,完成了兩項大型非標準設備的研製;負責自動化所的環境實驗室和儀表室的組建工作。參加ZKL-1型自動控溫擴散爐、液相外延爐研製,負責大口徑全程控自動擴散爐的研製工作。
協助主持了CAMAC系統模組和系統軟體的研製,成功地套用於衛星整星級地面測試系統中。1986~1991年期間從事空間技術套用開發工作,完成工商、旅遊計算機管理系統,以及衛星套用地面站、紅外報警器等多項工程。1992年初曾參載入人飛船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隨後負責載人飛船專項工程基建技改項目總體規劃和立項。負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總體設計、信息系統規劃、飛船電磁兼容試驗室總體設計和建設。

成果

在40多年的科研實踐中,鄒美琪嚴格要求自己,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她經常說:“實際得到的比應該得到的少些好,實際付出的比應該付出的多些才對。”
她多次立功受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集體三等獎、國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二等獎,1980 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982年獲航天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87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獲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榮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1999-2000年度飛船首飛”一等功。

科學研究

創建研究所

1956年,中國初步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業部門,科學技術事業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在制定的十二年科學規劃中,特彆強調發展原子能、火箭和噴氣技術、電子計算機、半導體、自動化、精密機械、儀器儀表等新興技術。
在國家全面開始經濟建設,各行各業技術人才奇缺的情況下,鄒美琪大學畢業,在人生的道路上,面臨著一次新的抉擇。她放棄了舒適生活的沿海工廠、學校的招聘,在學校老師的推薦、中國科學院的選拔下,她選擇了創建中的中國科學院自動化及遠距離操縱研究所。她深深懂得,這將是一條荊棘叢生的道路,因為在國內當時的條件下,要想在這方面獲得成功決非易事。

遙測遙控

1959年,她全力投入中國空間科學技術遙測遙控技術研究,負責開拓遙控與數據處理項目。當時這項研究在中國還是一個空白,她率領全組同志同心協力,腳踏實地,夜以繼日地工作,完成了探空火箭發射場程控裝置、16路磁帶記錄儀的調頻控制裝置,套用於探空火箭試驗。
與上海自動化所合作完成了5kg電磁振動台、16路寬頻帶磁帶記錄儀、16路大型筆繪記錄儀的研製,用於實驗室建設。她還承擔了國防科研協作任務,完成空空飛彈遙測飛行數據信息處理項目,通過了空軍有關部門的驗收。此後,還參加了時分制遙測設備的研製,為中國衛星遙測遙控技術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衛星控制

1963年,按照國家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中國科學院制定星際航行發展規劃,把人造衛星作為星際航行發展的第一步,並安排各項空間技術的預先研究課題和加強基礎技術工作。鄒美琪參加了衛星控制技術規劃的研究。在衛星控制技術預先研究方面,環境試驗設備占有重要位置,其艱巨性、複雜性甚至不亞於研製一種型號產品。
她面臨又一次選擇,服從工作需要,按照領導要求負責完成自動化所的環境實驗室籌建和規劃。通過實踐體會到“衛星要上天,環模要先行”。當時建成的環境實驗室已具有一定規模,可做高低溫、加速度、衝擊和震動,5kg、50kg推力的高低頻單向和三向振動試驗,不僅滿足了探空火箭的環境模擬試驗要求,也為衛星控制系統研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艱苦實踐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衛星工程舉步維艱。鄒美琪受到隔離審查,最大的痛苦是剝奪她從事空間科學技術工作的權利,她想幹的事無法去乾。1969年底,她全家疏散下放到河南省西平縣,讓她到西平廣播站去勞動。
她覺得這和她搞的無線電專業有聯繫,可以使她遠離無端的污衊、惡意的誹謗和粗暴的摧殘。西平廣播站給了她理論聯繫實際的大好機會,參加了有線廣播調頻載波設備研製任務,承擔了調頻載波裝置關鍵部件之一全套濾波器的研製。
她採用現代網路理論來設計濾波器,精心製作,嚴格測試,保證了電話和廣播的質量,調頻載波裝置在河南省全省評比中獲得第一。此後她還參加了40kHz三路調頻載波廣播裝置攻關,培養了一批維修技術人員。

恢復工作

1970年8月,鄒美琪恢復了工作,被調回研究所,但她仍不能參加衛星型號工作,只能參加民用產品開發工作。當時中國研製半導體器件,亟待開拓新工藝自動控制設備,她被分配到擴散爐研製組工作,負責定值器研製,並參加ZKL型自動控溫擴散爐的整機調試和推廣生產。3年內更新了五代,總共生產了40 多台擴散爐,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集體三等獎。半導體雷射器件需要在特定的半導體基底上用液相外延的方法,生長薄而均勻的多層性質不同的半導體晶體。
為了獲得高質量的外延層,要求爐溫在等溫區內非常均勻和穩定,並根據工藝要求在不同時段內按不同速度均勻下降。1974年,她參加程式控制液相外延爐總體設計、整機調試和推廣工作,負責外延爐核心部分之一程控精密定值器的研製。程式控制液相外延爐於1976年研製成功以來,經國內10餘家單位先後試用,可用於砷化鎵雙異質結雷射器的外延,還可用於微波半導體器件、高頻場效應管的外延,1980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1979年,負責大口徑全程控擴散爐的總體設計(其中包括自動推舟、氣流量和溫度程式控制的設計)、研製、生產與推廣套用工作,1982年獲航天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83年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獎。為中國半導體器件生產、研究單位提供了優質而短缺的重要生產和研製設備,並取代了從日本引進的同類產品。

電磁試驗

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鄒美琪多年的願望,1958年10月勞動鍛鍊結束時,她提出了入黨申請書,樹立了“人生道路是可以選擇的”的信念,要向革命先輩們學習,走革命的人生道路,在空間技術事業中奮鬥終生。經過30年坎坷磨鍊,終於於198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的夙願。
1992年1月,中央專門委員會決定開展中國載人飛船可行性論證工作。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載人飛船系統的研製和可行性論證工作。這個訊息給鄒美琪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她又一次選擇了對人生道路的挑戰,參載入人飛船系統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工作,熟悉載人航天資料。隨後,她還參與從方案的整體最佳化、系統的任務和指標、系統的功能和原理、系統的組成和接口關係以及研製進度、經費估算和保障條件等方面,對載人飛船系統進行複審。她協助空間院飛船處處理GNC、數據管理、測控通信、推進等分系統的協調和分工;關鍵技術立項和管理;交會對接立項論證工作。
載人飛船系統基建技改專項工程是保證載人飛船系統研製的重要保障條件,她負責編制項目總體規劃,提出“總裝、測試、試驗一體化”總體方案構想。為了加強專項工程的管理,1993 年8月她擔任專項工程基建技改副總設計師、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副總設計師,參與總體規劃及總體設計,負責電子方面專業和工藝,完成了EMC試驗室、工業園區智慧型化、飛船故障對策實驗室、飛船故障模擬對策試驗網和大螢幕演示廳的建設,還進行了測控、通信、計算機等各種大型設備的引進立項、技術論證工作。1995年7月編寫《“中心”信息系統建設初步規劃》和各分系統的總體構想,她不僅重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技術進步等“硬體”,更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管理體制和法規等“軟體”的建設。她還強調實用性、先進性、可擴充性和可靠性,採取統籌規劃、分類設計、分步實施的方案,保證了信息基礎設施建成後獲得了較大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益。
整船級電磁兼容(EMC)試驗,是進行載人飛船、大中型套用衛星和其他太空飛行器研製中必不可少的環境試驗之一。她負責EMC試驗室的總體設計、技術協調、指揮調度,創造性地進行了主反射區有限複合型吸波材料布局的最佳化設計,重點解決禁止殼非期望多點接地問題。1998年試驗室建成後,經過飛船試驗船、正樣船、套用衛星等電磁兼容試驗考驗,通過了整體驗收,投入正常運行。
1998年又負責航天大型試驗數據圖像語音傳輸系統的總體設計和建設。鄒美琪參加了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第一期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實現了組裝、總裝、電測、試驗一體化和飛船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運輸的建設思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總體設計與工程建設,2001年獲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她為第三完成人。2001年她榮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1999-2000年度飛船首飛”一等功。
鄒美琪在空間電子學道路上經歷40多年。漫長的歷程使她認識了一個真理,國家要發展尖端技術,離不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她誠信、正直、與人為善,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主要論著

1 鄒美琪主編.有線廣播調頻載波設備.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1
2 鄒美琪.精密控溫爐的測溫和控溫問題.北京7581會議文集,1978
3 鄒志膺,薩支天,鄒美琪.程式控制液相外延爐.發明與專利,1982 (3);半導體學報,1983(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