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摩蘇崑

鄂倫春族摩蘇崑

鄂倫春族摩蘇崑是是鄂倫春語,意為"講唱故事"。演出形式多為一個人徒口表演,沒有樂器伴奏,說一段,唱一段,說唱結合。

2006年5月20日,黑龍江省申報的“鄂倫春族摩蘇崑”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鄂倫春族摩蘇崑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單位:黑龍江省
  • 遺產類型:曲藝
  • 遺產編號:279 Ⅴ—43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形式,內容,曲調,代表作品,傳承保護,傳承意義,

歷史淵源

鄂倫春族摩蘇崑是形成並流行於黑龍江大小興安嶺鄂倫春族聚居區的一種曲藝說書形式,形成於清代末期。

藝術特色

形式

"摩蘇崑"是一種內容十分豐富的說唱藝術,"含有悲傷地述說或喃喃自述苦情的意思,多講唱'莫日根'英雄故事和自己苦難的身世"。"摩蘇崑"來源於生活,同時它的產生與宗教有密切的聯繫,薩滿不僅是專門從事宗教活動的巫師,而且也是能歌善舞、會說能講的表演藝術家,"薩滿大多數本身就是講唱文學的創作者、傳播音和繼承者"。"摩蘇崑"是說唱結合的表演形式,曲調不固定,由說唱者自由發揮。

內容

故事有長有短,長的要講上幾天其至十幾天,故事人物鮮明。語言生動,情節曲折,引人入勝。《英雄格帕欠》唱詞達1900行,十萬餘字,運用比喻、誇張、排比、借代等多種修辭方法,生動地描述了格帕欠同惡魔鬥爭的故事,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罕見的宏大史詩。

曲調

"摩蘇崑"曲調多不固定,且因流行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流傳在遜克的多用【庫亞若調】,流傳在呼瑪的多用【庫堯勒調】,流傳在黑河的多用【因交調】,屬於"類型曲調"。還有根據節目不同而使用不同曲調的情形,如演出《阿爾旦滾蝶》時必用【四季來臨的時候】,演出《雙飛鳥的故事》必用【渡口河邊】,演出《獵人和心愛的妻子》必用【妻子的禮物】,屬於"定型專用調"。另有自由選用或借用各種曲調錶演的情形。

代表作品

現存"摩蘇崑"說唱體代表作品用:《英雄格帕欠》、《娃都堪和雅都堪》、《波爾卡內莫日根》、《布提哈莫日根》、《雙飛鳥的傳說》、《鹿的傳說》、《雅林覺罕和額勒黑汗特爾根吐求親記》、《諾努蘭》和《阿爾旦滾蝶》等十餘篇。其中有悲壯的英雄故事,有代表忠貞的愛情故事,有受苦難的生活故事,有不甘屈辱的反抗鬥爭故事等等。那些曲折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感染力極強,再加上優美的曲調和幽默生動的語言藝術,使聽者更加廢寢忘食,如醉如痴。"摩蘇崑"的文學語言藝術,有流暢、押韻、精煉、樸實的特點,在散文和韻文中均有很突出的表現。

傳承保護

摩蘇崑的藝術傳承一直以口耳相傳的方式進行,著名藝人有莫海亭、李水花、魏金祥、初特溫、孟德林等。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意義

摩蘇崑在形成後的整個20世紀,曾經是鄂倫春族人民重要的娛樂和教化手段,同時又是其民族精神和思想的載體,對於了解和研究包括鄂倫春族在內的北方各漁獵民族的社會、歷史、經濟、文化和宗教傳統意義十分重大。但今天的摩蘇崑遭到了現代化的強烈衝擊,生存出現危機,亟需加以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