鄀國

鄀國,春秋時期一個弱小的諸侯國,國君為允姓,位於秦國和楚國之間,最終為楚國吞併。春秋時遷到河南淅川南邊內鄉縣境,稱為下鄀。是秦楚界上的小國,曾被秦攻取鄀國都城商密,遷徙後滅於楚,以國為氏的為鄀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鄀國
  • 起初都城:商密(下鄀)
  • 遷徙地:今湖北省宜城市,被稱為上鄀
  • 依附國:楚國
  • 滅亡時間: 春秋末期 
  • 滅亡原因:為楚國吞併
歷史,歷史考證,相關信息,君主列表,

歷史

鄀國起初都城位於商密,商密又被稱為下鄀。魯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秦國及其盟國晉國兩大國聯合討伐鄀國。而秦晉此時的對手楚國派軍隊助鄀國。商密人向秦師投降,楚師將領被秦師俘虜,於是秦師回國,楚人追趕不及。
公元前622年,鄀國在親近秦國還是楚國的問題上來回搖擺,秦國攻入鄀都商密,其國土為秦國占有。鄀國人就此遷徙至今湖北省宜城市,被稱為上鄀。遷徙之後,鄀國成為楚國的附庸國。不知何年最終社稷滅亡,完全被楚人同化。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吳國攻入楚國都城郢,楚國幾乎滅亡。
楚昭王十一年,吳師撤退,楚昭王回到郢。
楚昭王十二年,吳國擊敗楚國舟師,楚人又有亡國之憂,於是楚國將都城從郢遷移至鄀,也就是前述的湖北省宜城市一帶,以躲避吳國的鋒芒。
楚國人習慣稱呼都城為郢,於是成為楚國都城的鄀,又被稱為北郢(根據《路史·國名紀》)。不知何年楚國都城又遷回郢,一說為楚惠王五十六年,也就是鄀為楚國都城約六十餘年。

歷史考證

郭沫若在《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中考證鄀國器物。他指出,在銘文中,上鄀作鄀,下鄀作蠚。郭舉出的例子中銘文有上鄀公和下蠚公等。《中國歷史文物》 2001年第1期登載了朱鳳瀚的文章《士山盤銘文初釋》,介紹了中國歷史博物館藏的西周器物士山盤,其銘文提到鄀方,可見西周時代已有名為鄀的方國。周寶宏將這個鄀方與春秋時代的鄀國聯繫在一起。

相關信息

鄀國
國君姓氏
不詳
爵位
子爵(根據水經注沔水部分)
國都
1.下鄀商密(河南淅川縣寺灣鎮一帶)
2.上鄀(湖北宜城市東南)
始封此國者
不詳
始祖
不詳
興亡年代
不詳 至 春秋末期
滅亡原因
楚國吞併
史書記載
左傳》(始見於僖公二十五年〉

君主列表

國君在位時間備註
鄀公誠
西周晚期
鄀公平侯
春秋早期
鄀公孟城
春秋早期
鄀哀公
春秋早期
鄀公矛人祖父
鄀晨公
春秋早期
鄀公矛人父親
鄀公矛人(左矛右夂)
春秋早期
此後世系不明,春秋末期為楚國吞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