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高山禾花魚

郴州高山禾花魚

郴州高山禾花魚,湖南省郴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郴州高山禾花魚產區生態完好,年平均氣溫15.8℃,夏季平均氣溫23.6℃。郴州市高山禾花魚具有3000多年的養殖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國以前,是中國禾花魚養殖發源地之一。郴州高山禾花魚,活動能力強,尾部力量大,柔韌性好。郴州高山禾花魚因採食落水的禾花,食之有淡淡禾花香味,魚肉細嫩、鮮香、清甜,魚鱗細膩可食,骨骼較軟,無泥土腥味。

2017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郴州高山禾花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郴州高山禾花魚
  • 產地名稱:湖南省郴州市
  • 品質特點:魚肉細嫩、鮮香、清甜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520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4月20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郴州高山禾花魚是指生長在高山冷泉水梯田中的本地鯉,郴州高山禾花魚活動能力強,尾部力量大,柔韌性好。體型修長,體長體高比為2.87~3.29。體表光澤無病灶,鱗片緊密完整,細膩光滑。顏色鮮艷,鰓絲清晰,完整無脫落損傷。眼球飽滿,角膜透明。鰭完整光滑。肌肉堅實,有彈性。泄殖孔平滑不突出。郴州高山禾花魚因採食落水的禾花,食之有淡淡禾花香味,魚肉細嫩、鮮香、清甜,魚鱗細膩可食,骨骼較軟,無泥土腥味。

營養價值

郴州高山禾花魚肉質鮮美,富含人體必需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微量元素。肌肉中蛋白質含量≥17.1%,粗脂肪含量≥4.8%,人體必需胺基酸(除色氨酸外)總含量≥6.1%,DHA含量(以脂肪計)≥0.36%。
郴州高山禾花魚郴州高山禾花魚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郴州市被譽為“林中之城”,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7.7%,五嶺山脈和羅霄山脈穿境而過,境內地形地貌為東南面山系重疊,群山環抱;西部山勢低矮,向北開口,中部為丘、平、崗交錯,其中山地面積10542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53.3%。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東部是南北延伸的羅霄山脈,最高峰海拔2061.3米;南部是東西走向的五嶺山脈,最高峰海拔1913.8米;西部是郴道盆地橫跨,北部有醴攸盆地和茶永盆地深入,形成低平的地勢,一般海拔200-400米。
郴州高山禾花魚郴州高山禾花魚

氣候特點

郴州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全年平均氣溫17.4℃,多年平均降水量1452.1毫米,比全省平均值多19.7毫米,為全國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22倍,為世界大陸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3倍。郴州高山禾花魚產區生態完好,無企業、工廠等污染源,植被覆蓋率高,冬暖夏涼,夏天平均氣溫低於市區3℃-4℃,其中桂東縣森林覆蓋率82%,年平均氣溫15.8℃,夏季平均氣溫23.6℃,2012年測得負氧離子含量平均值為25272個/立方厘米,最高瞬間值為150000個/立方厘米,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郴州高山禾花魚產區水質、土質優良,在多次抽檢中,均未發現有毒有害物質超標,養殖水體pH值在6.5-8.5之間,生產期間水溫較同期低海拔漁業水面低3-5℃;郴州高山禾花魚採用稻魚互利共生的養殖模式,不使用漁藥,不投餵配合飼料,綠色安全。
郴州市環境郴州市環境

歷史淵源

郴州市高山禾花魚具有3000多年的養殖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國以前,是中國禾花魚養殖發源地之一。清代李晉興(臨武人)《稼圃初學記》一書對郴州一帶養殖禾花魚的描述,是湖南省有關養殖禾花魚最早的文字記載。郴州在漫長的禾花魚養殖歷史中,各地形成了獨特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有的每年稻豐魚肥之際,祭拜天地神農,祈求來年豐收;有的建房掛梁以禾花魚為祭,寓意新宅吉祥安寧等等,形成了湘南地區特有的文化習俗。
2016年12月1日,郴州高山禾花魚在農業部全票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答辯。
郴州高山禾花魚郴州高山禾花魚

生產情況

2016年,郴州市高山禾花魚養殖面積3萬畝,總產量120萬斤,養殖產值4000多萬元,帶動旅遊、餐飲2億元以上。
截至2017年底,郴州市高山禾花魚養殖面積5萬畝,總產量200萬斤,綜合產值超過3.5億元。全市有高山梯田20多萬畝,按照每畝40斤計算,年產量可達800多萬斤,按照最低價30元∕斤計算,僅每年的禾花魚養殖產值可達2.4億元,由此產生的稻穀增值約為1.4億元,保守估計,通過加工、餐飲、旅遊等帶動的相關產業鏈條的綜合產值將達到50億以上。
郴州高山禾花魚郴州高山禾花魚

產品榮譽

2017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郴州高山禾花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郴州高山禾花魚地理標誌產品地域範圍為郴州市五嶺山脈中段和羅霄山脈西段海拔500米以上傳統稻田養魚區,包括:五嶺山脈中段的北湖區仰天湖瑤族鄉(紅花村、瑞金村、永春村、才口水村、青山村、天湖嶺瑤族村、金仙寨瑤族村、大塘瑤族村、寬洞村、安源村、桃源瑤族村、梨樹下村、芙蓉村、廖家洞村、屋場坪村)、魯塘鎮(南溪村、紅星村、太山里村)、保和瑤族鄉(同心村、仙魚嶺村、七子石村)、石蓋塘鎮(白石嶺村、白菊塘村、江口村、竹梘水村、高塘村、板田腳村、功德嶺村、楓木嶺村、上壠村、下壠村、新屋村、龍廣洞村);蘇仙區良田鎮(菜嶺村、大山口村、大竹山村、魚網村、吳溪村、二渡水村、大蝦尾村、魯塘嶺村、肖家山村、上洞村、太平頭村)、坳上鎮(青龍首村、蘇木頭村、東市村)、五蓋山鎮(涼傘坪村、大奎上村、太平頭村、獅子口村、粟木水村);宜章縣五嶺鎮(歐家洞村、十二畝村、坦山村、福祿嶺村、坳背村)、玉溪鎮(黃芩嶺村、曹家村);臨武縣南強鎮(香塘村、大廣村、上板力村、坪天頭村)、雙溪鎮(禾魚村);羅霄山脈西段的桂東縣全境;汝城縣文明鄉(東少村)、土橋鎮(東沙村)、井坡鎮(漿糊村)、濠頭鄉(樟溪村);永興縣七甲鄉(南灣村、王家村、龍頭村)、鯉魚塘鎮(千沖村);資興市八面山瑤族鄉(倉田村、赤竹園村、白水村、宗呂村、揚壠村、金塘村、成康村)、回龍山瑤族鄉(團結村、二峰村)、興寧鎮(百嘉洞村、新聯村、李家洞村、稅里村、十龍潭村、石城村、黃鶴仙村、海水村、建安村)等鄉鎮村,保護區地域在東經112°27′16.33″-114°13′23.64″,北緯25°09′27.37″-26°19′30.04″範圍內,全市總保護面積總計6500公頃,產量1800噸,其中北湖區、蘇仙區、宜章縣、汝城縣的相關鄉鎮及桂東縣全境為核心保護區。

質量技術要求

  • 質量安全規定
郴州高山禾花魚質量安全應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相關質量標準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產地要求
產區海拔500米以上,環境條件應符合NY/T5010-2016《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稻田要求生態環境優良,遠離工業污染;水源充足,水質優良;土壤肥沃,保水力強,有機質豐富,能為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生物。
品種範圍
郴州高山禾花魚為鯉魚,以建鯉和烏鯉為主,放養魚苗魚種要求體表光滑,色澤正常,遊動活潑,畸形率≤1%,傷病率≤1%。水稻品種應選擇適合高海拔山區氣候的抗病、抗倒伏、高桿的單季稻優質品種,並符合NY/T5117-2002《無公害食品水稻生產技術規程》的規定。
生產控制
(1)魚田工程田埂:田埂加高加寬加固,截面呈梯形,高出田面30千克以上,確保不滲水、不漏水。魚溝:面積1畝以下梯田不開挖魚溝,按照SC/T1009-2006《稻田養魚技術規範》在田周圍開挖圍溝即可;面積1畝以上,根據稻田形狀,適當開挖魚溝,為稻田面積5%左右。
(2)防逃:進排水口及攔魚設施均應符合SC/T1009-2006《稻田養魚技術規範》要求。
進排水口:設在稻田相對兩角田埂上,用磚石砌成或埋涵管,出水口開設1-3個溢水口,控制水位。
攔魚設施:竹篾編成的網片或杉樹枝。網片寬為進、出水口的1.6倍,高于田埂10千克,網目為0.2千克,網片呈“︵”形或“^”,“凸”面朝里置於出水口,“凸”面朝外置於進水口,夯實柵樁,入田泥實土20千克以上;杉樹枝堆放要求穩固,緊密,不逃魚。
投入品要求
(1)餌料:以天然餌料為主,不投餵漁用配合飼料,適當使用糠、麩、餅、菜葉等粗飼料,粗飼料要求適口、潔淨、無霉變腐爛、無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漁藥:不使用漁藥。
(2)肥料:不得對水體和魚有毒害作用。無機肥應為正規企業生產的合格產品,要求質量好,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有機肥要求無污染,經發酵腐熟處理後使用。
(3)農藥: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性農藥,農藥使用還需符合NY/T5055-2001《無公害食品稻田養魚技術規範》的規定。不得使用除草劑。
苗種培育
(1)傳統育苗
魚窩:在稻田一角開挖一5平方米-10平方米魚窩,深60千克-80千克,設進、出水口,保持水體流動,用於親本培育或苗種孵化。
親本:選擇健康性成熟的鯉魚作為親本,體重1000克-3500克,置於親本培育池中,水深要求60千克以上,放養密度30-100千克/畝,雌雄比例為1:1或1:1.5~2。
孵化:繁殖季節將松枝置於親本培育池作為受精卵的附著場所,待受精卵在松枝上黏結牢固後,放入魚窩進行孵化。
育苗:3月下旬開始,選擇大小合適、形狀規則的稻田,提前5-7天進行消毒、肥水後將孵化5天左右的水花投放至田中,投放密度每畝為2萬-4萬尾;育苗期間保持水位30千克以上,以天然餌料為主,輔以豆漿、豆渣等。待苗種長至約5克大小即可放入單季稻水田中,放養密度為每畝500-800尾,用作培育二齡苗種。
(2)集中育苗
由具有生產資質的魚苗魚種場集中育苗提供苗種,苗種要求規格整齊,健壯無傷。
(3)苗种放養
放養苗種為10克左右當年苗種或傳統育苗的二齡苗種,苗种放養前先用3%食鹽水浸泡5分-10分,在單季稻秧苗返青後下田。10克左右當年苗种放養密度200-300尾/畝,50克左右的二齡苗种放養密度100-150尾/畝。苗种放養操作應符合SC/T1009-2006《稻田養魚技術規範要求》。
田間管理
消毒:稻田在苗种放養前5-7天用生石灰帶水消毒,生石灰用量80-100千克/畝。
水位:放養初期,稻田水位控制在5千克-10千克,待水稻分櫱後加深水位至20千克-30千克,開溝的稻田水位10千克即可,保持水位不變至捕魚。
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要經充分發酵腐熟,每畝施有機肥1000-1200千克,根據水稻生長情況適當追肥。施基肥應與苗種投放有2-3天的安全間隔期。
投餌:整個養殖期以天然餌料為主,不投餵漁用配合飼料;在其快速生長期可適量投餵粗飼料,粗飼料應清潔、衛生、無毒、無害,日投餵量為魚總體重的8%-15%。
防病:魚病以預防為主,下田前必須嚴格消毒,做好田間管理,及時換水保持水質清新。防治水稻病害,應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性農藥,具體使用還應符合NY/T5055-2001《無公害食品稻田養魚技術規範》的規定;選用抗病、防蟲的水稻品種,稻田合理設定誘蟲燈,減少農藥的使用。防逃、防敵害:定期巡田,檢查田埂、攔魚設施以免滲漏或遭破壞,雨季加強巡田,及時排澇清雜通堵。加強鳥、老鼠、水蛇等天敵的防範。
捕撈上市
時間:水稻將熟收割前,可放水捕魚。捕撈:根據田面大小適當開挖水溝,放水前在出水口設定網具,緩慢放水,使魚順魚溝集中至出水口,待魚落網起捕,迅速轉入清水中暫養。
上市:達到100克左右規格的商品魚即可上市出售。
  • 包裝標識相關規定
郴州高山禾花魚地理標誌產品地域範圍內的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郴州高山禾花魚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在其指導和監督管理下嚴格按照本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郴州高山禾花魚地理標誌使用者須正確規範使用標誌,不得擅自擴大使用範圍,不得買賣、轉讓加貼標誌,並建立標誌使用檔案。登記證書持有人須加強標誌使用監督檢查,建立健全標誌監管長效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