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順

郭雨順,男,京劇武生。從1927年至1931年,在上海演出了四年。1962年初,他與梁連柱、樊富順合作,為學生示範演出了《古城會》,頗得好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雨順
  • 外文名:Guo Yushun
  • 國籍:中國
  • 職業:京劇武生
  • 性別:男
少年生涯,成為武生,上海演出,奔波流離,建國之後,

少年生涯

1905年,郭雨順出生在北京一個極為貧困的家庭里。祖父以給人家挑水為生。父親郭維元是個人力車夫。母親則每天在街頭替人家縫縫補補苦度光陰。

郭雨順
郭雨順的叔叔郭喜慶是北京富連成科班的頭科學生。雨順七歲那年,家中無力撫養,也把他送進富連成學戲。雨順生在貧寒人家,小小年紀也不知什麼禮,入科的頭一天,剛練完功,已到開飯時候,伙房師傅把飯菜抬了上來,早已餓得前心貼後心的雨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跑過去就狼吞虎咽吃起飯來。老師一見,這還了得,如此犯了大忌,就因為“搶飯”,雨順被革除回家。
父母把雨順帶回家又急又氣。多一張嘴,多一份負擔,經過一番教訓,雨順二次來到富連成。這次雨順謹記父母教誨,練功在前,吃喝在後,不招災,不惹事。誰想一天早上剛天亮就被老師的藤條打醒,原來是自己身邊的同學在半夜裡逃跑了。老師責問他那個師兄跑到哪兒去了?雨順說不知道。老師便不由分說把他劈頭蓋臉痛打一頓。雨順又委屈又生氣,以致被打急,張嘴罵了老師一句。徒弟敢罵師傅,大逆不道,為此,雨順二次被科班革除。雨順挨打是冤枉的,但為了生活,父母含淚托其叔叔喜慶再次把他送進富連成。這次三進科班總算踏實了,雨順也有了行當,學文武花臉。該著他與富連成無緣,沒過幾個月,由於孩子們睡的是又潮又濕的地鋪,雨順漸漸生了一身濃瘡,每天疼痛難忍,科班只好告知家裡把他接回。等雨順的疥瘡養好之後,再進富連成也沒那么容易了。此時,海參威(今蘇聯符拉迪沃斯托克)來人邀郭喜慶等人去演出,父母便把雨順交給喜慶,取藝名月樓,叔侄很快踏上了北去的征程,這年他才九歲。
海參威有個由俄國人開辦的小科班,班主是中國人叫張殿華。郭喜慶一行人到此以後,便把月樓寫給了小科班學戲,喜慶除演出外,也在科班裡教戲。1917年爆發了十月革命,科班解散,郭喜慶只好帶月樓坐上狗爬犁離開海參威。
隨著年齡的增長,月樓的技藝也日漸提高,如《摩天嶺》、《獨木關》、《武松殺嫂》等已成為他經常上演的劇目,而且很受觀眾歡迎。

成為武生

郭月樓跟隨叔叔在瀋陽等地演出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他扮相英俊,兩眼雖然較小,卻非常有神。他身材適中,長靠、箭衣、短打戲均能勝任,而且作為武生,還具備了沖、猛、漂、帥等特點。所以,觀眾對他的演出十分讚賞。

郭雨順
月樓十八歲那年,叔叔帶他來到長春演出。一連在長春演了兩個月,每月掙三百塊大洋,這是郭雨順成名邁出的第一步。
在長春演了兩個月戲之後,哈爾濱的華樂戲院又將郭雨順叔侄接去,在那裡可巧又與張玉亭打了個對台,經過一番台上的較量,郭雨順以年輕武生的有利優勢,為華樂舞台爭得了觀眾,張玉亭再次悄悄離開了他所在的劇場。一個月後,瀋陽共益舞台又將郭雨順接去,不僅演出了不少拿手好戲,還排出了新戲《張紋祥判馬》,他扮演竇一虎,也很轟動。這齣戲成為他後來常演的劇目之一。藝人出名處處接迎,繼瀋陽之後,他又在大連演了四個月戲。當然,戲越演越精,人也越演越紅。大連演罷,他又來到了海河之濱的天津衛。
在天津戲不好唱,尤其初來乍到的藝人想在這塊地上站住腳,沒有出類拔萃的功夫是很難辦到的。為了打開局面,郭雨順以自己的拿手戲打第一炮。他這齣戲與眾不同,扮相上為改良派,他扮演主角鄭莊公,穿改良靠、裹腿、打鞋。最惹人注目的是他使用的大刀,僅刀頭就有二尺多長,寬一尺左右,上有三個大刀鼻環,舞動起來滿台生風。在這個戲中,除去武打外,他僅一個會陣上馬的動作就令台下觀眾“炸窩”,他扮演的鄭莊公,從兵丁手中取過大刀(此時是以刀代馬),一個上馬的跨腿動作,緊接著單腿不落地,飛快的三個乾淨利落的轉身,然後既脆又穩的提刀亮相,立時台下喝彩之聲幾乎震耳欲聾。這齣戲演出之後,觀眾送他一個美稱——大刀蓋。從此以後,大刀郭雨順的名字便廣為傳開。
郭雨順二十一歲時,在戲班裡打武行的薛三大爺等人的撮合下,與天津貧苦人家的萬姑娘結婚。次年,郭雨順把母親接來,一家人隨著郭喜慶奔赴上海。

上海演出

郭雨順到上海之後,即住班在丹桂第一台。在上海戲好唱,只要有本事、賣力氣,觀眾是喜歡捧場的。郭雨順很快在上海紅了起來,成為丹桂第一台的頂粱武生。

郭雨順
從1927年至1931年,郭雨順在上海總共生活了四年。四年間,他與上海觀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以高超技藝而蜚名上海劇壇。1930年他在丹桂第一台與著名演員蓉麗娟劉筱衡、陳筱穆、筱蘭芬、張韻樓合作演出的新編連台本戲曾轟動一時。郭雨順在劇中扮演蚩尤,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單獨演出的傳統劇目也頗受歡迎,常演的劇目有《艷陽樓》、《惡虎村》、《鐵公雞》等。
1930年春節前,他還參加了由上海梨園公會會長周信芳主持的“救濟貧苦同業”大義務戲的演出。這次演出由上海十三個戲班的主演們參加,可謂名流薈萃,盛況空前。丹桂第一台則是以蓉麗娟、郭雨順等人為首。這次演出,周信芳先生親自執排了一出《大觀園》(《紅樓夢》中元春省親的一段故事),由蓉麗娟主演,而郭雨順卻與劉漢臣、林樹森、高雪樵、王虎臣等名武生、名老生扮演太監。郭雨順與其他名演員不計牌位,不計角色大小,通力合作,這在上海劇壇中成為一段佳話。
十里洋場的從藝生活,使郭雨順飽受坎坷,而在藝術上卻眼界開闊、廣聞博採。由於受到海派京劇的進一步影響(他在東北期間已深受海派藝術的薰陶與傳授),他在劇目上對《反西涼》、《廣泰莊》等都採取了海派的演法。《收姜維》是一出典型的海派戲,扮相上別於京朝派,不勾臉,只是揉臉,在額頭處畫一小太極圖,扎改良靠,戲中連打帶罵(一種演唱、表舞形式)。演出中力求火爆、節奏快,觀眾十分愛看。上述劇目逐漸成了郭雨順的代表作。除此,他在上海的最大收穫,是在演出中結識了以演關羽戲而馳名的李吉來,並向他學習了一些老爺戲,為他以後演出關羽戲奠定了基礎。

奔波流離

1931年郭雨順回到天津,應中原公司劇場管事何茂卿邀,在中原公司演了三個月戲,又轉到大舞台。1931年陰曆八月,他攜帶剛剛生過孩子的妻子來到大連,年底轉赴哈爾濱。

郭雨順
1932年初,東北三省淪陷,在日軍的鐵蹄下,郭雨順為了一家人的生存,不得不攜妻帶子奔波於東北的大小城市。然而,每到一地,看戲者廖廖無幾,一家大小常常忍飢挨餓。自1932年開始,郭雨順曾先後到過吉林、長春、瀋陽、海龍、齊齊哈爾、海拉爾、遼源、琿春、撫順、敦化、丹東、旅順等地,並且在長春、大連兩地曾各呆了四年左右。他在長春演戲期間,又結識了著名文武老生唐韻笙。郭雨順在藝術上又吸收了唐韻笙的一些特點,使自己的表演風格更為突出。尤其在演出關羽戲方面,他將李吉來的南派演法與唐韻笙的關東派演法融為一體,既表現出關羽的威嚴、肅穆、威風凜凜,又在舞蹈的上馬、趟馬表演中,以大幅度並頗有激情的動作,展示出這位武將的神采。他演出的海派戲《吳漢殺妻》、《七擒孟獲》,也受到了唐韻笙的教益。
1945年日本投降,郭雨順在大連與同業們歡慶抗戰勝利。春節過後,他應煙臺藝術救國會二分會的邀請,到煙臺丹桂戲園演出。日本投降後的煙臺,已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當地民眾非常喜歡京劇。郭雨順到煙臺的頭三天演出《懷都關》、《拿高登》、《古城會》。此時郭雨順已年過四十,藝術上更臻成熟、老練,功夫、表演無一不佳,郭雨順成了煙臺丹桂戲園鼎鼎大名的主要演員。1948年宿縣被人民解放軍解放,郭雨順和藝人們組織起來為解放軍指戰員演出,並且寫信給仲曦東要求參軍。仲曦東接到信的當天夜裡,就把郭雨順和其他藝人接了去。從此,郭雨順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
郭雨順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以後,很快投入了淮海戰役。在戰火紛飛中,他和們冒著槍林彈雨為廣大指戰員演出,沒有戲台,就在曠場上把雪堆積起來上面鋪上木板進行演出,給指戰員們清唱、翻跟頭、演戲中的片段。到部隊醫院慰問傷病員時,有條件就演他的拿手戲,沒條件就給傷病員表演武功。在演出中,郭雨順看到服裝、道具不夠用,便找到部隊負責,將自己多年來用血汗錢購置的戲箱,全部無代價地交公,這些行頭價值萬金,滿滿裝了一大卡車。淮海戰役結束後,他又隨部隊南下。

建國之後

1949年初,郭雨順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京劇團,改編為第三野戰軍七兵團政治部京劇團。劇團設在杭州。1952年,七兵團政治部京劇團奉命調北京組建軍委總政治部京劇團。部隊首長考慮工作需要,於第二年又將郭雨順從九兵團政治部京劇團調回,從事教員工作及演出。總政京劇團服務於全軍,經常跋山涉水奔赴各地演出。1953年冬天,他隨劇團到西北高原慰問部隊。
1955年,總政京劇團與西南軍區京劇院合併改建為中國京劇院四團,郭雨順擔任教員組組長。

郭雨順
1958年9月,中國京劇院四團奉命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郭雨順放棄了大城市的優裕生活,攜帶妻兒老小來到了寧夏銀川。到寧夏初期,他還為自治區越劇團演員教授基本功,為秦腔劇團培養青年演員。
“文化大革命”前夕,郭雨順退休。在逆境中,郭雨順對黨充滿信念,默默地等待著,相信黨總有一天會給他做出正確結論的。粉碎“四人幫”以後,強加在郭雨順身上的不實之詞被徹底推翻。1977年恢復演出傳統戲時,他又被寧夏京劇團聘任為教員。政策落實了,首先考慮的不是他那已住了二十幾年的兩間土坯房該拆遷了,也沒有去想他應按離休對待,工資該補了,卻一心想著如何把失去的十年時間搶回來,多為中青年演員說幾齣戲,把自己一生所學到的技藝統統傳給他們。他不顧年老多病,每天拄著拐杖,按時步行到京劇團的排練場,指導中青年演員練功、排戲。他雖然眼花、耳背、腿腳不靈,但培養後生力量的熱情卻絲毫不減當年。
1981年3月,中國戲劇家協會寧夏分會在銀川舉辦中青年演員學習班,要聘請自治區著名戲曲藝術家講課,郭雨順應邀向演員們傳授了自己如何演關羽戲的心得體會,受到與會中青年演員們的熱烈歡迎。1981年6月23日,《寧夏日報》在頭版顯要位置上登載了長篇通訊《我是共產黨員》,報導了他的先進事跡。寧夏人民廣播電台也全文播送了這篇通訊。
郭雨順是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他逝世後,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追認他為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的戲曲教育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