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生(滄州劈掛、通臂拳名師)

郭長生(滄州劈掛、通臂拳名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郭長生,男,生於河北省“武術之鄉”滄州,他受家鄉習武之風的薰陶,自幼酷愛武術,天資聰潁,臂力過人,天生一副健壯身板,行拳過手,出掌不見手,人過一陣風,故武林譽為“郭燕子”,精於刀、槍,劍等十八般兵器,技擊,摔,拿,均有絕妙之處,實為我國近代武林高手,一代宗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長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滄洲
  • 出生日期:1896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郭長生(1896 ~ 1967),生於河北省“武術之鄉”滄州,他受家鄉習武之風的薰陶,自幼酷愛武術,天資聰潁,臂力過人,天生一副健壯身板,行拳過手,出掌不見手,人過一陣風,故武林譽為“郭燕子”,精於刀、槍,劍等十八般兵器,技擊,摔,拿,均有絕妙之處,實為我國近代武林高手,一代宗師。

人物生平

郭長生幼年家貧,父早亡,與其母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受孫中山先生“武術強種救國”影響,懷著武術救國之志,越1916年,應招到保定三省巡閱使署曹錕的衛隊武術營刀連為伍,拜武術大師劉玉春為師,學通臂,苗刀,左把槍等,由於郭長生勤學苦練,樂此不疲,加之性格忠厚,平易近人, 因此深受其師劉玉春的重視和喜愛,劉玉春進而把自己的全身武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郭長生,所以郭的功夫日益紮實,逐漸受到曹錕的賞識。後來郭被調到後府,做曹錕貼身護衛。1923年曹錕當上大總統,郭長生隨之進駐北京中南海,從此他成了曹錕的親隨人員。第二次直奉戰爭——曹錕失敗下台,郭又跟鹿鐘麟當隨從副官,這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郭長生積憤辭官不做,回歸故鄉居閒。
郭長生
1928年中央國術館在南京成立,張之江館長特邀郭長生到館教授苗刀,這種苗刀技術,在館內很快引起學員們的興趣,因此國術館把苗刀列入基本教材,定為必修課之一,郭長生在國術館培養了大批苗刀技術人才。1930年郭被選派到國民政府外交部,兼任國術教官。
1928年,中央國術館在南京舉行第一屆全國國術國考,郭長生以中央國術館成員身份參加了國考,參加這次國考的四百多人,每個參加者必須首先參加預考,比刀、槍、劍、棍、拳,預考合格後,才能參加對抗賽。對抗賽分摔跤、散打、長短兵器,這樣一來一來,原報名的四百多人,除被淘汰及棄權者外,只剩下三百三十三名參加對抗賽。預定取最優等者十五名,但比賽最後結果,產生了十七名,這十七名是朱國福、王雲鵬、張長文、馬裕甫、張洪振、竇來根、楊法武、楊世文、顧汝章、王成章、朱國禎、張維通、朱國祿、馬承志、胡炯、郭長生、楊松山。這十七名的武功水平,不相上下,各有千秋,都屬強者。
以上十七名沒再繼續比賽下去,其原因一是本屆國考擬定選拔十五名,以充實國術館教學,不分勝敗名詞,以便將來在一起共事。二是會期已到,怕大量超資,無法解決。三是從對抗形式開看,比賽越比越厲,均為強者,恐出傷亡事故,因此沒再往下比賽。
但是原定取十五名最優等者,已由馮玉祥將軍準備了十五份獎品,十七名的獎品怎樣分配?“場上一分鐘,場下十年功”。經過預賽到對抗賽,好不容易打入十七名行列,把哪兩位降到優等行列?這是很難解決的問題,經過討論,乃由張之江找到郭長生、楊松山說:“二位憑自己的武功打入十七名最優等行列,給個人和本館爭得榮譽,本應享受最優等獎勵,奈原定取十五名,這時不便更改,而且馮玉祥將軍早已準備了十五名的獎品,十七名無法分配。本屆國考主要是選拔人才,以充實教師陣容,二位已經在本館任教,因此,擬將二位列入優等榜首,除享受優等獎勵外,再以馮玉祥將軍名義,加贈每人龍泉寶劍一把,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郭長生、楊松山是中央國術館的教師,和張之江是領導屬員關係,而且張之江的為人,深得郭、楊的尊重,張館長這一席話,郭、楊欣然同意。至此,這項很難解決的問題,很順利的解決了。從此張之江館長對郭長生特別喜愛,倍加器重,譽郭為本館傑出教師中的教師。
七、七事變,郭長生正在家休假,未隨中央國術館內遷。在家株守,閉門練武,艱苦度日,決不給日偽做事。駐滄州日軍得知郭在家賦閒,曾三次派人重金禮聘郭長生,向日本人教授苗刀,均遭郭拒絕,郭執意“誓死不當亡國奴”。他這種高度的民族氣節,至今為鄉里人所稱頌。
郭長生一生授徒眾多,大多數是武林佼佼者,如曹晏海在杭州武術遊藝大會擂台賽上,擊敗了各路武林高手,最後與名震上海的“江南大俠”劉高升做最後決賽,經過激烈角逐,曾三次打倒劉高升,獲得擂台賽第一名,郭長生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
郭長生生有二子,長子瑞林,現任滄州市武協副主席,次子瑞祥,現任滄州體校高級講師兼滄州武術館館長。
郭長生逝世於1967年,因患食道癌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一歲
郭長生(1896~1967)武術教授,劈掛、通臂拳名師和主要傳人。字恩普。河北省滄州市人。出身貧寒,少有以武效國之志,自幼刻苦習武,膂力過人,臂長腰活,身輕敏捷,武功不凡,故有“郭燕子”之譽。後從劉玉春習二十四勢通臂、陰手槍、苗刀等藝。1916年,直隸總督曹錕任三省巡閱使,提倡武術,在滄州招募武術精英,延聘劉玉春為教官。長生時年20歲,隨師入保定衛隊營苗刀連。因悟性高又勤奮,基礎也紮實,深受老師喜愛。 劉對他精心點撥,傾技相授,並讓弟子劉士奎授家傳劈掛拳。他舉一反三,融通臂、劈掛於一身,功藝大進。1923年曹錕賄選當上大總統,長生為其後府貼身保衛。翌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曹錕下台,長生任鹿仲麟副官。因不滿官場廝混,藉機返鄉,以授徒為生。1927年,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他考入國術館第一期訓練班(當時稱教授班)。畢業後,留館任教,主教苗刀,兼授通臂、劈掛、技擊散打等。苗刀被列為該館必修課之一。 1928年10月,南京舉行第一屆國術國考,他參加武術散手比賽,在400多人打擂中名列17名最優等之一。館長張之江等恐繼續較技有損英才,且獎品只備15份,便親自出面做郭與對手楊松山的工作(二人已是該館教授),意降檔錄取,使二人並列優等榜首,並在發獎大會上盛讚二人的讓德之風。同時,馮玉祥親贈他龍泉寶劍一柄。1930年,該館選派長生到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兼任國術教官。其間親手培養的曹宴海,在上海打擂又取得第一名,獲市長張群及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分贈的銀塔、銀盾各一尊。弟子郭景春、高玉清,在1931年舉行的全國運動會國術比賽中,共取得散打和長兵等三項第一。因此,張之江贈給長生龍泉寶劍一柄,以示教學成績突出。在館期間,他曾與馬英圖等磋商研討,取眾人之長,繼承並發展了劈掛拳法和苗刀之術。合著有《苗刀》、《劈掛拳》等套路。創編了“苗刀第二路”,其實戰技擊性十分突出。還創編了“苗刀進槍”、“劈掛刀”、“瘋魔棍”等,均為當今中國優秀武術傳統項目。苗刀,源自日本,亦稱“倭刀”、“長刀”。明代倭寇侵掠中國沿海地區時傳入。歷經名將、名家戚繼光、程宗猷,吳殳等傳習與發展,及至近代,更臻完善。可雙手、單手執用,以雙手執用為主,如展旗滑拿、定膝、左右撩刀、捫刀等。單手刀以刺為主。長生為人正直,有民族氣節,好打抱不平。抗日戰爭爆發後,因未及隨國術館向大後方搬遷,只得返鄉。在家鄉,曾勝日本駐滄州司令官太田少將的“三絕刀”。日寇在滄州開辦輔輪學校,太田3次派人登門聘請他為苗刀教授,並出高薪,遭其斷然拒絕,寧死不從,最後只得出走。日本投降後,他眼見國民黨腐敗,民不聊生,憤而隱居田園,屢拒張之江聘去天津國立體育專科師範學校任教。一生授徒頗眾,名徒有曹硯海、郭景春、高玉清、韓俊元及其子瑞林、瑞祥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