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益民(溫州醫學院教授)

郭益民(溫州醫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郭益民,1964年12月14日出生於溫州,溫州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益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溫州
  • 出生日期:1964年12月14日
  • 職業:生理學教師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溫州醫學院教授,河南退役老兵,

溫州醫學院教授

出生年月:1964年12月14日
最終學歷:大學
職 稱: 教授
學 位: 學士
職 務: 生理學教研室主任
所在院系: 溫州醫學院基礎醫學院
通信地址: 溫州市茶山高教園區溫州醫學院生理學教研室(325035)
教學情況: 近五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和承擔的實踐性教學
2005年承擔了03-04級《生理學》理論課和實驗課441學時;2006年承擔了04-05級《生理學》理論課和實驗課416學時;2007年承擔了05-06級《生理學》理論課和實驗課382學時;2008年承擔了06-07級《生理學》理論課和實驗課393學時;2009年承擔了07-08級《生理學》理論課和實驗課452學時。上述課程均屬於專業基礎課,周學時數為9-13學時,學生總人數每年約1700人。
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作為第一署名人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
2009年被評為溫州市優秀教師;2008年獲溫州醫學院首屆師德標兵稱號;2000年3月獲浙江省普通高校首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優秀獎;2000年2月獲溫州醫學院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第一名;2005年9月,獲溫州醫學院教案比賽一等獎;2004年起主持《生理學》校級精品課程的建設。“生理學教學質量的控制”一文發表於《西北醫學教育》2007年第3期上。校級教改課題“生理學教學新模式的研究”和“生理學教學質量的控制”於2004年和2009年均獲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術研究: 近五年來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過五項);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
署名次序次序與時間)(不超過五項);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含獎項名稱、
授予單位、署名次序、時間)(不超過五項)
1.課題:①Leptin信號轉導在心衰中作用及其與RAS的關係.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會.2005年3月.第二負責人。②CaCCs和NO在SHR腸系膜動脈收縮功能改變中的作用.浙江省教委.2006年.主持。③鈣激活氯通道在高血壓大鼠腸系膜動脈收縮功能改變中的作用.溫州市科技局.2006年.主持。④溫州醫學院精品課程. 溫州醫學院. 2004年.主持。⑤提高生理學多媒體教學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溫州醫學院. 2007年.主持。2.論文:①雌激素對內皮素誘導心肌細胞肥大反應的影響及其機制. 中國病理生理雜誌, 2007年8月。②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在應激性潰瘍致病過程中的作用.世界華人消化雜誌,2006年1月。③L-精氨酸對腎性高血壓大鼠主動脈功能的保護作用.溫州醫學院學報,2006年3月。④論著:《醫學生理學綱要》.科學出版社.2004年。⑤論著:《生理學課堂筆記》,科學出版社.2006年。以上均為第一作者或獨著。3.學術研究獎勵:2004年10月教改課題“生理學教學新模式的研究”獲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河南退役老兵

郭益民,1959年生,河南許昌人。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退役後在許昌一橡膠廠工作。2009年2月開始在許昌、武漢等地街頭扯橫幅找知情人,準備尋找失落異國的戰友李保良的遺骨回家,被稱為“現實版穀子地”。
郭益民
2010年1月15日,廣西寧明,郭益民面對李保良的墓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伏在地上痛哭。
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使郭益民與戰友李保良陰陽相隔,30年間郭益民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自己的戰友李保良。他不惜餘力, 輾轉全國各地尋找失落異國的戰友遺骨。只因為那個生死約定:“不管誰在戰爭中犧牲,另一個人只要活著,一定要將對方的遺骨帶回祖國。”
1978年11月,郭益民從河南濟源市入伍,結識了河南老鄉李保良,兩人被分到了同一個連隊。同為新兵,又是老鄉,兩個年輕人在生活上相互照顧,友情逐漸濃厚。他們於1979年1月1日從鄭州出發抵達廣西,同年3月1日,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打響,兄弟倆相互約定,“不管誰在戰場上犧牲,活著的一定要把對方帶回老家”。沒過多久,作為副射手的李保良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離,被炮彈所傷,不幸身亡。撤離戰場後,郭益民才得知李保良已經犧牲了。
郭益民與李保良郭益民與李保良
30年間,郭益民幾乎每天都會想起遠在異國的兄弟,想起當年的約定。無盡的愧疚,折磨得他時常無法入眠。從2009年5月開始,郭益民就把“尋找烈士遺骸”的橫幅懸掛在很多城市的街頭。很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現實版的“穀子地”,很多戰友、退伍軍人和網友與老郭取得了聯繫,並進行捐款和支援。他用7個多月的時間輾轉許昌、武漢、長沙等地一邊打工一邊尋找於有關當年的線索。通過多方聯繫,找到了當年最後背起李保良屍體的戰友陳建國,經過多方查詢,最終確定屍體在廣西愛店鎮邊境附近。
一切準備就緒後,2010年1月11日,郭益民帶著所有人的期望踏上前往廣西的列車,展開了尋找戰友遺骸之路。按照計畫記者隨同老郭到達第一站,湖南嶽陽,首先與同樣參加過當年戰役的戰友會取得聯繫,戰友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當年背起李保良屍體的陳建國也加入到了尋找隊伍中。
幾經轉折,在寧明縣烈士陵園,老郭第一次見到了李保良的墓碑,積壓了許久的感情瞬間爆發,老郭緊緊地抱著墓碑失聲痛哭,嘴裡一直在說“對不起啊,兄弟......”。離開墓碑的時候,老郭深深的給兄弟李保良敬了一個軍禮,沒有人知道老郭這么多年是怎么過來的,家人的反對與阻撓,社會的不解與冷嘲熱諷,對於一個沒有讀過幾年書的中年男人來講,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從岳陽到長沙再到南寧,再由南寧轉站到寧明,最後到達愛店。一路上,戰友們一次又一次的捐款和沿途詢問過的戰友、邊民,任何一個幫助過老郭的人都令他十分感激。除了說聲“謝謝”,老郭不知道該說什麼。為了節省捐款,老郭一路上省吃儉用。一路走來,老郭的頭上多了不少白髮。為了實現兄弟之間的那個約定,老郭已經付出了很多。
距離廣西店鎮邊境越來越近,老郭並沒有因此而高興,只要一天沒有找到遺骸,他心裡的那塊石頭就放不下。當得知不能穿越邊境線到達當年的陣地時,老郭沉默了,站在邊境線附近,隔著鐵絲網望著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久久不願離去。然而,幸運的是,在廣西愛店,郭益民遇到了同樣參加過自衛反擊戰的老唐,經過老唐的多方協調,已經幫助郭益民制訂了詳細的計畫,有望幫助郭尋找到李保良的遺骸。
“你們幫我把這些紅土帶回家,交給保良的家人,沒有找到我是不會回去的。”最終,老郭獨自留了下來,他決定在寧明縣邊境打工,以便按照新制定的計畫繼續尋找。臨走時,老郭雙腿跪在邊境線上捧起一把紅土,讓我們交給李保良的親人,給親人們一些慰藉,也向他們表達自己將繼續尋找戰友的決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