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村鄉(浙江淳安縣轄鄉)

郭村鄉(浙江淳安縣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郭村鄉位於淳安縣西部,東、南、西三面與梓桐鎮、姜家鎮、浪川鄉接壤,北面與安徽省交界。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兼營林木、茶葉、蠶桑。鄉境社會穩定,綜治工作連續兩年被評為市、縣級先進;土地管理工作成效顯著,獲縣1998年度農村宅基地專項整治工作一等獎和土地管理工作三等獎。計生工作連續兩年進入縣一類鄉鎮行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郭村鄉
  • 所屬地區:淳安縣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人口:10858
簡介,郭村鄉人口數據,郭村鄉下轄村,歷史沿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建設,旅遊景點,文體活動,地圖信息,

簡介

郭村鄉於1992年9月由原沈畈鄉和郭村鄉合併而成,轄11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全鄉幅員面積57.7平方公里,總人口10858人。現在已經併入姜家鎮。

郭村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0858

5622

5236
家庭戶戶數
3253
家庭戶總人口(總)
10849
家庭戶男
5616
家庭戶女
5233
0-14歲(總)
2323
0-14歲男
1179
0-14歲女
1144
15-64歲(總)
7620
15-64歲男
3983
15-64歲女
3637
65歲及以上(總)
915
65歲及以上男
460
65歲及以上女
45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0634

郭村鄉下轄村

赤城村 郭村村 章村村 夫畈村 沈畈村
潘家村 葉祀村 浮林村 馬安村
銀峰村 東山下村 白坪村

歷史沿革

清代和民國時期,屬瀛山鄉。解放初期為郭村鄉。1950年分屬郭村、夫畈兩鄉;1956年腰盤、寶石兩鄉併入郭村鄉;1958年,郭村、夫畈組建郭村公社;1961年,分設郭村、夫畈公社;1965年,夫畈、郭村合併為郭村公社;1982年又分設為郭村、沈畈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1992年郭村、沈畈兩鄉合併為郭村鄉。

基礎建設

1993年,投資15萬元擁有30個攤位的郭村貿易市場建成使用。1994年,投資20餘萬元開通程控電話,成為淳安縣第一個開通程控電話的鄉。1995年,投資83萬元建立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22個行政村安裝有線電視。1998年,投資100萬元興建移動通信發射台一座,通信質量明顯提高,投資40萬元實施村村通機耕路工程;1998年,長70米、寬45米、高65米、總投資18萬元的巨源大橋工程正式啟動,至年底,大橋主體工程完工;1998年10月10日至11月4日,縣委、縣人民政府在該鄉開展為期一個月的二輪土地承包試點工作。?
郭村鄉郭村鄉

交通

葉祀村至沈畈村機耕路全長3100米,狹窄陡峭、崎嶇不平,當地民眾生產生活極為不便。1998年8月5日至12月23日,葉祀村幹部民眾籌資17?6萬元對該路段進行全面拓寬整修,開挖土石方5109立方米,砌方3626立方米,路面拓寬至4?5米,實現客用中巴車通行目標。?

經濟建設

2001年郭村鄉示範推廣優質釀酒高粱“瀘雜四號”1000餘畝,並完成了“瀘雜四號”高粱的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試驗,成功蓄留了再生高粱100餘畝,不僅首次嘗試了農產品的訂單生產,還引來了一批高粱購銷大戶,在高粱的生產和銷售上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郭村乃至萬州區發展高粱生產奠定了基礎。今年郭村鄉政府,把發展優質釀酒高粱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重點,在高粱生產上出“重拳”,做大高粱產業,力爭抓出特色,抓出效益。
郭村鄉郭村鄉
1、政府重視,責任落實
去年下半年郭村鄉黨委、政府一班人深入農戶、田間和市場,對高粱的生產、銷售情況作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分析了高粱的產銷形勢和種植效益,提出了做大郭村高粱產業的決定。今年,成立了高粱生產領導小組,由鄉黨委書記張春燕任組長,鄉長李亨祿和副鄉長譚一玩任副組長,負責組織、規劃、發動、宣傳等工作,政府其他住村幹部和農技站職工為成員,負責推廣面積的落實、試驗示範的實施、生產技術培訓、指導等工作。把高粱生產納入農業工作考核的主要內容,政府領導和住村幹部每人交風險金200元,完成任務加倍獎勵,完不成任務扣掉風險金。
2、及早發動,落實規劃
去年10月上旬,郭村鄉政府利用永豐村成功蓄留再生高粱的實例,召集村、組幹部和部分農戶召開了再生高粱生產現場會,通過現場測產,給農民算細帳,宣傳高粱的生產潛力、種植效益和市場前景,大大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政府還通過各種大小會議、廣播、黑板報和住村幹部下村等多種渠道宣傳引導農民自覺調整結構,種植高粱。春節一過,郭村鄉政府就根據農民的要求和全鄉的具體情況作出了統一規劃,計畫全鄉種植高粱3500畝,推廣“瀘雜四號”2500畝,蓄留再生高粱2500畝,以中洋、加慶、桐林、晉家、炸艾、柏木、永豐、關子等村為重點發展郭村的高粱產業,並在永豐、關子、中洋、柏木建成高產示範片1000畝,其中中心示範片100畝。於3月10日以前,鄉農技站已將種子、拌種藥劑、技術資料全部發放到農民手中,住村幹部和農技站幹部逐村、逐戶督促檢查,指導農民搞好高粱生產。截止3月21日,全鄉高粱播種面積已達95%,高產示範片已全部播種。
郭村鄉
3、抓試驗示範,以點帶面
在抓高粱生產工作上,郭村鄉政府十分重視高粱的試驗示範,承擔了重慶市農技站的高粱配套技術研究試驗4個,規劃落實了1000畝“瀘雜四號”高產示範片,做出樣板,以點帶面,提高郭村高粱生產水平和高粱生產的科技含量。對高產示範片分布的關子、永豐、中洋、柏木四個村,鄉農技站實行全程技術服務,全部推廣“瀘雜四號”良種,完全按技術要求種植,淨作面積達50%以上,100%蓄留再生高粱,示範片平均畝產達450公斤以上,中心示範片平均畝產達550公斤以上。
4、重抓配套技術的到位落實,提高高粱的產量效益
為了改變農民的傳統種植習慣,推廣套用高粱生產配套技術,提高高粱的產量效益,鄉政府減少了農技站職工的其它事務性工作任務,要求農技站全力抓好以高粱生產為重點的技術培訓、指導工作,從2月中旬以來,鄉農技站全體職工在鄉政府領導帶領下,深入各高粱種植村、組和農戶,落實任務和種子,開展高產技術培訓、指導,確保高粱生產技術落實到位。
全鄉高粱播種基本結束,全面實行了地膜育苗和藥劑拌種。

旅遊景點

瀛山書院遺址位於郭村鄉上郭村東北1公里,是一始建於北宋年間的讀書、講學的古書院遺址。
宋淳熙年間著名理學家朱熹訪詹儀之,往來論學於此。今存半畝方塘,得源亭和大觀亭(均系後人重修),以及詩碑(清代)等文物。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瀛山書院遺址瀛山書院遺址
宋熙寧年間,始建於郭村鄉上郭村馬里凹右側山包上,初名“雙桂堂”。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詹安曾孫詹癸居殿試第一(狀元),遂以“益瀛”之意,易雙桂堂為瀛山書院。建大觀、得源、登瀛三亭,鑿方塘、辟花園、架登瀛橋,頗具規模,為當時文人學士雲集之所。至明代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書院倒塌,知縣周恪重建24楹,並於院後建祠,以祀晦庵(朱熹),虛舟(詹儀之)二先生,又於六塘舊址建亭。民國十年(公元1920年)捐資修建。1962年淳安縣人民委員會撥款維修一次。爾後牆欹瓦毀,漸就傾圯。今存半畝方塘和大觀、得源二亭(註:二亭系民國十二年,即公元1922年重建),尚可辨識舊貌。
朱熹於瀛山書院講學期間所賦《方塘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的名篇,清新活潑,富有哲理,至今膾炙人口(註:今存清代詩碑為《方塘詩》,《千家詩》、及《宋詩詞選》載為《觀書有感》)。朱熹等人所探討的“理氣關係”、“格物致和”、“知行合一”等,提出了相當深刻的辯證法觀點,對我國理論思維的發展有過積極的影響,在人類認知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淳安縣人民政府於1982年3月16日正式行文,將瀛山書院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附近的方塘村,舊有朱熹百琴樓,已圮,朱熹所書“三瑞崖”匾額猶存。

文體活動

一浪高過一浪的“加油”聲從郭村鄉國小體育場內傳出,很多居民都被吸引到場觀戰,由該鄉政府機關、衛生院、學校等參賽隊參加的籃球循環賽落下了帷幕。
郭村鄉郭村鄉
圍繞“迎奧運、展風采”這個重頭戲,郭村鄉今年廣泛開展了多項文體活動。年初,鄉政府就對此進行了專門部署,並落實了活動項目、場地、必要器械、物資及工作人員等。同時,還為鄉文化活動中心確定了專門場所,購置了相關設備及運動器具、服裝等。
之後,各項文化、體育活動陸續開展:廣大幹部職工利用休息時間,參加了象棋桌球羽毛球等比賽;場鎮居民每晚都要到指定的地點進行"激情大家唱";文化活動中心隨時開展讀書、閱報等活動。
鄉政府組織舉辦籃球賽,各鄉屬單位積極報名參加,經過淘汰,4支隊伍進入了最後的循環賽。僅籃球運動會一項,參賽運動員就達到了140多名,觀眾數千人。通過一系列文體活動,該鄉有效調動了轄區各單位幹部職工以及廣大民眾的積極性,融洽了乾群關係,風正、勁足、氣順的局面正逐步形成。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西北(鮑沈線西)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