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文(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所所長)

郭天文同志1963年7月出生於山西省山陰縣,1988年畢業於西北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獲農學碩士學位,曾任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長、代所長、所長,現任旱地農業研究所所長,兼任全國土壤學會、全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土壤肥料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旱農和土肥專業組組長,甘肅省“333”創新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和“555”人才工程第一層次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甘肅省屬科研院所學科帶頭人,第八屆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第四屆甘肅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甘肅省優秀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天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省山陰縣
  • 出生日期:1963年7月
人物平生,主要成就,

人物平生

自參加工作以來,深入廣大農村第一線,長期從事土壤及土壤環境、旱地農業、土壤氮磷鉀素、有機肥料、配方肥料、農作物豐產栽培、農業綜合和開發等方面的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先後主持、參加完成科研項目25項,為廣大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為本專業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一步拓展了研究領域。1990-1995年主持完成的省科技攻關項目“河西高產地區施肥結構研究”,於1996年獲省農業技術進步二等獎,1997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1999年主持完成“番茄、黃瓜、辣椒專用肥研製與套用推廣”,研製出三種作物的七個專用肥配方,增產、增收效果十分顯著,探索出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新途徑,達國內先進水平,分別於2000年和2001年獲省農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和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2001年主持“甘肅省主要土壤供鉀能力及鉀肥套用前景研究”。1997~1998年主持完成了省科技項目“減輕土地污染(可降解地膜引進)試驗示範”,首次提出了降解膜在農田中的降解特性,降解速度(誘導期)、降解程度,因不同農業生態區而異,該項目於1999年12月通過省級技術鑑定驗收,達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1998-2000年作為第二主持人主持完成國家“九五”科技攻關專題“甘肅張掖市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A)”項目, 以節水和農業產業化開發為攻關突破口,構建了西北乾旱半乾旱灌區現代農業的發展框架,總結提出了持續高效的農業生產、農村經濟、農業生態環境、農村社會發展體系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張掖市持續高效農業的發展模式及技術體系,於2001年5月通過省級技術鑑定達國內領先水平。1998-2000年主持完成“河西一熟制灌區糧、經、飼三元結構研究與示範推廣”,於2000年12月通過農業部組織的技術鑑定達國內領先水平。 2000-2003年參加完成的“小麥除草、玉米緩釋、棉花防病、花卉膠囊專用肥研製”獲2004年度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2~2005年主持完成的農業部重點科技合作項目“發展生態農業治理沙漠化土地技術研究與示範--河西走廊保護性耕作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研究提出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措施減少了對土壤的耕作次數,使生產成本每畝減少60-110元,比傳統耕作畝增收30.96- 48.03元,具有顯著的節本增效效果。2004年指導並研究獲國家專利一項“間套種植機收小麥玉米輔助保護裝置”。

主要成就

先後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代表作有:
“關於甘肅河西地區農業持續高效發展的思考”(中國農業出版社《農業新階段、新思路新對策》2000年),“灌漠土區噸糧田開發與持續農業建設”(《西北農業學報》1998:4),“甘肅河西平川灌區不同前作和不同肥力土壤上的效應研究”(《土壤-植物營養研究文集》1999),主編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整縣農業科技承包項目培訓教材》約20萬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