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志麗

郎志麗

郎志麗,女,滿族,1942年出生,工藝美術家,是著名的麵塑藝術家。現任北京工藝美術工廠工藝美術師。在麵塑藝術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最大的特點是小巧、細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郎志麗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日期:1942年
  • 職業:工藝美術家
  • 性別:女
簡介,背景,麵塑世家,主要作品,傳承藝韻,上海博覽展,奧運文化展,文化傳承人,

簡介

在拳頭大的葫蘆里(10厘米高)裝下一百零八將,半個葫蘆里裝54個,這是她的得意之作。葫蘆里每個人物僅2厘米高,穿著古裝,戴著頭飾,拿著兵器,黑白眼珠分明,人物造型各異,人物的神態還互相呼應著。創作有《關公》、《七仙女》、《百子圖》、《八仙過海》、《四大天王》、《紅樓夢》人物等作品。她大膽採用新材料同麵塑工藝相結合,拍攝了科教片《菌蘑》、《心臟主動脈》等。以微型麵塑核桃人創作了《十八羅漢》、《十二花神》、《福祿壽之星》、《秋翁遇仙》。其作品參加世界少兒作品展並獲獎。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藝術家”稱號,1998年被中國國際名人協會授予榮譽證書,1999年其論文《論麵塑藝術的創新》經世界學術貢獻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獲論文金獎。2005年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

背景

出生於1942年的郎志麗從小在父親郎紹安的薰陶下學著製做面人,6歲左右就能幫父親捏制一些面人手上拿的糖葫蘆、皮球、小白兔等小的物件。1957年郎志麗進入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當年就做出麵塑“穆桂英”並參加了莫斯科國際少兒藝術作品比賽,獲得了優秀獎,一下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1958年她隨父親一起製做了上海大世界新舊對比麵塑造型,這不僅是接受新事物的開始,也是她日後發展創新麵塑藝術的基礎。
郎志麗與其父親郎志麗與其父親

麵塑世家

“麵塑”俗稱面人或江米人,它的淵源可追溯到戰國時的“俑”和漢朝“傀儡”,清朝的《揚州畫舫錄》等古籍上均有記載,在我國民間城鄉廣為流傳。北京“面人郎”郎紹安先生是近代中國著名的麵塑大師,北京郎派麵塑藝術的創始人,滿族鑲紅旗鈕鈷祿氏後裔。解放後多次代表中國到國外進行藝術表演,被國外友人驚呼為“上帝之手”。
郎氏麵塑充分運用揉,捏,揪,挑,壓,搓,滾,碾,剁,撥,按,切等技法對細節不厭其煩地勾勒,製做一絲不苟,細緻入微,武將頭盔上的花紋,衣服褶皺的顏色,旗子上的字跡圖案,人物的眼睫毛、雙眼皮、頭飾髮髻,無一不體現製做的精良,而且都是一次成型,製做之前經

主要作品

葫蘆里每個人物僅2厘米高,穿著古裝,帶著頭飾,拿著兵器,黑白眼珠分明,任務造型各異,人物的神態還互相呼應著。創作有《關公》、《七仙女》、《百子圖》、《八仙過海》、《四大天王》、《紅樓夢》人物等作品。在自然科學上大膽採用新材料同麵塑工藝相結合,拍攝了科教片《菌蘑》、《心臟主動脈》等。在微型麵塑核桃人創作了《十八羅漢》、《十二花神》、《福祿壽之星》、《秋翁遇仙》。其作品參加世界少兒作品展並獲獎。1984年參加中國古代傳統展,1987年獲第十一屆亞運會會標三等獎,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藝術家”稱號,1998年被中國國際名人協會授予榮譽證書,1999年其論文《論麵塑藝術的創新》經世界學術貢獻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獲論文金獎。

傳承藝韻

郎志麗認為自己的父親作為一代名師,在麵塑技法上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至高境界,因此,立志創新是自己的發展之路。
她在麵塑創作中時常以一種女性特有的細膩給麵塑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在顏料上,她將以往的染布平色改為色彩更豐富的繪畫色;在捏制眉毛時,她將麵團揉成粗細不一樣的尖形,讓眉峰和眉梢活靈活現流露出面人的神態。在老一輩麵塑藝人創作核桃麵塑的啟發下,她還創新出在葫蘆里塑造面人的技法,可將更大場景的寓言故事在葫蘆里得到體現。由於她經常用心去觀察社會和日常生活,並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出新出奇,使麵塑作品更加具有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創作表現潘多登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的麵塑作品中,她利用透明材料和其它工藝仿製的冰凌,效果極佳。此後又借鑑了玉器、臉譜、彩繪等姐妹藝術融到麵塑創作上,並創出了仿珊瑚、仿象牙等新作品,極受歡迎。
麵塑《玉米蟈蟈》麵塑《玉米蟈蟈》
郎志麗不斷探索突破傳統作品的局限,在作品大型化、微型化和集成化上進行了積極嘗試。她的微型作品在一個拳頭大小的葫蘆里(10厘米高)裝下了一百零八將,葫蘆里每個人物僅2厘米高,穿著古裝,戴著頭飾,拿著兵器,黑白眼珠分明,人物造型各異,人物的神態還互相呼應。類似作品創作有《關公》、《七仙女》、《百子圖》、《八仙過海》、《四大天王》、《紅樓夢》人物等。

上海博覽展

剪紙、皮影、麵塑、風箏,在上海首屆民族民間藝術博覽會(下簡稱“民博會”)2005年,上海展覽中心再度被這些色彩艷麗、精雕細鑿、造型各異的藝術品裝點。從今天開始,又一屆民博會將5000多平方米的展廳打造成各地民族民間藝術的“秀場”,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藝術大師將現場表演各自的“絕活兒”,其中的經典作品將在展覽結束後留在上海。
作品作品
北京麵塑大師郎志麗的“麵人兒”被放置在葫蘆、核桃殼等做的“房子中”,並營造了各種環境,改變了單個“麵人兒”的單調;上海剪紙藝術家李守白將剪紙的圖案移到小巧的掛飾上,形成了展出的“社火”系列工藝品。“傳統剪紙的功用離現代生活較遠,當作為現代生活裝飾的時候也只能用鏡框掛著,形式單一。”李守白說,“用傳統的手法和材料的同時,給民間藝術引入新的形式無疑拓展了其生存空間。”

奧運文化展

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到來,體現人文奧運精神,展現民間文化的內涵,展示民間藝術傳人的成果,由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協辦的“迎奧運民間藝術展“將於2007年6月26日至7月6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辦。此次展覽被北京奧組委列入第五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展覽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既散發著濃郁的民間氣息,又體現著清新的時代特色;既有表現喜慶吉祥的傳統題材作品,也有表現奧運內容的作品。
主辦方稱,本次展覽將有近百餘名民間藝術家及工藝大師們的作品參展。展覽作品流派紛呈、風格多樣,基本上展現了京城民間藝術全貌,同時也有少部分外省市的作品,約有500件民間藝術品參展。展會上,將有風箏、麵塑、泥塑、臉譜、剪紙、皮影、絹人、毛猴、草編、蠟染、扎染、毛猴、草編、刺繡木雕絹花、內畫鼻煙壺、烙畫、瓷、印紐絨鳥、彩燈等30多個藝術門類與市民見面。郎志麗(面人郎傳人)的作品也在其中。
郎志麗郎志麗

文化傳承人

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命名。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指出:傳承人銳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瀕危的根本原因。今天首批獲得“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命名的共有166位民間藝人,他們所傳承的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民間文學、民間表演藝術、手工技藝和民俗技能四大類。傑出傳承人的調查認定和命名工作於2005年3月啟動,經過兩年多在全國範圍的調查、推薦和專家論證與評定、公示,最終認定了這首批主要包括郎志麗在內的166位。
國民協對所有認定的傳承人的生活的文化背景、地域特徵、
民俗習慣及其傳承史、口述史、技藝過程、藝術特點和代表作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細緻的整理,建立起了完備的檔案和資料庫。由中國民協編撰的《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名錄(第一批)》和3種示範性的傳承人個人成就調查整理圖書也在今天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據悉,第二批傳承人的調查、認定工作又在組織實施中。
傳承文化傳承文化
郎志麗 女,1942年9月生,北京人,滿族。中共黨員,北京工藝美術工廠工藝美術師。北京市青年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會常委,中國工藝美術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會常委,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雕塑委員會會員。主要成果:其麵塑藝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創作有《關公》、《包公》、《七仙女》、《百子圖》等作品。另創作有《十八羅漢》、《十二花神》、《福祿壽之星》等微形麵塑核桃人。另外在10厘米的小葫蘆內塑群體人物《八仙過海》。其作品參加世界少兒作品展並獲獎,1984年參加中古傳統展,1987年獲第十一屆亞運會標三等獎。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藝術家”稱號。事跡被收入《中國婦女500傑》、《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