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銅陵市郊區)

郊區(銅陵市郊區)

郊區隸屬於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地跨長江兩岸,貫穿皖江四市,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0°54′24.75″, 東經117°47′44.46″。郊區有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大士閣、南泉寺遺址、吳氏宗祠等景點。

區域面積650餘平方公里,人口近25萬人,現轄一鄉五鎮兩個辦事處和一個區直管社區,下轄62個行政村、14個社區、3個居委會。區委下轄14個黨(工)委、10個黨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郊區
  • 外文名稱:outskirts
  • 別名:瀾溪、鵲江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安徽省銅陵市
  • 下轄地區:1鄉5鎮2個辦事處和一個區直管社區
  • 政府駐地:橋南街道
  • 電話區號:0562
  • 郵政區碼:244000
  • 地理位置:中國華東
  • 面積:650平方千米 
  • 人口:25萬人(2018年) 
  • 方言吳語-宣州片-銅陵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大通古鎮、和悅洲、大士閣、淡水豚保護區
  • 機場九華山機場
  • 火車站銅陵站銅陵北站
  • 車牌代碼:皖G
  • 行政區劃代碼:340711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勢,氣候,自然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社會保障,基礎建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交通,風景名勝,榮譽,

建制沿革

1956年10月,銅陵縣橫港鄉(郊區前身)劃歸銅官山市領導。
1957年2月18日,橫港、銅興兩鄉合併,成立銅港鄉。
1958年10月,銅港鄉改為銅港超英人民公社,實行鄉社合一體制。
1959年4月,銅港超英人民公社改為銅港人民公社,同時成立管理委員會。
1960年12月,成立銅港區人民委員會(轄銅港公社、獅子山公社、新廟公社)。
1963年3月,撤銷銅港區,同時撤銷獅子山公社和新廟公社,恢復銅港公社建制。
1964年7月,銅港公社隸屬銅陵特區。
1968年3月,成立銅港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2年1月,成立銅陵市郊區革命委員會(郊區、市農林水利局、銅港公社合署辦公)。
1974年4月,撤銷銅陵市郊區革委會,恢復銅港公社革委會。
1976年5月,恢復郊區革命委員會,與銅港公社合署辦公。
1976年6月,撤銷銅港公社革委會,成立銅陵市郊區革委會。
1981年12月,成立銅陵市郊區人民政府,隸屬銅陵市人民政府領導。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銅陵市郊區下轄2個鎮1個鄉2個社區(大通鎮銅山鎮灰河鄉橋南街道安慶礦區街道);區政府駐橋南街道。
2018年10月,安徽省政府批准將樅陽縣老洲鎮、陳瑤湖鎮、周潭鎮劃歸銅陵市郊區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郊區地跨長江兩岸,貫穿皖江四市,與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江南集中區一河之隔,位於銅池一體化的核心地帶,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0°54′24.75″, 東經117°47′44.46″;區域面積260平方公里。
銅陵市郊區

地形地勢

郊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交接地帶,境內有平原、丘陵、台地、沙洲和低山等多種地形,北部臨江為衝擊平原,海拔在8-10米左右,呈狹長狀態,地勢平坦開闊,以長江漫攤階地為其主要地貌形態。南部及東南部多為低山地區,海拔一般在300米-500米左右。區內東南地勢高,西北地勢低。

氣候

郊區境內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春夏多雨,年平均氣溫16.2℃,極端最高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1.9℃,無霜期年平均為230天,全年日照為2000~2050小時。常年風向規律鮮明。冬季東北風,夏季西南風,風速一般為1.9~2.8米/秒。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00年,郊區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金屬非金屬燃料石灰石等20多種,儲量豐富。其中:金礦儲存合金數量約3噸,原礦含金量4~5克/噸;鐵礦磁鐵礦產量150萬噸,原礦絕大部分為褐鐵礦,含鐵量46~65%;銅礦產量220萬噸;硫礦儲量50萬噸,含硫量30~42%,原礦為硫鐵混合物;煤礦地質儲量600萬噸;石灰石儲量有2億噸。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00年,郊區人口64310人,其中:農業人口34369人,非農業人口29941人,人口密度456.37/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9月,郊區戶籍人口8萬餘人,常住人口近10萬人。

民族

截至2000年,郊區民族以漢族為主,有回族蒙古族土家族滿族侗族壯族苗族藏族、達翰爾維吾爾族朝鮮族彝族布依族共13個少數民族。

經濟發展

綜述

截至2013年,全年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億元,可比2012年增長12%。完成全部財政收入9.22億元(不含海關),同比2012年增長1.2%;其中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2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5%。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7.1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41.5%。完成招商引資內資10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8.7%;外資5008萬美元,同比2012年增長15.7%。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0元,同比2012年分別增長14%和16%。
郊區(銅陵市郊區)
截至2014年,郊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14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8%;財政收入9.6億元(不含海關),同比2013年增長3.9%;億元以上招商項目引進內資61.5億元,吸引外資5046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00元,同比2013年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同比2013年增長10.5%。

第一產業

截至2012年,郊區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3萬畝,完成糧食產量1.6萬噸,蔬菜產量2.6萬噸,肉類總產量2500噸,禽蛋產量600噸,水產品5800噸;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6億元。培育農產品品牌25個、綠色食品認證2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市級以上示範合作社11家,湧現市級以上農民創業致富帶頭人68人。完成農林水基礎項目投入1500餘萬元,實施了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退耕還林後續產業鞏固成果等項目。
截至2013年,郊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2億元。
截至2014年,郊區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億元,特色農產品品牌增至28個,新增國家級專業示範合作社1家、省級示範家庭農場1家、市級龍頭企業10家,爭取扶持資金330萬元。

第二產業

截至2012年,郊區2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8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5.8億元,分別同比2011年增長6.5%和17.5%。關閉2家高耗能企業,取締3家小選礦廠和1家小冶煉廠,淘汰落後產能120萬噸。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以上。
截至2013年,郊區新增規模以上企業9家,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131億元。
截至2014年,郊區關閉8家高能耗企業,淘汰落後產能70萬噸。安排套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400萬元,轄區企業完成技改投資37億元。4家企業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區共申請發明專利165件,授權專利34件。
截至2015年,郊區有企業800家左右(其中工業企業122家),規上企業3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其中規上企業6家),民營科技企業52家。

第三產業

截至2012年,郊區某影視傳媒公司投拍的新片《老男人變奏曲》、《第一次牽手》公映;某影視動畫公司製作的首部原創動漫片《大嘴兔說故事》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提名。全年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3家,限額以上批零和住宿餐飲企業12家。完成服務業增加值12.27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16%;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17%。
截至2012年,郊區完成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3.3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41%;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收入22.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42%。
截至2013年,郊區新增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30家,實現三產增加值1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9.5%。
截至2014年,郊區新增限額以上企業10家,其中限額以上物流企業5家。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截至2014年,郊區精心組織實施28項民生工程,配套資金1383.5萬元。在安徽省率先完成漁民上岸安居工程,347戶漁民告別以船為家歷史,實現陸上安居。推進2844套保障房建設和380戶農村危房改造,基本完成造紙廠家屬區、上富強村、長江七組等老舊棚戶區和城中村搬遷改造工作。完成老民師、老獸醫等“老字號”人員待遇發放。落實良種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資金1822萬元。城鎮新增就業3697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完善“1+6”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均提高10%。瀾溪、竹園2個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成運營。
郊區(銅陵市郊區)

基礎建設

截至2013年,郊區修建道路10000餘米,完成綠化1090畝,清理當家塘45口,粉刷老舊房屋和圍牆15000餘平方米,建設文化牆5000餘米。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郊區完成5所學校6棟教學樓7000平方米校舍建設任務。加大接送學生社會車輛的監管力度,強化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學校由20所調整為14所。實施學前兩年免費教育。羅家村幼稚園、顯化幼稚園、金路幼稚園按期開園。
距2016年官網信息顯示,郊區有學校12所,教學點2個,公辦幼稚園5所。全區共有在職教師370餘名,其中專任教師367人,國小高級教師241人,中學高級教師6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全區學校、幼稚園在校(園)學生3044人,其中:在園幼兒472人,在校小學生2572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2年,郊區申報市級以上各類科技項目23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6項。新型微型耐超高壓片式(SMT)變壓器等一批項目獲得國家級創新資金項目立項。
截至2015年,郊區有省級備案的企業科技孵化器1個、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家。2014年,全區專利申請量264件,授權量12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63件,授權量34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7.49件,遠高於全省2.66件/萬人水平。某公司的“內置網型緩控釋肥”、新視野科教文化傳播公司的“可防震演習地震模擬器”、“伺服驅動式防震演習地震模”,某公司的“微型片式TBX系列升壓變壓器”、某公司的“抗衝擊耐磨合金複合板材料”被認定為安徽省2014年度高新技術產品。

文化事業

截至2013年,郊區文化企業和工作室增至32家。《超萌寶貝》、《白姜傳奇》等電影完成製作。
截至2014年,郊區建成區級圖書館、文化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並免費向公眾開放。2014年,大通鎮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醫療衛生

截至2000年,郊區有1所醫院、1所衛生院:銅陵市第三醫院、灰河鄉衛生院;有19所衛生室,鄉村醫生33人。
截止2015年11月,郊區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化電子建檔數72775,建檔率達92.12%;適齡兒童免費接種第一類疫苗、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90%,建卡率達95%;孕產婦系統管理率、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和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分別達86.9%、87.3%、91.4%;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數分別為8000、9193、1801,規範管理率分別達83.24%、84.93%、99.11%;65歲以上老年人、0-3歲兒童中醫藥管理數分別為5772、2605,覆蓋率分別為60.06%、91.4%;發現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規範管理數為263,規範管理率達95.11%;傳染病疫情報告及時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率達到100%;衛生監督協管覆蓋率100%。

交通

郊區境內有長江黃金水道9.2公里,銅陵長江大橋、京台高速、滬渝高速、銅九鐵路、寧安城際鐵路等穿境而過。

風景名勝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於2000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負責白鱀豚和長江江豚等珍稀動物的保護工作。銅陵淡水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長江安徽段長約58公里,管理範圍從樅陽縣老洲至銅陵縣金牛渡,總面積31518公頃,有水生生物標本館、水族館各一座,有學術報告廳和多媒體演示廳。2009年,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被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郊區(銅陵市郊區)
大士閣
大士閣為佛教勝地,前身“相水寺”,亦名“普濟寺”,坐落老鎮下(今冬粉坊),依山臨河,景色清幽,寺宇壯觀,為通河兩岸群寺之首。大士閣被譽為九華山的“頭天門”,歷代戰亂,皆為兵家棲身之所,日軍侵占時遭焚。改革開放以來,廟宇得到重修。大士閣數百年來,寺內圓寂僧侶均埋葬於廟宅後的山林中,故存墓葬群,石碑林立。墓葬群已修整,整齊排列,環境整治有序。1990年8月被公布為銅陵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郊區(銅陵市郊區)
南泉寺遺址
南泉寺遺址位於銅陵市郊區銅山鎮南泉村西南,東北距銅陵市區約100餘公里,距銅山鎮政府和南泉村分別約3公里和1.5公里。遺址四面環山,自然環境十分優越。據明代嘉靖《池州府志》記載:南泉寺,在(府)城西南七十里南泉山,唐貞元年所建,大和七年宣稱陸公亘請賜額“南泉承恩寺”。當地傳說寺廟的始建者為九華山地藏王—新羅王子金喬覺的舅舅所建,當時的名聲曾高過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僧侶眾多。至文革時期,寺廟遭毀,地面建築已蕩然無存,僅餘下一些房屋的基礎、石階、石塔塔帽和大片竹林中的僧侶墓。如今每逢初一、十五,附近居民前來進香、還願。南泉寺現已成一片廢墟,僅存一些房屋的基礎、石階及附近竹林山間一些石塔帽和僧侶墓。寺廟的具體範圍不清,據現場勘查估算,廟基部分約6400平方米,整個寺廟範圍應超過1萬平方米。
郊區(銅陵市郊區)
吳氏宗祠
吳氏宗祠位於銅陵市郊區銅山鎮南泉村嶺山吳自然村境內,坐西北朝東南,前方200米處為千山山脈。該宗祠為徽派建築風格,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由門前廣場、八字外牆、門樓、前院、前庭、天井和後廳(享堂)組成,享堂兩側開有外向的側門,前庭、後廳各有南北兩排八根木立柱,享堂設有祭台,前廳上掛“忠愛堂”,據現代吳氏家族後人告之,吳氏宗祠始建於宋代,現存建築為明清時期,上世紀末對局部進行了維修。吳氏宗祠主體保存較完好,徽派建築風格,穿斗式與擴梁式相結合,門樓、外八字牆以及享堂部分基本為現代重修或改建。

榮譽

截至2015年,郊區連續三屆榮獲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區稱號,2014年度銅陵市科技工作考核獲得第一名,安徽省第三批智慧財產權強縣試點工程中期考評榮獲第一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