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姓

郅姓

郅姓人在山東境內的聚居地主要在濟南商河、濱州惠民、菏澤牡丹區鄄城曹縣、泰安、禹城等地。全國範圍內,北京、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天津、內蒙古安徽等省都有郅姓人分布。其中,河南省宜陽縣趙堡鎮和鞏義郅姓人較為集中。河南省許昌市許昌縣桂村鄉郅莊村和襄城縣紫雲鎮下有郅莊,全村多數都是郅姓。河北省邢台寧晉縣有少部分郅姓。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有一個郅家寨村,村中大多人姓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郅姓
  • 出處:《潛夫論·志氏姓》
  • 歷史典故鐘鳴鼎食
  • 聚集地:山東境內的聚居地主要在濟南商河
主要來源,歷史典故,歷史名人,郅家莊,惠民郅姓,發展歷史,

主要來源

潛夫論·志氏姓》記載:“姞姓之別,及漢,河東有郅都,汝南有郅君章姓音與古同,而書其字異。”因為姞姓是黃帝之二十五子所的十二姓之一,所以此支郅姓當為黃帝後裔。
古今姓氏書辨證·五質》記載:“郅:時國名。後世因以為氏。”

歷史典故

成語:鐘鳴鼎食
釋義:鐘: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出處:
《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簡微耳,濁氏連騎。馬醫,淺方張里
锺。”
意思是說:“磨刀本是小手藝,而氏靠它富到列鼎而食。賣羊肚兒本是微不足道的事,而濁氏靠它富至
車馬成行。給馬治病是淺薄的小術,而張里靠它富到擊鐘佐食。”

歷史名人

郅都:(生卒年代待考),西漢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人,漢景帝時期維護封建秩序的名臣。
長沙太守郅渾以及其子、冀州太守、尚書令、京兆尹郅壽,晉有郅輔,唐朝有節度使郅昌,元朝有武安尹郅朗,明朝有滕州判官郅周義,當代有戰鬥英雄郅順義等。

郅家莊

“我對姓氏比較感興趣,在咱濟南著名的華山西邊有個村子叫郅家莊,我曾經去過。據說那裡以前有很多郅姓人居住,但是現在已經沒有郅姓人了。郅,是個比較少見的姓氏,貴報是不是可以關注一下?”王克明是一位70多歲高齡的熱心讀者,在連續關注了本報《人文壹周》關於山東稀有姓氏的專題報導後“按圖索驥”,撥通了本報電話。“郅”這個姓氏便隨即走進了記者關注的視野。
“據我所知,禹城地區沒有其他郅姓人的聚集村鎮了,郅辛村郅姓人的規模在省內也算是數得著的。”祖籍山東禹城市辛寨鎮郅辛村的郅建勇告訴記者,他的老家郅辛村共有村民700多人,郅姓人占了50%,有300多人。“我也曾在地圖上意外地發現了華山附近的郅家莊,當時興奮地以為那裡一定住著不少我們同姓人,後來聽說這裡已經‘名不副實’了。”記者剛拋出“華山郅家莊”這個話題,郅建勇便接著說道。他同時推測泰安一帶的郅姓人可能與華山的郅家莊有些淵源,這一推測或可成立,尚需進一步文獻資料加以佐證。

惠民郅姓

郅九如是郅建勇的叔爺爺,是禹城地區郅姓家譜第二次修訂的主要組織者。“我們禹城地區郅姓人的一世先祖叫郅生美,300多年前為了擺脫家庭貧困攜子女離開祖居的惠民來到禹城郅辛莊。當時這裡叫劉家莊,一世祖到了以後帶領全家辛勤勞作,人丁逐漸興旺、家業日益壯大,到郅生美孫子一輩已經成了這一帶的大戶人家,村子後來就改名為郅辛村了。” 郅九如還告訴記者,七世祖晶驫(biāo)、八世祖秀村曾回老家惠民認族聯宗,但當時交通不便,又無確切地址,所以未果。“現在交通和信息發達又便利,1999年,我們和惠民、商河兩個地方的郅姓族人取得聯繫,三地以家譜為依據連了宗,還依照約定清明的時候在我們禹城的郅辛莊舉行了聯宗祭祖典禮。”
在究竟哪裡是山東郅姓人的源頭這個問題上,惠民和商河兩地的郅姓人曾有過爭論,但根據禹城地區郅姓人家譜的明確記載,禹城的郅姓人確乎出自惠民,“但惠民現在的郅姓人卻很少了,只有30多人;而商河地區前郅家村和後郅家村的陣容比較龐大,加起來有600多人吧,是一個比較大的支派。”郅九如告訴記者。
郅九如還向記者介紹,台灣為數不多的郅姓人分布在台北、台中和高雄三地,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從山東遷過去的。而在全國範圍內,位於河南中西部的鞏義市、河南北部的滑縣,河北的大城縣、易縣,山西的定襄縣、聞喜縣、洪洞縣等地都是郅姓人相對聚集的地區。
“前兩年河南鞏縣的郅恆山曾和我們禹城郅姓人聯繫過,他去過山西洪洞,說是在那裡找到了相關資料,證明山西洪洞縣是郅姓的發源地。”郅九如這樣說。

發展歷史

出自上古八大姓氏之“姞”
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係,因此,上古八大姓,都從“女”旁,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關於上古八大姓有兩種說法,一說為:姜、姬、姚、嬴、姒、妘、妊、媯;另一說為:姬、姜、媯、姒、嬴、姞(jí)、妘、姚。郅姓即出自第二種說法中的姞姓。
姞與姬同源,都起源於黃帝軒轅氏。據《國語·晉語四》記載:“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巳、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韋昭曾加注說明,黃帝以功德為準繩,給其中十四個兒子賜予了姓氏,其中有兩個姓姬、兩個姓巳,即十四個兒子分享十二姓。十四個得姓的兒子中有一個為古代五帝之初“黃帝部族聯盟”中“姞姓部族”的首領,黃帝賜其姓為“姞”,姞姓兒子得姓後建立了古老的姞姓氏族。隨著姞姓氏族子孫的繁衍發展,從“姞”中逐漸派生出吉、雍、燕、鄂、密須(密、須)、闞、嚴、光、羊、楊、孔、尹、蔡、魯、允、斷、敦、逼、郅、雖等姓氏。所以,有郅姓人認為黃帝的姞姓兒子是自己的得姓始祖。
郅都:令豪強聞風喪膽的“蒼鷹”
郅姓名人郅都是西漢時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時期曾被譽為鐵面無私的“蒼鷹”,是山西和山東兩地郅姓人都津津樂道的人物,因為他祖籍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人,又曾被漢景帝拜為濟南太守。
對於“酷吏”一詞後人在理解上多與前人有偏差,漢代時,酷吏非但不含貶義反具有褒揚之意,代表著對皇帝的高度忠誠、對社稷絕對維護和對犯罪人的嚴懲不貸。郅都對黃帝的忠誠可從《史記·酷吏列傳》的記載中略見一斑:郅都者,楊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時,都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嘗從入上林,賈姬如廁,野彘卒入廁。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賈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陛下縱自輕,柰宗廟太后何!”上還,彘亦去。太后聞之,賜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驅趕野豬的英勇之為使郅都得到了皇室的賞識和重用,而郅都在民間的成名則是從鎮壓豪強開始的。據《史記·酷吏列傳》記述,因為漢初政府倡導“無為而治”的寬鬆政策,地方豪強地主勢力迅速膨脹,他們在地方恣意橫行、欺侮百姓、蔑視官府、不服國法,濟南郡的瞷(jiàn)氏家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們擁有三百多口人,依仗自己宗族戶多人眾又強勢經常與官府作對,地方官依據慣法不能加以制服,於是漢景帝拜郅都為濟南太守。郅都上任後採取了以暴制暴的酷烈策略,捕殺瞷氏首惡、推行嚴法,開創了西漢以嚴厲手段打擊豪強之先河。經過一年的治理,惡勢力非被斬殺即被鎮壓,濟南郡形勢安定、百姓安居。郅都鐵面無私、雷厲風行的摧折濟南豪強,影響極大、收效頗豐,周圍十幾郡太守對他佩服有加,地方豪強實力對他聞風喪膽,而濟南郡的百姓則對他敬佩不已。
新增:在山東省新泰市羊流鎮官橋村及周邊村有很多郅姓的人。郅姓在新泰市除官橋村外還在西南關還有一支,官橋村老林(墓地)有一古墓碑,記載了新泰郅姓人的來源——山西洪洞。
新增:在河北趙縣雙廟村有郅姓約1000人。
河北雞澤縣雙塔鎮東雙塔村有一郅姓家族
陝西府谷縣孤山鄉郅家寨有一郅姓家族,部分已遷至內蒙的巴盟、包頭一帶。
山東菏澤牡丹區郅莊村95%以上都是郅姓約有800人,另外鄰村郅堂村也多數為郅姓。
河北巨鹿縣後辛莊村有郅姓家族,約200-30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