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琦(美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邵琦,書齋名“渠宜書屋”一九六三年出生於上海,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美術史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書畫院畫師;曾任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繪畫研究季刊·朵雲》編輯、部主任,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著有《書屋小記》《中國畫文脈》《晚明以來中國畫的語境與語義》《托古改制》《胸中逸氣》《入纘大統》《浣卻鉛華》等;畫集《只在此山中》《上海書畫名家精選·邵琦》等;主編《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史略》《二十世紀中國畫討論集》等;合著《造物設計史略》《松江畫派》《徐黃體異》《中國畫心性論》《創造與永恆》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琦
  • 別名:渠宜書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一九六三年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 代表作品:書屋小記、中國畫文脈、晚明以來中國畫的語境與語義、只在此山中
主要著作,主要畫集,學術履歷,工作態度,

主要著作

《書屋小記》
邵琦著。《書屋小記》。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十月。
內容簡介:
藝術欣賞的虛無縹緲是緣於標準的失落,藝術評論的語焉不詳是緣於立場的交織。作者兼具畫家與學者身份,以一種知彼此的超然思辨藝術,在書屋裡隔絕名利的紛擾,還原藝術的本原,為我們提供了可靠觀念。這本書是關於藝術的《思想錄》,也是對當代藝術生態的根本性批判。
《中國畫文脈》
邵琦著。《中國畫文脈》。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二〇〇五年一月。
內容簡介:
《中國畫文脈》是邵琦先生1991年發表於《朵雲·中國繪畫研究季刊》的名文,經本要增補而成,系統論述了中國畫生存和發展的文化血脈,並由尹洛先生撰寫導讀文字。
中國畫是中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具體文化樣式之一,因而,中國畫的存在和演化大抵可以看作是中國文化的存在和演化的一個縮略,對中國畫中一些典型現象的認知,例如中國畫對意境的追求和創造,山水畫又何以為中國繪畫中的一個大系,“非師而能”的文人畫是怎樣產生的等等……我以為都必須在把握中國畫的存在和演化的文脈——連續性的基礎上才能有實際、客觀的描述。
《晚明以來中國畫的語境與語義》
邵琦著。《晚明以來中國畫的語境與語義》。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一月。
內容簡介:
“吳門畫派”以後的中國繪畫,進入了一個歷史的嬗變時期。
中國繪畫在晚明進入歷史的嬗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從繪畫流派的變遷上看,盛極一時的“吳門畫派”伴隨著“吳門四家”的過世而漸趨式微,而隨之崛起的是“松江畫派”;其二,在這一流派的變遷背後,是一段繪畫觀念爭訟的漸次平息,即由“吳門畫派”的重"理",過渡到“松江畫派”的論“筆”。
......
因此,出現在晚明的繪畫流派的這一變化是直接關聯到繪畫煙花的內源性的變化。也正是這種內源性的變化,決定了繪畫的這一變遷不僅是深刻的,也是持久而廣泛的。
《托古改制》《胸中逸氣》《入纘大統》等
邵琦。《托古改制》《胸中逸氣》《入纘大統》。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二〇〇六年。
內容簡介:
山水畫是中華文明的獨特產物。千餘年來,它作為中國繪畫的最大門類及其藝術成就的集中體現,作為中國人觀照自然、闡釋世界和承載其觀念意義的一種重要方式,以鮮明的文化品格、豐富的表現形態,參與了中華民族藝術精神和人文氣象的建構。20世紀以還,伴隨著社會的巨大變遷,山水畫的文化滲透力儘管有所削弱,但為其提供並不斷滋養著後來人的價值的形式淵藪,仍然以其既作用於現實藝術情境,又作用於主體認知結構的雙重效應,深深鍥入當今時代。
《托古改制》主要闡述元初三家的山水畫。
《胸中逸氣》主要闡述元代黃公望、方從義、倪瓚等人的山水畫。
《入纘大統》主要闡述清初的四王畫派山水畫。
《浣卻鉛華》等
邵琦。《浣卻鉛華》。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二〇〇八年。
內容簡介:
花鳥畫是中國繪畫中最富於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現門類。兩千年來,它通過從自發到自主的審美方式和中國式的賦、比、興手法,抒情達意,托物言志,形象化地體現了東方世界的宇宙自然觀。它歷經發生、發展、成熟到升華變化的漫長行程,流匯著民族與時代的人性內涵,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態參與了中華文化精神和人文氣象的建構。與此同時,它也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一方面不斷地調諧自身來適應變化著的審美需求,一方面又潛移默化地塑造和改造著人們的審美情趣,甚至對主體認知結構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浣卻鉛華》主要闡述元代的花鳥畫。
元代的花鳥畫如同元代的山水畫一樣,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這一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名家接踵、佳作紛呈的墨竹墨梅所決定的。竹、梅和蘭、菊,是經典的具有象徵君子品性的花鳥畫題材,即所謂“四君子”。這種以香草寓意君子品性,大抵可以把屈原的吟詠作為一個標誌,而魏晉時期的名士舉止,則是將這種呈現在屈原筆下的象徵意義漸次定位於梅、蘭、竹、菊的重要環節,《世說新語》的記載則在文學上賦予特定的花草事物以特定的人的品性。伴隨著繪畫自身的成熟與演化,宋代以來,這些原先在文學上被賦予特定象徵意義的植物,順理成章地成為繪畫的特定題材。這一順理成章,是由繪畫作為一種藝術樣式在其自身的演化進程中與相關的文學(詩)、書法藝術的血緣關係給定的。與音樂、詩歌、書法等藝術樣式相比較,繪畫是晚成的一種藝術樣式。繪畫在晉唐之際方才呈現出作為一種藝術樣式的成熟形態。
《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史略》
邵琦主編。《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史略》。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二〇〇九年一月。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史略》簡略介紹了我國古代的設計思想歷史。全書內容按照朝代的先後順序編排:先秦、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代、清代。每個朝代都相應地介紹了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作品和思想。儘管《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史略》內容不算詳盡,但也大致概括出了我國古代的文藝設計思想全貌。
目錄:
緒論
第一章、先秦的設計思想
第一節、大匠造物——墨子
第二節、大巧若拙——道家
第三節、文質彬彬——儒家
第四節、不役耳目——《尚書》
第五節、盡飾之道——《禮記》
第六節、規矩為度——《韓非子》
第七節、和出於適——《呂氏春秋》
第八節、知者創物——《考工記》
第二章、秦漢的設計思想
第一節、君形者論——《淮南子》
第二節、同類相動——董仲舒
第三節、心聲心畫一——揚雄
第四節、自相副稱——王充
第三章、魏晉的設計思想
第一節、以形寫神——顧愷之
第二節、氣韻生動——謝赫
第三節、施用有宜——劉晝
第四章、隋唐的設計思想
第一節、吳帶當風——吳道子的畫風與隋唐設計思想趨向
第二節、海納百川——文化的融會與設計的綜合
第三節、善運眾工——《梓人傳》
第五章、宋元的設計思想
第一節、觀之以理、邵雍
第二節、格物致知——朱熹
第三節、制器尚象——鄭樵
第四節、真形真數——沈括
第五節、營造法式——國家頒布的造物設計規範
第六節、梓人遺制——薛景石
第七節、簡約平淡——“文治”影響下的造物設計思想
第六章、明代的設計思想
第一節、知行合一——王守仁
第二節、日用即道——王艮
第三節、天工開物——宋應星
第四節、天機人力——《園冶》
第五節、隨方制象——《長物志》
第六節、巧法造化——《髹飾錄》
第七章、清代的設計思想
第一節、“由王返朱”——清初的造物設計思想
第二節、經世致用——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第三節、閒情偶寄——李漁
第四節、清式則例——“樣式雷”及其建築設計
第五節、歐風東漸——中西交流與師夷長技
主要參考文獻
《二十世紀中國畫討論集》
邵琦主編。《二十世紀中國畫討論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七月。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中國畫討論集》就20世紀以來的中國畫理論思維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五十餘篇論文,按其發表時序彙編成集,希望以此為這個時代的中國畫提供一份思想觀念背景的參照。選文多數涉及中國畫特性、中國畫現狀與前景、中國畫發展諸問題的討論,作為特定時代思潮的產物,尤為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畫自設或被設的種種處境以及對待相應處境的不同態度。在“圖像”或曰“數像”極大地改變著人類的視覺方式,藝術上的“語言學”意義日益為“語用學”意義所掩抑的當代時代,有機肝來尋繹和關注這些既構成了過往之必然又誘導著未來之或然的思想風雲,也許會比這些思想風雲的當事人更能感受時代脈搏的強勁跳動,更能領略中國畫命題對於20世紀中國人的重要意義。這是因為,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長度,使原來由中國畫命題統控的話語所壓抑的差異的自在性和延異的原生性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解放,從而有可能向我們敞開那些由於各種原因而被當時語境所遮蔽了的內涵。

主要畫集

《只在此山中》
石建邦編。《只在此山中》。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二〇一一年八月。
內容簡介:
邵琦是海派山水的中青年代表人物。《只在此山中》收入邵琦山水畫作品60餘幅,均為其代表性作品。本書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教授題寫書名,章汝奭先生題寫弁言,美術史論家范景中教授題跋。
《上海書畫名家精選·邵琦》
上海書畫院編。《上海書畫名家精選·邵琦》。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二〇〇八年十月。

學術履歷

2013年
《題跋的尷尬:乃是對中國畫認識上的尷尬》《美術觀察》約。
《山水畫家的別調:荷花》載《純美術·清真芙蕖》山東美術出版社。
《渠宜書屋札記·十四》《東方早報·藝術評論》2013、7、8。
《百花齊放:新中國時期的海派美術》《中國藝術宮館刊》第一期。
《江南園林:中國藝術私人化進程中的極則》《吳江文學》2013年第一期。
《薛邃訪談》《書與畫》2013年第五期。
《渠宜書屋札記·七》《東方早報·藝術評論》2013、5、13。
《有意思的何曦》載《藝術當代》2013年第二期。
2012年
和薛邃進行對話訪談,內容收入《薛邃畫集》。
發表文章《先做他一陣再說——彭小佳的雕塑》,《當代藝術新聞》2012第9期和《藝術當代》2012第7期。
出版著作《晚明以來中國畫的語境與語義》,山東美術出版社。
發表論文《歷史在向我們所要標準》和《無奈的“有趣”——關於繪畫中的寫生》先後載於《榮寶齋》。
發表論文《中國畫文脈與語境》,載於《人民藝術家》。
《渠宜書屋札記》連載於《東方早報·藝術評論專刊》。
“唐人詩意——邵琦山水畫展”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
山水畫《暗霜》發表於《書與畫》2012年第11期。
書法作品《行書斗方》和山水畫作《天籟》發表於《書與畫》2012年第9期。
山水畫四小卷參加“林泉高致——風、霜、雨、雪展”,先後在海闊美術美術館、陸儼少藝術館和徐匯藝術館展出。
《唐人詩意圖》系列作品6幅和朱淳撰寫的評論文章,載於《中國水墨》。
山水畫一幅書法一幅參加上海市文聯和上海書畫院主辦的“書畫同源”。
在徐州參加“明心見性——王書俠、邵琦山水畫作品展”。
作品10幅(冊頁)參加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中國當代畫家》編委會策劃的“筆墨三味——當代中青年實力派畫家展”,先後在浙江蕭山湘湖美術館、紹興青藤藝術館和成都美術館展出。
《山水》作品刊發於《上海書畫》總第九期。
參加由上海書畫院主辦的“寄情丹青·海上名家迎春邀請展”。
2011年
作品《澄江清暉》、《密樹清風》收入《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集·第一輯》,江西美術出版社。
作品《石壁松雲》、《雨余雲氣濕》、《秋江釣艇》、《煙澹欲無山》、《林影半潭春》、《浩歌向夕霽》,和陳翔文章《詩意地耕耘》、江宏文章《這就是暢神了》同時刊發於《中國水墨》第六輯刊發。
發表論文《王維繪畫工作室考》、《繞不過去的“四王”》,先後載於《東方早報·藝術評論專刊》。
作品《秋江澄色》等六幅參加中央電視台《中國當代畫家》編委會主辦的《以畫為寄——中國當代文人書畫名家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並收入《以畫為寄——中國當代文人書畫名家邀請展作品集》(朱良志撰文評論)。
出版畫冊《邵琦山水畫——只在此山中》(石建邦編),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品《松雲書屋》參加由上海書畫院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畫小品展”。
參加由海闊美術館主辦的“林泉高致·摩詰詩意展”。
發表論文《僭越與遮蔽》、《精神與神韻》、《海派無派》,先後載於《榮寶齋》。
發表論文《王微〈敘畫〉解讀》,載於《上海中國畫院通訊》2011年第2期。
2010年
《松風如雨動天簧》等9件作品發表於《書與畫》2010年12期。
參加由海闊美術館主辦的“林泉高致——2010年上海山水畫邀請展”。
發表文章《中國美術的轉型:現代性轉向自我性》,載於《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9月7日“藝術學”版,後收入《“四大主義”與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中國現代美術之路系列研討會文集之二:上海研討會》,人民美術出版社。
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收藏》欄目拍攝人物專題片《都市隱士的思考——邵琦》。
山水手卷《松風涼如洗》、《元人詩意圖》參加上海書畫院於上海圖書館舉辦的“第二屆山水畫小品展”。
參加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第18屆世界美學大會”,擔任“中國藝術分場(五)”主持人。提交論文《視覺阻隔的畫面:心像》並做大會演講。
2009年
山水畫作品《隔樹人家有燈影》、《清響得松湍》參加上海書畫院於上海圖書館舉辦的“山水畫小品邀請展”。
山水畫作品《無限風煙屬倚欄》、《清江晚煙》參加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作品展。
山水畫作品《高樹晚煙》、《茂松清流》參加上海美術館舉辦的“上海出版界美術大展”。
參加由黑龍江美術協會主辦的“海上清風——上海山水小品展”,並收入《海上清風——上海山水小品》展覽圖錄。
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大型長卷《浦江兩岸盡朝暉》的創作,和余欣合作山水畫《浦江之源》。
發表論文《山水之外別有竹》,載《榮寶齋》總59期。
發表文章《出不去,回不來——讀彭小佳的“書”》,先後載於《雕塑》2009年第2期總70期、《四川美術》2009年第四期總115期、《當代藝術新聞》2009年第五期總52期。
發表論文《王維繪畫工作室考》,載於《上海中國畫院通訊》總第二十八期。
主編《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史略》,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版著作《造物設計史略》(與朱淳合著),上海書店出版社。
擔任上海書畫出版社二十卷本《中國花鳥畫通鑑》叢書編委。著作《花鳥畫通鑑·浣卻鉛華》、《花鳥畫通鑑·徐黃體異》(與江宏合著),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8年
主編《二十世紀中國畫討論集》,上海書畫出版社。
出版畫集《上海書畫名家精選·邵琦》,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2007年
出席中國設計史年會,發表論文《中國古典設計思想的現代啟示》並做大會演講論文收入《設計史研究》,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發行,後發表於《裝飾》。
發表論文《與人的距離》,收入中國美術學院80周年校慶紀念論文《民俗美術研究文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發表論文《藝念:當代藝術的命名》,載於《藝術當代》。
2006年
擔任十六卷本《中國高等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系列教材》副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畫集《當代中國青年畫家·邵琦》,河北美術出版社。
參加上海書畫出版社暨《朵雲》編輯部主辦“二十世紀山水畫國際研討會”,提交論文《二十世紀山水畫語境》並做大會演講,文章收入大會文集《二十世紀山水畫研究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
作品《高山流水》、《古溪清音》、《野色初凝》、《煙水空闊》、《松溪煙雨》發表於《書與畫》,鄭巨欣撰文《文韻酣暢》評論。
參加中央美術學院和上海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轉型:現代性向自我性》並做大會演講。
出版著作《山水畫通鑑·胸中逸氣》、《山水畫通鑑·入纘大統》、《山水畫通鑑·松江畫派》(與謝興濤合作)、《山水畫通鑑·托古改制》,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5年
作品《流光凝碧》、《古溪幽樹》參加“朵雲軒105周年同仁展”上海美術館。
發表論文《三個展覽,一堆問題》,載於《藝術家茶座》。
2005年之前
2004年
出版著作《中國畫文脈——藝術院校研修叢書之一》,上海書畫出版社。
參加汕頭大學長江設計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舉辦的“歲寒三友——兩岸三地·中國古典圖形和現代設計研討會”,發表題為《以線取象 以形寫神——中國古典圖形的認知與表現略說》大會主題演講,並收入大會論文集,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3年
應復旦大學《博雅講座》邀請做《藝術與治學》講座。
發表論文《“出路”與“主流”》,載於《藝術當代》。
2002年
出版著作《吳湖帆詞典》(與江宏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著作《中國歷代名畫點讀·百竹圖說》,上海畫報社。
2001年
參加上海書畫出版社暨《朵雲》編輯部主辦的“海派繪畫國際研討會”,撰寫論文《現代認同與自我性》,載《海派繪畫國際繪畫研討會論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
出版著作《酒酣心自開》(與鄭巨欣合作),浙江美術出版社。
2000年
擔任責任編輯的《現代設計大系》五卷本出版,獲首屆國家藝術類圖書三等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浙江省科研成果一等獎。
發表論文《傳統與出路》,載於《朵雲》。
1998年
出版著作《簪花仕女——先秦漢唐的繪畫藝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7年
出版著作《創造與永恆》(與江宏、陳翔合著),上海百家出版社。
1996年
主編出版《清六家畫叢·王翬畫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5年
參加上海書畫出版社暨《朵雲》編輯部主辦的“趙孟俯學術研討會”,做題為《巨眼之識——從董其昌看趙孟俯》大會演講,論文收入《趙孟俯研究論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
發表論文《中國第二代油畫家的歷史地位》,載於《典藏》。
1994年
出版著作《民族藝術精華》(與江宏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發表論文《中國繪畫的私人化演化取向》,載於《朵雲》。
1993年
出版著作《中國畫心性論》(與江宏合著),上海書畫出版社。
發表論文《線·私人化·動作整合》,載於《書法研究》。
1992年
參加上海書畫出版社暨《中國繪畫研究季刊——朵雲》“清初‘四王’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四王”——一個關乎當下的課題》,論文收入會議論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
參加無錫市舉辦的“倪瓚國際學術研討會”。
發表論文《西方觀念下的被選擇》,載於《青年報》。
1991年
參加《朵雲》舉辦的“潘天壽藝術研討會”。
參加上海交通大學藝術系舉辦的“中國畫藝術研討會”。
發表論文《中國畫的文脈》,載於《朵雲》。
1990年
發表論文《重新發現時間——對〈論中國畫的整合〉一文的時間觀考察》,載於《朵雲》。
發表論文《“南北宗”論語境展示》,載於《朵雲》。
1989年
參加上海書畫出版社暨《中國繪畫研究季刊——朵雲》舉辦的“董其昌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南北宗”論的語境展示》,論文收入會議論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
1987年
發表論文《範式與式微》,載於《朵雲》。
1986年
應邀參加北京大學“首屆文學藝術節”,做“新具像的批評”專題演講。
1985年
參與“西南藝術群體”的藝術活動,策劃、組織《首屆“新具像”畫展》和《第二屆“新具像”畫展》。

工作態度

邵琦老師工作踏實認真,教風嚴謹,不斷地鑽研專業知識,努力成為一名學者型的教師。他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動手能力。
邵琦老師指導的學生多次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