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縣大墩子遺址

邳縣大墩子遺址

中國新石器時代以大汶口文化為主的遺址。位於江蘇省邳縣城北40公里處。1963、1966年南京博物院兩次進行發掘。遺址分上、下兩層,上層有大汶口文化墓葬和一些灰坑、建築殘跡;下層屬北辛文化,或稱青蓮崗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邳縣大墩子遺址
  • 地點:邳縣
  • 上層墓葬:共336座
  • 分類:早、晚兩期
簡介,墓葬詳情,上層墓葬,下層墓葬,墓葬分析,隨葬品,

簡介

中國新石器時代以大汶口文化為主的遺址。位於江蘇省邳縣城北40公里處。1963、1966年南京博物院兩次進行發掘。遺址分上、下兩層,上層有大汶口文化墓葬和一些灰坑、建築殘跡;下層屬北辛文化,或稱青蓮崗文化

墓葬詳情

上層墓葬

上層墓葬共336座,分布密集,多有疊壓,可分早、晚兩期,分屬於大汶口文化的早、中期。絕大多數無壙穴,死者頭向東或稍偏北,以單人仰身直肢葬為主,個別為屈肢、側身或二次葬。還有8座兩人合葬墓,分別為成年同性、成年男(左)女(右)、男性或女性成人與兒童的合葬。部分死者的枕骨或齒弓人工畸形,有些拔除上側門齒。還有一男性死者的左股骨尚遺留有射入的骨鏃。

下層墓葬

大墩子下層的陶器多為砂質紅陶深腹圜底釜和泥質紅陶缽,有的缽內壁或外沿繪有簡單彩紋,還出土了近百件粗磨的大型石鏟和石斧。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4500年。

墓葬分析

有人認為大墩子墓地隨葬品的多寡反映出貧富分化,隨葬的豬、狗、陶屋是私有財產的象徵,成年男女合葬是父權制下的夫妻合葬,因此它屬於父系氏族社會。另有人認為,隨葬品的優劣多寡並不懸殊,男女合葬墓太少,其隨葬品也不豐富,未必是父權制的產物,因此大墩子墓地的早期仍可能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階段。

隨葬品

絕大多數墓有隨葬品。其中生產工具不多,有穿孔石鏟、石或骨制的環柄匕首(見彩圖石匕首)、角鋤、骨魚鏢及其他日用工具。有一定數量的飾物,其中一串骨珠較精緻。陶器的種類主要為各式鼎、豆、壺等,還有一些多彩絢麗的盆(見彩圖八角星紋彩陶盆)、缽、罐,晚期墓中出現了背壺。3座墓隨葬有陶屋模型。一些墓用狗或陶狗,整豬或豬頭、豬下頜骨隨葬。還有一些墓隨葬龜甲。在近80座墓中,死者手部放置獐牙或獐牙勾形器。隨葬品一般在10件以下,也有的無物,多的則達60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