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賢

邱瑞賢

邱瑞賢,女,廣州日報機動部主任助理,記者廣州市第十一屆傑出青年。她在廣州日報一直身處採訪一線,在文化教育醫療等新聞領域參與多項重大新聞採訪,包括赴港見證CEPA簽訂,溫家寶總理訪港以及神舟五號、六號飛天、美國見證奧運聖火傳遞採訪到“奧運商業之父”彼得·尤伯羅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邱瑞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記者
  • 主要成就:廣州市第十一屆傑出青年
  • 任職:廣州日報機動部主任助理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九年新聞路,第一時間請戰,深入第一線采寫,用筆頭服務志願,個人語錄,

個人簡介

邱瑞賢於2001年7月起進入《廣州日報》政文新聞中心工作,2006年調往《廣州日報》機動部擔任深度報導采寫記者,期曾兼任《廣州日報》新聞采編團總支副書記。2008年,邱瑞賢從年初冰災引發的電力危機、珠三角的產業轉移,到奧運會火炬傳遞、安徽阜陽的手足口病疫情,再到汶川大地震、台灣游開放,然後是北京奧運會、“神七”發射,一年裡,她不是在現場,就是在去現場的路上。邱瑞賢曾在2007年獲廣州市十大傑出新聞工作者稱號,2008年獲廣州市婦聯授予的廣州市抗震救災婦女先進個人、廣州市“三八紅旗手”榮譽,2008年11月,其系列報導《香港回歸10周年高端訪談》獲得第18屆中國新聞獎報紙系列報導二等獎;2010年,獲首屆“中國陽光記者”、“廣州第十一屆傑出青年”稱號。
邱瑞賢工作掠影邱瑞賢工作掠影

人物事跡

九年新聞路

2001年--2010年,邱瑞賢從一個懷惴著新聞理想的大學生成為了一名記者,該期間,新聞當前她總是巾幗不讓鬚眉。從奧運會火炬傳遞、安徽阜陽的手足口病疫情,再到汶川大地震、台灣游開放,然後是北京奧運會、重慶打黑、福建南平血案,她始終奮鬥在新聞一線,冷靜從容地面對著這些“明日之歷史”,花筆千鈞。據《廣州青年報》資料,2001年--2010年九年間,她已經累計發表了近400萬字的新聞作品、新聞論文和著述。
此外,邱瑞賢還是一名親和、樂觀的志願者。在這裡,她的“筆”不再是銳利的武器,而是化為春風細雨,於細無聲中推廣著志願精神。

第一時間請戰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邱瑞賢在第一時間向報社主管領導提出前往災區採訪的請求。報社領導對她的請戰雖有擔憂,但還是把她派進清一色男同事的第一採訪梯隊中。5月15日邱瑞賢和她的同事們出發前往汶川,由於走得很匆忙,她只穿了雙涼鞋。在汶川,白天邱瑞賢在災區邊採訪邊注意避開餘震的致命襲擊,晚上回到成都後也不敢安睡,隨時會因為餘震的通知,集體離開酒店,到馬路上“安營紮寨”。從5月15日起,在災區辛勞終日的邱瑞賢自己也數不清,一共度過了多少個在馬路和汽車裡露宿的夜晚。環境的惡劣考驗著邱瑞賢身體素質,她多次深入都江堰、綿竹、綿陽、江油等重災區,她發回數十篇感人至深、影響廣泛的重頭稿件。
2009年,邱瑞賢第一時間趕到重慶,並肩作戰的全是男性同行。她一個人鑽到“黑老大”仍盤踞的地頭,計程車司機害怕得把她遠遠扔在路邊。她碰到一位叫易大德的農民,他說,他掏了10萬,在報紙上登廣告感謝政府“打黑”。易大德走路一瘸一拐,身上還有被打的舊傷,卻主動提出直面她的鏡頭,他說,“你一個小女子跑過來都不怕,我有什麼好怕的,只有政府把他們全打掉,老百姓才能太平。”這讓邱瑞賢感覺震撼和感動。有人問邱瑞賢,你害怕嗎,她的回答是:“害怕也只能是自我調整,總不能明天不上班了。我總相信邪不壓正。”

深入第一線采寫

邱瑞賢筆下的文字溫和而犀利、洞察秋毫卻飽含濃濃人情味。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報導都是深入前線所得,更顯得尤為珍貴。文字的力量引起圍觀,圍觀才能催生改變。2005年,她參與組織策劃、采寫並推廣的“百名黨員救治百名特困病人”如同一聲春雷,三個月間從一家醫院、100名黨員引來了400多家醫院、4萬多名黨員參與,直接使全省6萬多名特困病人得到了救助。該活動被衛生部推廣到全國,廣東省委領導給予了高度肯定。
邱瑞賢曾經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先後成功專訪了香港的曾蔭權董建華、范徐麗泰、唐英年、金庸以及澳門的何厚鏵、張裕、何超瓊等高端名人。2008年11月,系列報導《香港回歸10周年高端訪談》獲得第18屆中國新聞獎報紙系列報導二等獎。
2008年5月21日,全國哀悼日的第三天,也是邱瑞賢趕到災區的第7天。她緊急接到了采寫大型紀實性報導的任務,從布置任務到寫作時間只有半天,要求是既震動人心又充盈堅強向上的力量,難度極大。如果此時再開展採訪顯然不太現實,幸好邱瑞賢在此前各個重災區的走訪中已經積累下大量素材,她一氣呵成,於當晚交出大特寫《震不垮的民族》。該報導在讀者中引起了巨大反響,在百度的知道吧中,有網民把該文列為“大地震後最為撼動人心的作品”。不少讀者帶著眼淚看完報導後。 5月23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專門辟出時段,全文朗誦,把該文通過電波傳送到無數人的心靈深處。

用筆頭服務志願

用手中的筆介紹志願者事跡、推廣志願精神,記者的身份無疑是邱瑞賢的巨大優勢。從她的文字里可以看出對弱者由內而外的悲憫,對志願精神的急切呼喚和吶喊,對志願行為的由衷讚揚和鼓勵。她用行動踐行志願精神,以及善良和悲憫之心。
2005年,邱瑞賢和廣東省人民醫院一起策劃了“百名黨員救治百名特困病人”活動。她連續三個月放棄節假日,一頭扎進窮鄉僻壤。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醫院從1家增加到300多家,受助病人從 100個增加到6萬多,活動的影響也從廣東省擴大到了全國!當年兔唇孤女陳梅沒錢上學,縮在家裡低聲痛哭,受惠於此項活動,她得到了做手術和讀書的機會。在2009年的回訪中,邱瑞賢見到了陳梅,“紅潤的臉龐、披肩的直發,美麗得讓我認不出來”。邱瑞賢欣慰地說。
據“百名黨員救治百名特困病人”活動發起人、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林曙光回憶說:“在整個活動裡面,小邱記者是主要的組織者、策劃者,從資金的籌措到現場的活動,她一直身處第一線。最重要的是,小邱記者用她自己的一根筆,把這個活動向全省、全國作了一個廣泛的宣傳。”
趙廣軍在廣州的志願隊伍里,無人不知,即使問起70歲的老奶奶,她都能列出趙廣軍的許多事跡。但2007年5月前,趙廣軍還苦於一個人的微弱力量。2007年5月14日清晨,邱瑞賢寫出了萬字通訊《天使阿軍》,該篇報導,感動了整個城市,廣州市委、廣東省委立即發出了學習趙廣軍精神的號召。《天使阿軍》除了使趙廣軍聞名全國,也讓廣州人乃至全國人看到了志願精神的魅力,而紛紛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中來。
用手中的筆介紹志願者事跡、推廣志願精神,是邱瑞賢的巨大優勢。從她的文字里可以看出對弱者由內而外的悲憫,對志願精神的急切呼喚和吶喊,對志願行為的由衷讚揚和鼓勵。她早已用行動踐行志願精神,更準確地應該是一種善良和悲憫之心。2005年,邱瑞林和廣東省人民醫院一起策劃了“百名黨員救治百名特困病人”活動。她連續三個月放棄節假日,一頭扎進窮鄉僻壤,出人意料的是,醫院從1家增加到300多家,受助病人從 100個增加到6萬多,影響從廣東省擴大到了全國。當年兔唇孤女陳梅無錢讀書,縮在家裡低聲痛哭,正是受惠於該項活動,她得到了做手術和讀書的機會。據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百名黨員救治百名特困病人”活動發起人林曙光回憶說:“在整個活動裡面,小邱記者是主要的策劃者、組織者,她從資金的籌措、現場的活動都是在第一線。最重要的是,小邱記者用她自己的一根筆,把這個活動向全省、全國作了一個廣泛的宣傳。”
作為一名志願者,邱瑞賢身體力行地參加省市多項志願服務活動,一方面協助並參與青年志願者趙廣軍開展的志願工作,另一方面長期以志願者身份,參與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會刊及有關論著的編寫、志願者培訓等工作。

個人語錄

以下是邱瑞賢的部分語錄:
1、用筆求真相,用心傳大愛,這是記者的使命。
2、害怕也只能是自我調整,總不能明天不上班了。我總相信邪不壓正。
3、我覺得生活中的細節永遠比文學中得更加生動,可能更戲劇化。
4、只要我在做這個工作一天,它就可能是我的事業,不管我將來的理想是什麼,但此刻我是全心的服務這項工作,必須要把它當成事業才能做得到。做這個工作還是需要一種激情,能夠把它作為一個職業,如果想著平平淡淡的對待它,永遠做不好,只能是一個很普通的記者。
5、手裡這桿筆,拿起來很輕,寫下去很重。我渴盼用它來改變弱勢個體的命運,用它來推動社會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