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崴過渡型古茶樹

邦崴過渡型古茶樹

邦崴過渡型古茶樹生長在海拔1900米的雲南省瀾滄縣富東鄉邦崴村新寨寨腳園地里。為喬木型大茶樹,樹姿直立、分枝密、樹高11.8米,樹幅8.2×9米,基部乾徑1.14米,最低分枝0.7米,樹齡在1000餘年,從古到今一直被當地茶民所採摘利用,但鮮為外界人所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邦崴過渡型古茶樹
  • 海拔:1900米
  • 地址:雲南省瀾滄縣富東鄉邦
  • 屬性:喬木型大茶樹
發現過程,世界影響,紀念《茶》郵票,

發現過程

1991年3月,普洱地區茶學會理事長何仕華根據民眾的反映,上山找到了這株大茶樹,他仗量了樹高、直徑、樹冠、分生枝桿、還收集了落地的茶花、果和殼,並收集到茶樹主人魏壯和家採摘加工的曬青毛茶樣品。為了進一步考證這株大茶樹的植物學特徵、樹齡及其價值,經何仕華提議,由普洱地區茶葉學會,行署外貿局、農牧局茶葉專家於1991年4月和11月兩次對該茶樹進行綜合考察,並把採樣送雲南省茶葉研究所化驗分析。結果顯示,茶樹所含化學成分和細胞組織結構與栽培型茶樹相同,但樹冠、花柱、花粉粒、茶果皮等特徵與野生茶樹接近,樹齡千年左右。 此地雲霧繚繞,溫暖濕潤,山高林密,遠離污染,是大自然孕育而成的天然綠色食品。
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一百多年間,國際學術界根據印度阿薩姆存活的古茶樹,傾向於認為茶葉原產地在印度。邦崴古茶樹的發現,徹底改變了茶葉原產地的傳統學說,改寫了人類種茶的歷史。
1992年10月11日至14日,雲南省茶葉學會、普洱地區行署、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普洱地區茶葉學會、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共同在瀾滄召開“瀾滄邦崴大茶樹考察論證會”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邦崴大茶樹既有野生大茶樹的花果種子形態牲征,又具有栽培茶樹芽葉枝梢的特點,是野生型與栽培型之間的過渡型,屬古茶樹,可直接利用。專家組一致認為,邦崴過渡型古茶樹,反映了茶樹發源與早期栽培馴化同源,這株茶樹的發現、填補了野生茶樹到栽培型茶樹之間的空白,改寫世界茶葉演化史,對研究茶樹的起源和進化、茶樹原產地、茶樹馴化生物學、茶樹良種選育、農業遺產與農藝史、地方社會學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專家認定,瀾滄邦崴古茶樹是迄今全世界範圍內發現的唯一古老的過渡型大茶樹,它不僅是中國的珍稀植物和國寶,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為多學科、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為中國茶葉史,世界茶史填補了一項重要缺環。
1993年4月,“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中國古茶樹遺產保護研討會”在普洱舉行。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181名專家學者親臨現場考察,對邦崴古茶樹進行研究,與會專家學者認為;“瀾滄邦崴古茶樹通過分析其染色體組型,並與雲南大葉種和印度阿薩姆種的核型對比,結果發現邦崴大茶樹核型的對稱性比雲南大葉種和印度阿薩姆種對稱性更高。證明邦崴大茶樹是較雲南大葉種和印度阿薩姆種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樹,是野生型向栽培型過渡的過渡型的結論,以核型分析結果看是完全正確的。”

世界影響

這一結論轟動了世界。此前的一個多世紀,以英國學者為代表的學術流派依據印度阿薩姆種認為。世界茶葉原產地在印度。邦崴古茶樹雄辯地證明了世界茶葉原產地在中國雲南普洱。印度《阿薩姆評論》1993年第四、第五兩期連續刊載研討成果;《人民日報海外版》1993年4月17日載:“茶葉故鄉在何方,專家確定在普洱”;香港《文匯報》1993年4月15日報導:“世界茶葉原產地,專家認定雲南普洱。”同一天的泰國《新中原報》載:“雲南是世界茶葉起源地”。次日,菲律賓《世界日報》載:“雲南省普洱山區,世界茶葉發祥地。”台灣《壺中天地》雜誌1993年第49期,刊載了與會台灣代表陳懷選先生拍攝的瀾滄邦崴古茶樹大幅照片,還有美國、日本、中國的許多專業雜誌刊發了有關報導和茶樹巨幅照片。
事實證明,邦崴古茶樹確定了中國、雲南普洱是世界茶葉起源地和發祥地的地位,雲南普洱是世界最早的種茶之地。普洱是一片創造生命奇蹟也創造文明奇蹟的熱土。

紀念《茶》郵票

為了紀念這一發現,中國國家郵電部於1997年4月8日發行《茶》郵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樹》就是瀾滄邦崴古茶樹,面值50分,上了“國家名片”。瀾滄邦崴過渡型古茶樹聞名於世界,它已成為世界茶樹原產地的坐標和活化石,它的存在和發現,解決了一個多世紀以來“茶樹原產地在印度?還是在中國?”的爭論,印度《阿薩姆評論》的承認和圖文刊載就是最好的證明,茶樹原產地在中國、雲南普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