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窯燒制技藝

邢窯燒制技藝

邢窯燒制技藝是河北省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邢窯是中國著名的北方窯場,早在北朝時期,邢窯就開始燒制青瓷及少量白瓷。邢窯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代時,它曾以燒制白瓷而聞名於世;尤其是細白瓷,代表了中國隋、唐兩代白瓷的最高水平。但是,至八十年代前期,有關邢窯遺址和邢窯白瓷的燒制時間這兩大難題,仍然困擾著中國古陶瓷的研究工作,成為中國古陶瓷史中的“不解之迷”。

我國古陶瓷學者和文物考古工作者,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和不斷探索、研究,終於讓邢窯“不解之迷”大白於天下,使邢窯這顆中華古瓷明珠,再度放出燦爛輝煌的光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邢窯燒制技藝
  • 所屬地區: 河北 · 邢台
  • 遺產編號:1—8—3
  •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基本信息,技藝簡介,個人觀點,解釋說明,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邢窯燒制技藝
所屬地區: 河北 · 邢台
遺產編號:1—8—3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邢台市
遺產級別: 市 省

技藝簡介

八十年代初期,為解決邢窯瓷器的鑑定和欣賞的“兩大難題”,我國的古陶瓷學家和考古工作者,根據古代詩文和歷史文獻提供的線索,多次前往河北內丘臨城一帶尋訪;1980年在河北臨城發現了祁村遺址,初步揭示了邢窯生產的真相。我國的古陶瓷學者葉喆民教授發表的《邢窯芻論》*①李輝柄教授發表的《唐代邢窯窯址考察與初步探討》*②河北臨城邢窯研究小組所作《唐代邢窯遺址調查報告》*③等幾篇論文,對祁村邢窯遺址的發現,做了初步的探討和評價。這在國內外陶瓷界引起轟動,為進一步研究邢窯,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邢窯燒制技藝
通過八十年代初的調查報告,我國的古陶瓷學者針對邢窯遺址的發現,初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邢窯白瓷的燒制時間應上升為隋代(最初將燒制時間定為唐代)2,原先一部分誤認為是定窯產品的細白瓷,現今糾正為邢窯產品。3,燒制瓷器的窯具比較先進多樣,有漏斗狀匣缽、桶式匣缽和盒式匣缽(它們均為燒制高檔白瓷的專用匣缽)4,窯址所在地的歸屬問題: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窯址應在內丘,而不是屬於趙州的臨城(當時未發現內丘窯址)。內丘和臨城交界處的地理區劃,時分時合,而祁村窯址正處於這一地帶。鑒於此種地理情況,初步確定此地應當是唐代邢窯所在地。
邢窯燒制技藝
根據唐人李肇《國史補》所謂“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記載,我國的古陶瓷學者認為“內丘也應有邢窯窯址,根據當時的生產規模,即有為官府訂做的細白瓷,又有為大眾百姓生產的日用瓷,品種之多,產量之大,才能達到無貴賤通用之的大型綜合窯場。”根據以上推測,1984年春,河北內丘縣城西的西關村和中豐洞村等地,發現了幾十處隋唐窯址,並出土了大量的隋代青瓷和白瓷、唐代的細白瓷和唐三彩陶器。其中,還發現了帶“盈”字款銘文的細白瓷,從器物的造型、胎、釉和款字風格等方面看,均與西安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的“盈”字款白釉玉壁底碗,如出一轍;甚至還有一些透影的細白瓷殘器,器壁厚度不足1毫米,創下了我國隋代白瓷的輝煌奇蹟。內丘邢窯遺址的發現,證實了《國史補》所謂“內丘白瓷甌”的記載,解決了我國陶瓷史上多年懸而未決的一個疑難問題。

個人觀點

無論從歷史文獻來看,還是從出土的陶瓷品種及挖掘工作的調查報告資料來看,關於邢窯遺址的確認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內丘應是邢窯的發源地,而臨城則是邢窯的分支;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內丘窯址起源於北朝晚期,而臨城窯址則是在中唐出現,比內丘窯址時代要晚一百多年。根據兩地出土的瓷器比較來看,內丘城關和西丘等地出土隋代瓷器,而臨城則較多地出土了一些唐中期的瓷器。第二,內丘一帶的地質構造條件複雜,質量好的瓷土原料,在數量上是有限的,然而採礦量並無保證。由於當地制瓷原材料的大量消耗,尤其是中唐以前,邢窯器物胎體厚重,並且此時的邢窯蜚聲華夏,產量需求較大,原材料的採掘和運輸成本加大,使邢窯在晚唐時期的產量漸漸減少,質量也逐步下降。窯工們根據原材料的儲備和可開採情況,以及水源、燃料等綜合條件,在內丘附近不斷創建的窯場,用以發展和維持邢窯的瓷業生產,並滿足國內外的需求。臨城窯址就是在這個創建新窯場的時期產生的,但它未能成為大型的綜合制瓷基地;而此時的定窯,則是受天時地利等綜合因素影響,在邢窯的傳統技藝上,逐步推陳出新,創造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新產品,從而取代了邢窯白瓷的霸主地位,最終成為我國宋代“五大官窯”之一的定窯基地。(定窯在唐代晚期已能生產出精美的細白瓷,尤其是帶有“官”和“新官”字款的細白瓷和帶有刻劃花工藝的細白瓷。這就充分證明了定窯唐代晚期與邢窯不分伯仲,大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解釋說明

以上僅為個人的初步觀點,有待於邢窯的深入研究確定後,才能下最後的定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