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順德府

邢台順德府

順德府今為河北邢台市 。為什麼邢台又稱順德府?起源於邢台城,邢台城歷史上為邢州、順德府府城,民國時期淪為邢台縣城,1983年獨立建市至今。

邢台原名龍岡(龍崗)是襄國縣的一部分,宋代以此地築有檀台,遂將龍岡縣改名邢台,並附郭於邢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邢台順德府
  • 外文名稱:Xingtai shunde fu
  • 地理位置: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橋東區
  • 著名景點:順德府文廟
邢台縣的由來,臥牛城,順德府志,順德府歷史沿革,順德府文廟,城隍廟,火神廟,

邢台縣的由來

清末民初清末民初
邢台縣,秦為信都,漢稱襄國,隋改名龍岡縣。
<史記·趙世家>稱,邢台最早為趙成侯所築之台;“成侯二十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檀台”。”<太平寰宇記>:“趙成侯造檀台,有信宮,為趙別都,以朝諸侯,故曰信都“。
戰國時為趙國轄地。秦代在此置信都縣,屬邯鄲郡《秦集史》。
“秦兼天下,於此置信都縣,屬鉅鹿郡。按:譚其驤《界址考》,此縣亦當屬邯鄲郡”。

臥牛城

臥牛城是邢台古縣城的俗稱。清康熙年間《邢台縣誌》記載:“城周圍九里十三步,厚二丈。隋《圖經》謂:石勒所築,稱建平城。沈存中又謂:郭進守西山時所築,厚六丈,上可臥牛,俗呼為臥牛城。又傳城西有栓牛石,東北有牛尾河,深丈許,闊五尺。

順德府志

邢台市元、明、清三代稱順德府。由邢台古代地方官員主持編寫的《順德府志》 《順德府志》(乾隆版 堪稱“府寶”。今《順德府志》保留下來的有明代成化年間《順德府志》珍本、  明萬曆《順德府志》萬曆卷一、萬曆卷二;清代乾隆版《順德府志》,光緒版《順德府志》 等。
早在周代時期,金文禮器中就有了記載邢台地方歷史的銘文,著名的有《麥尊銘》、《邢侯簋銘》,記載了邢侯封邢的重大歷史事實,可以看做邢台地方志的淵源。自漢代至清代,有關邢台的地方志書多見於省志,例如漢代時期,邢台屬於巨鹿、清河二郡,地方歷史見載於《冀州風土誌》中,北齊時期,邢台歷史見載於《趙地記》、《趙記》中,唐代邢州概況見載於《貞元十道錄》、《元和郡縣誌》、《河北圖志》中,宋代邢州載於《河北記》、《河北圖志》中,明代河北省無省志,清代見載於《畿輔通志》等書中。而作為單獨的邢台地方志書出現,是在晉代時期,《襄國記》成書,這是迄今可知的邢台最早的地方志書了,元代有了記載邢台部分歷史的《升邢為順德府記》,明代邢台出現了4部《順德府志》,清代出現三部《順德府志》,並有了專門的志書。

順德府歷史沿革

邢州歷史悠久,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為邢州,龍岡縣(邢台)復歸邢州,隋大業二年(606年),隋煬帝並省州縣,青山縣(內丘)併入龍岡縣,任縣併入南和縣,旋即改州為郡,邢州復襄國郡,轄七縣。
唐天寶年間復鉅鹿郡,至德二年復名邢州,轄九縣。
宋宣和元年為信德府,金復為邢州。
元中統三年,改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升為順德路。
明洪武元年,又改順德府,清沿明制。
1913年,清末廢順德府,九縣劃歸直隸省。
1925年,中華民國(北京中央)切府城廂(今橋東)設順德市,是直隸省5個自治市之一。
北伐戰爭終戰,國民黨南京政府撤銷順德市,完‘。十四年抗日戰爭開始,歷史轉到邢台地區。

順德府文廟

邢台市順德路北段西側市政府院內原有一處高大的古老建築,這就是順德府文廟大成殿。
順德府文廟,唐代稱文宣王廟,宋、元時統稱孔廟,明、清稱文廟,大成殿是文廟的主要建築,位居於全廟的中心。殿為磚木結構,坐北朝南,建造在一個平面呈長方形的石砌台基之上。通體七楹,面闊二十一米;前後三跨,進土十五米。單脊歇山頂,飛檐四起,檐下斗拱三跳六鋪,脊上二鴟吻東西對列,整個大殿造型,莊嚴肅穆。
順德府文廟的始建時間,據《順德府志》載:“建自唐,尋廢”。邢台在唐初已為上州,按朝廷規定,必須建立相應規模的文廟。此廟在唐末荒廢后,宋代多次維修。到了元朝建國之初,忽必烈提倡尊孔,“詔修天下孔廟”。於是,順德府文廟在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得到重修。明朝天順四年(公元1460)和成化六年(公元1470),又曾先後兩次,由知府親自主持擴修文廟大成殿。正德元年(公元1506),又修建了文廟靈星門,並加築甃泮池石橋。到了明神宗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進士出身的嵩縣人王守誠做順德府知府,到任不久即倡議“拓地擴修文廟”,加築了四周的圍牆,遂使邢台文廟的規模漸臻完備。入清以後,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又於文廟靈星門左右增建門樓,氣勢更加宏朴。
大成殿是文廟中奉祀孔子神位的主殿,在封建時代,也是知識分子設饌祭孔的場所。每年春秋兩季,各府、縣的主要官員,都要到文廟行“釋奠”禮。學童入學和年青知識分子考中秀才後,也要到文廟行“釋菜”禮。
順德府文廟中其他建築均已被毀,唯大成殿保存基本完好,被河北省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大成殿移建於達活泉公園內。

城隍廟

據《邢台縣誌》(乾隆本)記載:順德府城隍廟縣治西北,正殿三楹、後殿三楹,翼房二十間,前為儀門、為鐘鼓樓,右前為石坊、為大門、為戲樓,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知縣王心悟創建。
從歷史地位上看,依據明代洪武二年朱元璋給城隍神的封爵定級,順德府城隍廟屬於正二品級別,朱元璋同時敕令各地規定城隍廟的建築規模要與地方官衙廳堂相同,各地方官赴任必須先到任所城隍廟向城隍神宣誓就職,且對城隍的祭祀,必須由當地最高官員主祭。並有一府一縣不得有兩座城隍廟之規定。

火神廟

邢台火神廟,又叫火神真君廟,位置就在邢台市橋西區府前南街南端路東96號。它的始建年代為明代天順四年,即公元1460年。清末民國時期又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擴建,現有占地面積1771平方米,存有建築6座,保留了明代的建築風格,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火神廟不象中國古代建築群中有主軸線的那一類。它的建築布局具有結構緊湊,巧用地形的特點,這與它處於瓮城內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瓮城內狹小的面積不允許展開中軸線,並在中軸線兩側布置多座建築。
進入火神廟正門,北側為二道門,裡面坐北朝南就是火神廟的主體建築 真君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建築面積105平方米。內塑火神真君像,開路神方弼及顯路神方相分站左右。
傳說火神真君名羅宣,居住在神話中的火龍島,後被姜子牙封為火德真君,在邢台,有關火神真君的傳說神話故事有許多,這裡只介紹一個。  傳說,民間年間過會,要搭棚,廟裡沒有葦席,火神真君便派人到一個販賣葦席的大財主家借葦席。但這個財主非常吝嗇,愛財如命,他哪裡肯借。財主剛把來人攆走,家中便起大火,財主這才知道得罪了火神,便馬上將葦席送到火神廟,很快火滅煙消。這個傳說教育人們不可為富不仁,反映了人民大眾的一種心聲。  在火神廟東側院落中,主殿為奶奶殿,供奉火神真君的後宮娘娘,也就是火神真君的夫人,她也是一位神醫,擅長治療外科,以治療各種疙瘩為特長,所以民間又俗稱疙瘩奶奶。在奶奶殿東側,為坐東朝西的送子殿,供奉送子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