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淨土寺

邢台淨土寺

淨土寺乃邢台古剎,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據邢台舊志記載,為十六國後期趙時,佛教史上開闢性的人物——大和尚佛圖澄(公元232年至348年)駐錫之地,也是澄公所建八百九十三所佛寺之一。金代淨土宗五大領袖之一、曹洞宗第十四代宗主萬松行秀在此出家、住持淨土寺數年,並築萬松軒接眾共修,寺院現任住持萬一法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邢台淨土寺
  • 地理位置:邢台市高開區淨土街淨土寺
  • 開放時間:全天
  • 歷史地位:佛圖澄駐錫、萬松行秀在此出家
  • 始建時期:十六國後趙
  • 現任住持: 萬一法師
歷史沿革,歷代祖師,地理位置,主持和尚,

歷史沿革

邢台淨土寺乃邢台古剎,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十六國後期趙時一代高僧佛圖澄曾在此駐錫。金代淨土宗五大領袖之一、曹洞宗第十四代宗主萬松行秀在此出家、住持淨土寺數年,並築萬松軒接眾共修,寺院現任住持上萬下一法師。
寺院為淨宗正法道場,踐行“老實念佛、修清淨心、求生淨土”的道風,掛單食宿不要求任何費用,是成就眾生、利益眾生的正法道場。
謹按舊志,相傳淨土寺為所建八百九十三所佛寺之一。公元877年,即唐僖宗乾符四年,李存孝出任邢州、洺州、磁州節度使時,曾上書請旨敕額為淨土禪院。“不逾月間敕院額至”。有僧智從等五十多人,由此看寺內的供養人數可以想像當時的淨土寺規模已經不小了。
淨土禪院到元代時改為淨土寺。時邢州三大寺即開元寺與天寧寺、淨土寺。三座寺院都是有大德高僧作住持,邢州開元寺里有萬安,後有慶吉祥、損庵等;天寧寺有虛照禪師、劉秉忠;淨土寺有萬松法師、至溫禪師。
公元二000年,邢台市政府批准移於原址東南十餘里(邢台市開發區黃屯新村155號)重修淨土寺,二00一年農曆二月,臨濟正宗中興沙門聖嵩弘川為其奠基.應時二載,承全國四眾鼎力相助,終使淨土寺殿堂莊嚴,佛像巍巍,僧歸有宿,鐘罄和鳴,人天共慰。
二00二年九月初一日,淨土寺起七七念佛七,現任住持萬一法師應邀為主七和尚。在此佛七中,宣講淨土法門,帶領大眾共修念佛。自此而後,淨土寺每日四堂功課,大殿佛號二六時中未曾間斷。
在萬一法師的主持下,淨土寺僧眾和合,道風增上,聽經聞法,如法修學,寺院課程及法事活動井然有序,是真實成就眾生的一方淨土。

歷代祖師

佛圖澄大師(232-348)
佛圖澄大師,西域人。九歲在烏萇國出家,清真務學,兩度到罽賓學法。西域人都稱他已經得道。晉懷帝永嘉四年(西元三一○年)來到洛陽,時年已七十九。他能誦經數十萬言,善解文義,雖未讀此土儒史,而與諸學士論辯疑滯,無能屈者。他知見超群、學識淵博並熱忱講導,有天竺、康居名僧佛調、須菩提等不遠數萬里足涉流沙來從他受學。此土名德如釋道安、竺法雅等,也跋涉山川來聽他講說,教學盛況可見。
佛圖澄重視戒學,平生“酒不逾齒、過中不食、非戒不履”,並以此教授徒眾;對於古來相傳的戒律,亦復多所考校。澄公在趙國弘揚佛法,推行道化,所經州郡,建立佛寺,有八百九十三所。追隨他的弟子,常有數百,前後門徒,多達萬人,而且門徒中高僧輩出。
《高僧傳》中敘述他的神通事跡頗多,說他顯密兼修,志弘大法,善誦神咒,能役使鬼神,徹見千里外事,又能預知吉凶,兼善醫術,能治痼疾應時瘳損,為人所崇拜。他的義學和戒行反為神異事跡所掩。
澄公凡在趙三十餘年,“興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其弘法之盛,“莫之與先”。如此局面,誠為佛教傳入中國後前所未有。由於澄公的努力,使後趙時期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興盛高峰。故古德曾贊曰:“自大教東來,至澄而盛”。此言真實不虛也!
萬松行秀禪師(1166-1246)
萬松行秀,俗姓蔡,河內(河南懷慶)人,號萬松老人,生於金代,橫跨金元時期,是當時有重大影響的禪宗高僧。15歲參拜邢州淨土寺贊允禪師剃度出家,嗣法於磁州大明寺雪岩慧滿禪師,為曹洞宗第十四代宗主,與當時江南的天童如淨並稱為曹洞宗二大宗匠;其雖主禪學,但精通華嚴、推崇淨土,還是金代淨土宗五大領袖之一。
萬松行秀對釋儒各派思想都有繼承與發揚。世人稱其為“儒釋兼備,宗說精通,辯才無礙。”他寫的《從容庵錄》是當時禪宗名著。弟子耶律楚材為之作序,稱之為“得曹洞血脈,具雲門善巧,備臨濟機鋒”。
萬松行秀一生“儒釋兼備,宗說精通,辯才無礙”,他道行高峻,佛學造詣高深,“縱橫理窟,深入佛海”。在佛學思想方面,行秀既是開禪、教合一的先驅,亦是會通儒、道、釋三教的元勛,三教融合的“孔門禪”是其思想核心。在舉揚宗風方面,他旁通臨濟、雲門,正弘曹洞,以取長補缺。又善狂草,兼通文墨,人稱有“將相之才”。
萬松行秀是當時北方佛教的泰斗,不僅為北方緇素推崇,還深得金朝和蒙古兩朝統治者普遍崇重,為金、元兩朝禪宗第一流人物,並被蒙古汗廷奉為國師,信眾如雲,朝野傾慕。元代日本僧人邵元所撰《山東靈岩寺息庵禪師道行碑記》所云:“大萬松秀國師下,有雪庭總統三世,而繼其燈者,息庵也。”其法嗣綿延不絕,對佛教發展影響深遠。
弘川長老(1927-2004)
弘川長老,俗名王金城,法名聖嵩,字弘川。1927年農曆六月初九出生在河南省偃師市岳灘鄉後堤村一個貧苦人家。幼時父母早亡,因生活所迫,1949年初輾轉到台灣,後皈依佛門。1954年在台灣高雄縣大崗山超峰寺出家,依開照老和尚披剃,後經開照老和尚介紹去依止親近悟明法師,1955年在十普寺受具足戒。
1984年,由香港輾轉回到祖國大陸,1987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是年由趙朴初會長安排到河北工作。1988年初夏,當選為河北省政協常委和河北省佛協副會長,任正定臨濟寺首座。
1992年應南宮市政府之請,住持由迦攝摩騰、竺法蘭開山古剎——南宮市普彤寺,開始寺廟的修復建設,經過十餘年的努力,使千年古剎重放異彩。1996年在邢台創建了佛教協會,當選為邢台佛教協會會長、邢台市佛教慈善功德會會長。2001年任邢台淨土寺住持。
弘川法師學識淵博,佛學著述甚多。一生主要著作有《僧伽做持要集》、《散歸五戒八戒淺說》、《半月誦比丘戒儀式》、《佛門緇素臨終要語》、《盂蘭盆經淺釋》、《四分律比丘戒今釋》等。
弘川法師一生嚴持淨戒、專弘戒律,在河北省正定臨濟寺、趙縣柏林禪寺及湖北四祖寺等全國各地,傳授三壇大戒二十餘次。法師願力廣大、解行圓滿、依淨律儀、成妙和合、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享有“第一愛國僧人”之譽。
2004年11月13日上午10時,弘川法師在河北省南宮市普彤寺安祥示寂。臨終前囑咐弟子“深信因果、老實念佛”。

地理位置


邢台市淨土寺位於河北省邢台市開發區黃屯新區155號淨土寺,現任主持釋萬一法師。
淨土寺淨土寺

主持和尚

萬一法師,1970年生於天津市寧河縣,讀《金剛經》,萌生出家志願,幾經周折,於1997年禮誠心老和尚座下披剃。2000年於河北省趙縣柏林禪寺受具足戒,(教授阿闍黎淨慧老和尚,說戒大和尚傳印老和尚,得戒大和尚本煥老和尚,羯磨阿闍黎弘川老和尚。)
1998年,師親近律宗大德弘川長老學習,長老艱苦樸素、嚴於律己,師深受其影響。同年,遵弘川老法師之囑,住於邢台市將軍墓慈雲寺。寺院位於山村,荒蕪破落,僅兩間簡陋小屋,然師修道之心堅如磐石絲毫不動。在缺衣少食,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持戒念佛,勵志修行,精進修持,長時經月不出山門一步。
2000年為容納山上的居士學佛,啟建三聖殿、寮房。開山時,為了不傷及山上的有形無形眾生,師不讓放炮,只能用鐵錘人工開鑿。一錘錘鑿石開山。那段時間,師父白天開山建寺,晚上誦經、念佛、拜佛,勤學苦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同年九月初七,寺院建設完工,初八慈雲寺啟建念佛法會,從此以後,這座山中的小寺院,佛號聲聲,從未間斷……
2002年9月,邢台佛協籌建之淨土寺竣工啟用,是日起七七念佛七,師受邀為主七和尚,講經說法,弘揚淨土法門。法師在弘法利世及道場管理上,繼承發揚弘川老法師艱苦樸素,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優良品質,謙卑恭謹,低調務實。講究實修實證、實行實用,不尚空談,持戒念佛,歸心淨土。
師作風樸實,身行言教,慈悲濟世。積極投身慈善,捐資助學、扶貧濟殘、支援災區,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愛國愛教的思想情操和"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慈悲志願,深得邢台佛教界的讚譽。師在講席中也時常教導信眾,身為佛子當知恩、念恩、報恩,尤其要感念國家恩,修行解脫以愛國為前提,感恩國家培養護佑,以感恩之心奉獻於人世間。
2006年,當選為邢台佛教協會副會長,2009年當選為河北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
十餘年來,在師悲、智、願、行的感召與帶動下,淨土寺內修學如理如法,井然有序,僧眾安和,道風純正,真實成為利樂有情的一方淨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